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国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内容和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国画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亟待新的思路和方法。如何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画教育相融合,使之既能够保持传统魅力,又能够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和热情,成为国画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教育质量、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国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以期找到一条既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又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画教育之路。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构建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画教育;美术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特性,这种文化在不断与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并展现出博大精深的特点。其中,源远流长的国画传承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根基之上。国画之所以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因为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然而,近年来,高校美术教育在国画教育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国画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需求,以及如何实现国画教育的本土化、民族化。国画教育改革必须立足于本土化和民族化,从国画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内在要求出发,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国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传统的国画教育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法的培养,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导致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缺乏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1]。将国画教育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和艺术创作能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画教育中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了数千年的文化瑰宝,涵盖了诗词、书画、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这些文化形式不仅拥有卓越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伦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这些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骄傲,也是联结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笔墨韵味和意境表达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2]。国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因此,在国画教育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画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深入学习诗词、书法、传统哲学等知识,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国画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创作出更具深度和内涵的作品。同时,这种融合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国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画教育融合中
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西方美术教育内容仍在我国高校的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相比之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占比重明显不足。这种现象体现在课程设计上以西方绘画技术为核心,以西方绘画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绘画水平。相反,对于国画的教学设置和评判标准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画教育在高校中的边缘化[3]。更为严重的是,当前的绘画教学课程过于推崇西方后现代和现代主义的绘画技巧,导致实验课程、材料课程、公开课程等大多以西方绘画文化为背景。这种倾向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绘画教学的理解,更致使他们认为西方绘画是衡量自己绘画水平的唯一标准。这种思维定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阻碍了他们对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认识和学习。同时,国内各大高校对于国画的教学与研究材料的稀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现实中,国画的教学资源不足,研究材料匮乏,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国画的难度,也限制了国画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国画教育不够系统
在多种技艺的学习中,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模式强调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模仿,通过手把手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技艺的精髓。在国画教育中,师徒传承模式尤为重要[4]。教师可以通过现场作画,展示国画的构图技巧、笔墨运用、精神内涵等各方面内容,学生在旁边观摩和临摹,从而逐渐理解并掌握国画的核心要义。然而,从我国当前各大高校的国画教育方式来看,这种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鲜有应用。多数高校的国画教育采用课堂讲授和理论学习的方式,虽然也有实践环节,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国画艺术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感受国画的魅力。师徒传承模式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国画教育的质量,也阻碍了学生对国画艺术的深入探索。国画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传统艺术形式,其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而缺乏师徒传承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略国画的精髓。
(三)忽视对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
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不仅要求学习者具备绘画技巧,更要求其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国画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对传统文化有深刻认知的学生,才能真正领略其魅力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然而,当前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应试教育体制,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了追求高分,学生往往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应试科目的学习中,忽视了文化素养的培养。即使在高校,这种现象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高校扩招后,许多学生直接从高中考入大学,他们在高中时期的文化学习有限,进入大学后,又因为繁重的课程压力而忽视了文化素养的提升。此外,尽管高校中有众多的社团和实践活动,但涉及国画和传统文化的社团与实践活动相对较少,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验,也影响了他们国画创作能力的提升。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学生很难创作出有深度和内涵的国画作品[5]。
(四)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的教学水平、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尤其是在国画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然而,从我国各大高校的国画教育现状来看,专业的国画教师依然稀缺,教师的整体文化素养也有待提高。尽管有些教师拥有较高的绘画水平和理论修养,但在实践教学中,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国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国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绘画技巧,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绘画技能,还要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广泛的教学经验[6]。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画的精髓,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画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一)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高校国画教育在设置课程时,必须全面而深入地考虑多个维度,以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层次性和实践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这一综合性的考量不仅涉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还包括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课程的连贯性对于国画教育至关重要。国画艺术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技法繁复,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按照逻辑顺序逐步展开。从基础的笔墨技法到复杂的构图原理再到高级的创作理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和安排,确保学生在掌握技法的同时,能够深入理解国画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其次,层次性是国画教育的另一大关键。国画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使得教学内容必须具备不同的层次和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的层次结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升。最后,实践性也是国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国画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掌握技法和提高创作能力。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当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开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二)加强教育系统性
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国画教育已逐渐从单一的技法传授转变为对国画艺术的全面、深入、连贯的学习与掌握。这要求教育者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注重基础技法的传授,又要涵盖国画艺术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如引入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工具,开展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这些都能为国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高校国画教育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增加师生互动与交流机会、鼓励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定期举办展览和研讨会等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和程度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和资源支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画艺术,同时也为他们的创新实践提供广阔的平台。这样的系统性国画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国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艺术素养的国画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能够在艺术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更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传播者,为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积极贡献。
(三)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
在当今科技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正面临着传统文化流失的严峻挑战。这种流失不仅表现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更体现在教育领域,特别是高校国画教育中。国画作为我国的瑰宝,其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历史文化。因此,在高校国画教育中,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显得尤为迫切。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国画水平,高校国画教育不仅要注重技法的传授,更要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知。这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国画的基本技法,更要引入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国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国画教育的重要目标。文化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国画艺术的深层含义,也能够使他们在创作中更好地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理论与实践在国画学习中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其中,理论是基础,只有深入理解国画的理论知识,学生才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技法,创作出高品质的国画作品。实践则是提高绘画水平的核心,通过不断实践,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四)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特别是在艺术领域,创新能力更是艺术家们不可或缺的核心素质。高校国画教育作为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方式,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画人才的重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意味着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传授国画的核心技能和知识。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只有当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他们才能准确解读国画的精髓,进而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为他们日后在国画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高素质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艺术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创新则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还拥有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敏锐的审美意识,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灵感和思路,引导他们发现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结语
国画学习是一趟深入传统文化精髓、感受民族风骨的精神之旅。通过学习国画,学生不仅能够锤炼绘画技艺,更能借此触摸到传统文化中沉淀的智慧与情感,领悟独特的东方韵味与人文情怀。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化形式,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与古人对话,是在品味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娜.传统文化涵养下的中国画光影韵味[J].美术教育研究,2024(7):31-33.
[2]吴涛.文化传承视域下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策略探析[J].教师,2023(34):66-68.
[3]张祖辉.传统文化视域下国画创作设计思路探索[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21):91-93.
[4]颜瑜.国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高教),2022(5):92-94.
[5]刘晓丹.基于素质教育下国画在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研究[J].新美域,2022(1):157-159.
[6]杜秀萍.高校国画教育多元化模式构建思考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71-73.
作者简介:
明媚,硕士,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