“宁杭黄”大三角崛起

2024-08-20 00:00:00朱跃武
决策 2024年7期

近年来,宣城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黄山市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长三角西南的大格局似乎已经落定。但大黄山战略的推出,让区域格局发生重要变化。

过去,皖南地区一直是宁杭两大都市圈“跑马圈地”的对象,但现在大黄山作为一个整体板块,既有利于与两大都市圈深度对接,同时在文旅等方面又有了与宁杭同台竞技、三足鼎立的资格。

“宁杭黄”大三角,引人遐想。

南京的焦虑

从现实上看,南京更需要大黄山,因为近几年南京压力不小。

省外,合肥的快速崛起,在很多方面与南京形成正面竞争。同时合肥都市圈的整合,让南京西向扩张受到迟滞。省内,南京被苏州一直压着,2023年GDP仍有超7000亿的差距,在苏南存在感不足。上海大都市圈将苏锡常纳入,南京向东发展受阻。

南京最大的焦虑,是来自杭州的进击力与压迫感。

本世纪初,南京借全运会、亚青会、青奥会东风,一度高光闪亮。此后,风向渐变,G60科创大走廊撇开南京,大上海都市圈囊括苏锡常,没有南京,近期又纳杭州。南京只能向南拓展经济腹地。

与此同时,杭州突飞猛进,坊间有“北上广深杭”之称。G20峰会、杭州亚运会举世瞩目,数字经济更是抢眼。此外,杭州的城市治理亮点突出、流量泼天,江湖地位渐有超越南京之势,长三角“第二城”的标签正在强化。

杭州与南京的“瑜亮情结”,一直是热议话题,而皖南是两地突破口,争夺“势力范围”的要冲之地。杭州与皖南的一体化发展起步早、成效明显。

5月22日,杭黄对话·首站临安——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在杭州举办,会议倡导在生态、文旅、交通、产业等方面深化协合作,并发布一系列宣言、成果和重大产业项目等,两地志在打造跨区域合作的新典范。

其实,早在2016年,南京就认识到皖南对于南京的重要性,“南京往西、往东北,宁镇扬、宁马滁和宁淮,联系密切,关系热络,可是往南从南京、宣城到黄山,交通不便,冷清得很,是南京都市圈‘柔软的下腹部’。”

时年10月,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研讨“宁宣黄成长带”发展战略,与会者呼吁加强这条发展带的快速通道建设和城际旅游协作,打造杭州—黄山之外的一条国际旅游精品线路。

可是一直以来“宁宣黄成长带”营养不良,发育迟缓。2023年宁宣黄高速才全线通车,“宁宣高铁”至今仍未动工,三市常态化的合作协同至今乏善可陈。

反观,杭黄高铁、合杭高铁接连通车。尤其是2018年杭黄高铁的开通,重建了皖南对外联系的通道。从黄山北站到杭州东站,全程260多公里,最快仅需1.5小时,将黄山至杭州从原来的3小时车程缩短了整整一半。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联合文旅部印发了《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借助“杭黄廊道”,杭州布局皖南,既深谋又远虑。

黄山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发展,南京在皖南的影响力持续减弱。由于杭州、黄山一体化发展多年、基础扎实,在与大黄山对接过程中,杭州占据先天优势,且大黄山战略提升了杭州旅游西进的战略预期收益,必定强化南京的焦虑。

南京“南下”与杭州“西进”

从历史上看,“宁宣黄成长带”一体化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深厚、人文相通。

西汉丹阳郡,统辖今日宁宣黄;明清时期,三地同属南直隶,均在江南省。民国时期,京赣铁路已串起了南京、宣城和徽州,南京达官显贵,周末黄山游,已是常态。彼时交通联系,宁宣徽应胜杭徽。

同时,苏南和皖南交界处,多为河湖平原,余为低岗丘陵,通途无碍,交往频繁,此外,方言相近、人文相亲,也是缘由。另一方面,天目山横亘在皖浙之间,天然有碍两侧交流,时至今日,尽管高铁已通、高速纵横,但通达性依然有限,经济产业施展不便。

因此,皖南人很久以来都亲近南京。面对先天基础,近年来,安徽也支持滁马芜宣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南京对皖南的辐射影响并不存在障碍。

如果从长三角中心区27城范围看,“宁宣黄”分界东西,东为传统长三角最发达区域,西为中心区的安徽区域。若从整个长三角而言,宁淮宣黄及北延线,恰好是长三角的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分界线。除合肥,万亿城市尽在此线以东。

因此,通过“宁宣黄成长带”的壮大,可以推动苏皖合作,带动皖南西部加快发展,进而加快缩小中心区安徽片与苏浙沪的差距。

“宁宣黄成长带”上的溧水、高淳两区面积占28.2%,人口和GDP分别仅占10%和9.5%,是南京土地的巨大存量。随着交通加速完善,南京的未来空间和产业潜力,高淳和溧水应是重点。

因此,南京“南下”与杭州“旅游西进”相比,除了旅游之外,还有更多的产业赛道选择,“大黄山”战略的六大产业布局就是南京胜于杭州的机会。南京的强省会也要重视“宁宣黄成长带”战略。

此外,去年出炉的大黄山战略实则回报了杭州的战略预判,态势上倒逼南京发力,争取宣黄,否则二城持续加快融入杭州。南京需要行动起来,争夺战略性腹地。

从皖南自身来看,发展也要借助外力,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特别是宣城迫切要拉近与南京距离,高淳-宣州的省际生态经济区在推动,长合区宣州片区直抵宣高边界,还梦想轨道交通接轨高淳,直达南京城。

更重要的是,宣城是“宁宣黄成长带”的“二传手”,是中间起承转合的关键点,如果不能得到发展,其动力将受制约,整个成长带将难以健康成长。

而杭黄廊道中部塌陷很明显,没有“二传手”,杭州优势的西向传导衰减严重。宣城在交通联通、产业基础、发展空间等方面好于黄山,更有利于承接南京的辐射和带动。通过宣城,可以将影响力传导至黄山。

南京都市圈有宣城这个“桥头堡”和“二传手”,与大黄山天然无缝对接。曾经热议多年“宁宣黄成长带”,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黄山期待左右逢源

从大黄山的视角来看,由于地处宁杭中间地带,大黄山作为一个整体板块对接两大都市圈,将真正实现左右逢源,发展前景看好。

大黄山是长三角生态经济的重要节点之一,是沪宁杭都看中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大黄山是宁杭两大都市圈在战略拓展上的显性重合和现实碰撞。宁杭各自战略空间的重叠,核心仍是对皖南的争夺。大黄山,宁杭可以说机会均沾。

在这种情况下,大黄山完全可以实现左右逢源。大黄山文旅高端市场需要发力开拓宁镇扬,以差异化资源吸引苏南市场,这给了大黄山需要南京的现实理由。同时,南京高端文旅发展与杭州一样需要大黄山的世界级协同。大黄山战略客观上会推动“宁宣黄成长带”的成长,即将通车的宣绩高铁将实质性提升宣黄联系。

目前,“大黄山”是黄山市的主要工作,而且主体和主力也是黄山市,与四市具体协作上难度不小,需要外部强势帮助黄山市完成高层谋划和落地推动。

待大黄山战略整合落地后,假以时日,长三角“沪宁杭”国际旅游圈将演变为“沪宁杭黄”国际旅游圈。“宁宣黄成长带”借“大黄山”壮大,与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宁杭生态经济带,共同形成“长三角生态经济圈”。

从目前来看,“宁宣黄”大三角的关键在宁。南京要牵头从机制、规划、协同等方面尽快拿出方案,联宣系黄,加快造势,逐步以产业转移与协作,助力宣黄发展,展露决心、展示希望。

南京都市圈内要强化与宣城的对接合作,近期重点是加快落实《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相关内容,推动宣州—高淳一体发展,尤其是两地交通升级,破除互动障碍。

依托《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2024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温州座谈会精神,在文旅带动上提高与大黄山的配合度和向心力,共推大黄山。这既是“宁宣黄成长带”一体化发展的发力点,也是南京重要的发展机遇。

(作者为杭州心来旅游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