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绘画中的独特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之一,色彩以其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传递了具有深意和广度的画面意义。在当今绘画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色彩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达到高校美术教育的目的,难以教育出拥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人才。在分析目前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色彩教学的创新路径进行分析。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要及时地改革创新当前美术色彩教学的观念、方法和模式,适当运用综合材料,不断训练名画改画,注重色彩重构和色彩表达训练,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形成“色彩公式”。探究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创新路径,是突破传统绘画色彩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进步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创新路径
一、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概述
色彩是有规律可循的。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就是通过相对便利而又可主观操控的教学媒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色彩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使绘画者能在相对稳定的光线条件下悉心观察物象的色彩现象,研究色与色的关系,以此感知色彩的变化规律[1]。
高校美术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美术设计基础等,意在确保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系统地掌握美术基本理论。作为高校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色彩教学担负着开发学生创造力和美术意识的重任,主要内容是观察色彩规律和实现色彩应用[2]。
(二)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重要意义
1.提高审美能力
高校美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美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要想实现更加彻底和深入的美育功能,就必须以更加直接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色彩教学作为繁多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以生活化、简单化的特点,成为提高美育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最直观有效的教学内容[3]。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色彩所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都日益突出。色彩教学加强了高校大学生色彩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现审美教育
高校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技巧和审美能力。其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美术家和艺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各种艺术能力。色彩教学的意义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色彩技术和绘画技术,更多的是通过色彩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美的态度面对问题、面对社会、面向未来。色彩教学中需要借鉴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规律,从而增强感知色彩和欣赏色彩的能力[4]。在这个过程中,色彩教学自然地实现了审美教育。
3.改变色彩认知
凡是人类认识到达的地方,就会出现该领域的审美探求和探索,每当一个领域的作品创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自然就会要求相关创作者的审美水平达到相应的高度,其中,色彩的意义尤显重要。色彩知识的普及教育非常重要,但由于受限于传统教育认知和传统绘画观念,色彩教学往往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人类审美观念的不断演变和变化,美术教育也在逐渐进步和发展。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成为美术教育中的重点和关键内容。
二、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现状
(一)色彩教学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受传统绘画观念、教学课程组织、教学方法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缺乏完整性。部分高校美术专业各学科的课程设计不科学,时间分配不合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往往忽视色彩教学这一部分,学生接受的知识体系过于碎片化,导致学生难以进行色彩应用[5]。同时,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的高校教师往往过于注重传统写实技法的再现教学,而忽视了绘画个性化的色彩感受和艺术表现力的教学,从而限制了学生对绘画的独特理解。传统教学思想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探索知识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主动性。同时,为了确保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采用让学生不断临摹的方法来教授绘画,并将临摹的相似程度作为区分作品好坏的标准,导致色彩教学的意义不断丧失。
(二)色彩课程建设不充分
随着学科融合的不断发展,美术专业、设计专业、色彩设计学科中传统的“色彩写生”“色彩构图”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相关领域的需要,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学科融合背景下,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更多的专业和学科要学习色彩相关的内容,但色彩教学的发展却跟不上专业和学科建设的需要[6]。例如:美术专业学生对色彩学习的接受度很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可以更加复杂;设计专业等其他学科领域学生学习的色彩基础知识较少,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则可以不以色彩绘画为主,课程内容可以不包含色彩应用领域的最新信息等。
(三)色彩理论与色彩实践脱节
在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具体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色彩学习效果。当前,部分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课堂训练、学生色彩技能的掌握和学习,往往忽视学生对色彩的实际应用。因此,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往往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色彩实践。一些学生在进行美术色彩实践时,没有将先前的理论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导致逐渐对色彩学习失去兴趣。目前,一些高校在色彩教学中片面注重传统的技术方法,而没有认识到色彩应用的思维能力,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更无法提升学生对色彩的高效应用能力。
三、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运用综合材料
多元并存是当今世界的艺术标志,美术色彩教学中的多元,体现在色彩载体的多元上。色彩与材料之间有着巧妙的关联。在综合材料绘画与色彩表现的训练中,可指导学生将绘画领域的综合材料教学内容与色彩教学内容相结合,强调材质、材料与色彩的转换关系。综合材料应用在绘画色彩艺术上,能够给受众带来新鲜的视觉体验和审美冲击。综合材料技法训练在绘画色彩教学中的实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色彩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绘画人才,这也是绘画艺术教学的最高目标。学生可以通过拼贴、丙烯、油画、装置、蜡彩、纸艺、坦培拉、色粉、金属与镜面等创新创作,进一步激发对材料与色彩的想象力。这种交叉融合的色彩教学方式,也为学生的色彩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绘画色彩的创作要有灵性,有打破传统束缚的果敢,并时时刻刻怀有一颗好奇心,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艺术想象力。综合材料绘画的运用,将带来传统美术和传统色彩的变革。
(二)训练名画改画
改画法就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纯度、明度、色调、色相、造型等的改变。在改画的过程中,学生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大胆对色彩进行思考。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相对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增强,这样就达到了色彩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相当课时量的教学开展色彩实践。在对名画进行分析讲解之后,学生随之再进行写生或者创作的时候,就能够发散思维去创作,也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色彩的纯度、明度、色调等各种搭配,画出来的作品创新性、思想性、艺术性都能相对得到升华,整个画面将更加饱满,色彩教学的效率也能相应提高。
(三)注重色彩重构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色彩本身的研究,其中对色彩的采集和重构尤其重要。色彩的重构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如何从生活汲取色彩营养,而这个前提是对色彩的采集。色彩重构,就是创作者将那些原物象的、美的、新鲜的色彩元素提取出来,再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全新的立意进行运用。重构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最为重要,创新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训练。不论是在色彩采集的过程中,还是在色彩重构的过程中,学生都可以进一步了解色彩构成与生活、设计的密切关系。在色彩教学中懂得如何观察和采集色彩、如何主动地运用和表现色彩,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到了培养。
(四)关注色彩情感表达
色彩情感是指人们看到了某个物体,与大脑中的某个记忆联系起来,于是就出现了色彩情感。当看到红色,人们会想到太阳、国旗等;当看到蓝色,则会想到大海、天空等。而当人们看到红色想到热情、危险、活力等,看到蓝色想到平静、理智的时候,色彩的意义就变了,就有了情感在里面。在色彩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情感表达,学生将会在创作中赋予色彩更多的情感,色彩的应用则会更丰富且贴切。当学生带着情感再去创作的时候,就有了创新思维,能够将无形的情感用具体的色彩形式表现出来,让画面传达出自身的个性化情感。
(五)创新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色彩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建色彩教学新型模式,收集和梳理各大类色彩系统,比较不同色彩体系的差异和特点,研究推演出不同体系“色相环”“色立体”的差异。在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色相和颜色种类入手,追溯其历史源头、发展沿革,包括不同物质的色彩提取和分析,从色彩的地域性、文化性等角度进行系统化研究。在艺术创作方面,引导学生精确解读和分析不同作品的色彩原理和配色特点,为创作实践提供配色设计的依据。此外,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色彩临摹+色彩提取+色彩构成”的组合训练,帮助学生学习色彩规律,训练色彩判断力和搭配组合能力,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色彩理解力和表达能力。色彩选择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决定性的任务,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绘画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对色彩搭配的敏感度和独特见解,让他们逐渐学会通过色彩表达思想和情感。
(六)引导学生建立“色彩公式”
色彩教学是通过大量的色彩写生,不断积累绘画经验而获得的。但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耗时长,见效慢。色彩是可以和数字准确对应的视觉艺术,扎实优秀的理科知识有助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色彩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在理性的框架内建立对色彩的系统认识,即所谓的“感觉的逻辑”,不断地深挖这些色彩感受的内在逻辑,并推向极致[7]。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因人施教。教师要快速精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特点、色彩习惯,以及在当前阶段的主要色彩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师在授课中要结合大量的艺术史案例和科学的色彩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色彩规律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风格特征。在教学中,色彩理论需要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去验证和落实,学生通过大量的颜料实验、手绘和材料拼贴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对不同艺术风格的浓厚兴趣与无限想象,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色彩研究和应用的乐趣,在课余时间不断进行练习。
四、结语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也在不断更新和转变。高校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主阵地,作为进行审美教学和美育教育的主体,不断提高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研究非常必要。高校要不断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要不断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水平,不仅要在观念理念上不断提高对色彩教学的重视程度,更要明确色彩审美和色彩应用对学生美术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提升学生的色彩学习和色彩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色彩知识、色彩技能和色彩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提高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宇慧.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色彩,2024(1):157-159.
[2]李贵平.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色彩教学创新路径探究[J].新美域,2023(7):155-157.
[3]杨婉.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J].新美域,2022(5):136-138.
[4]陈战.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实践与探索:评《创新视野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1(5):140.
[5]李膺民.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科幻画报,2020(9):277.
[6]林渝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改革的路径解读[J].知识经济,2020(19):108,136.
[7]户金.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实践与探索:评《创新视野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20(4):113.
作者简介:
刘兰花,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史。
刘竹香,郑州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