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黑龙江地方高校绘画专业课程现状

2024-08-20 00:00孙海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7期

摘 要:在新文科背景下,绘画专业课程体系在高校中面临着重大挑战与机遇。详细剖析黑龙江地方高校当前绘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陈旧、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更新课程体系、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等,旨在为新文科背景下的绘画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助力。

关键词:新文科;绘画专业;课程体系;黑龙江地方高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绘画专业课程体系实践研究”(GJB1422685)研究成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新文科为代表的“四新”建设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为了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教育教学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1]。

绘画专业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黑龙江地方高校绘画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五个部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绘画基础技能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则注重绘画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新能力。目前,通过调研黑龙江省地方高校绘画专业的课程设计发现,绘画专业课程体系均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开设了不同的课程,但都以文科为基础,如综合绘画等课程。本文以黑龙江地方高校为例,分析当前绘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以期为新文科背景下的绘画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黑龙江地方高校绘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一)课程设置陈旧,缺乏跨学科知识

当前,依据新文科的教育理念,黑龙江地方高校绘画专业的部分课程内容过于陈旧,绘画专业课程还是以技巧训练和传统绘画创作为主,未能形成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时代发展脱节。这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够匹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而且课程设置往往只关注美术领域的知识,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导致学生难以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当代的绘画,限制了其创作思路和创新能力。所以,高校应加强对绘画专业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入反映时代发展和艺术潮流的新内容。

(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绘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目前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各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绘画专业往往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难以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各高校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和有效的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师资力量不足

绘画专业教师的数量和素质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较大,目前黑龙江地方高校绘画专业师资力量存在不足。高校应加强对绘画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高校还应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绘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四)教学形式传统,缺乏与行业的对接

根据近期的研究,可以发现黑龙江部分高校在绘画专业的教学中缺乏创新,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绘画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尽管部分高校开设了实践课程,但这些课程大多局限于户外写生和艺术考察,难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职场环境。此外,现有的实践教学缺乏针对岗位需求的系统训练,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二、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绘画专业的课程体系

研究意义

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绘画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而绘画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对地方高校绘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高校绘画专业是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的研究及实践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绘画专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地方产业链,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同时,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可以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地方高校绘画专业可以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具备地域特色的艺术人才,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推动艺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新文科背景下的绘画专业教育注重艺术与经济的交叉融合。通过对绘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和挖掘艺术与经济的内在联系,推动艺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实践教学和经济实体合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掌握艺术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借助艺术资源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艺术与经济的互利共赢。地方高校绘画专业可以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开展艺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文化活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艺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的绘画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对绘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构建多元化、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艺术创作和市场化运营,提前做好就业所需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并且通过自身的学习,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道路,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把握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机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绘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对绘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掌握传统绘画的技艺和精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新文科背景下的绘画专业课程改革还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2]。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绘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对于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地方高校绘画专业可以通过研究和传承地方文化,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通过对地方历史、民俗、自然等方面的研究,挖掘地方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内涵,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有助于增强地方文化的自信力和影响力,提升地方的文化软实力。黑龙江拥有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如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等,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对绘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入适合地方文化传播的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有助于发现和挖掘地方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不仅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也有助于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新文科背景下绘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融合

在新文科背景下,绘画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时代性,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3]。可以通过开设反映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课程融合也是必要的改革措施之一。绘画专业可以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文学、历史、哲学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通过开设跨学科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选修与绘画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绘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在绘画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和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可以通过开设创意思维、数字绘画等课程,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创新思维。

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和管理,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和时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4]。可以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培训

师资力量的提升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保障之一。高校应加强对绘画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5]。同时,加强教师培训也是提高师资力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通过提升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培训,为绘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绘画专业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向数字艺术教学方式转变。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为绘画创作提供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绘画风格,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创造力。在实践课程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绘画技能和表达能力[6]。这种教育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绘画专业人才。

四、结语

新文科背景下绘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应加强对绘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更新和优化,注重时代性、课程融合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同时,加强师资力量的提升和教师培训也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保障。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新文科背景下的绘画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和建元.新文科建设语境下表演人才培养的几点探索[J].艺术教育,2021(7):101-104.

[2]王晶,董芳.浅谈现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创新内容[J].大众文艺,2013(1):230.

[3]胡玠.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大观,2021(7):166-167.

[4]孙海佳,谭崑,张军.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绘画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3(6):69-71.

[5]韩晶.新文科背景下无锡太湖学院绘画专业课程改革试验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22(1):148-150.

[6]肖玺.新文科背景下本科绘画专业的数字化探索: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中),2023(5):109-111.

作者简介:

孙海佳,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