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彩画与漆画的绘画语言对比研究

2024-08-20 00:00张艺泫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7期

摘 要:重彩艺术和漆艺术源远流长,二者发展至今具有鲜活的艺术表现力。主要从重彩画和漆画的构图、色彩、技法、材料肌理效果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促使重彩画和漆画在不丢失本体艺术语言的前提下,进行更好的艺术转化。同时鼓励相关艺术家们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寻找二者相互融合、共求发展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重彩画;漆画;绘画语言

重彩画和漆画都是中国绘画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它们的起源较早,人们在早期运用了矿物颜料和漆的器物上,发现色彩使用与线条造型有诸多相似之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研究近代重彩画和漆画的画面,发现二者在构图、色彩、技法、材料肌理效果上都比较相近。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二者之间的异同,期望为今后当代艺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重彩画概述

重彩画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原始岩画,古人使用天然矿物色进行简单绘画。目前在中国发现最早的重彩画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帛画,距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从战国时期的帛画可以看出,当时的重彩画已经初步成型,两汉魏晋时期逐渐走向成熟,到唐朝时期达到繁荣,在重彩人物画和山水画上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唐朝时期的壁画也尤为突出,壁画中的色彩和技法为当代重彩画创作提供了灵感。在五代至两宋时期,出现了顾闳中的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王希孟的山水画《千里江山图》等著名的重彩画作品。明清之后,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兴起,重彩画逐渐开始衰落。

到了近代,重彩画随着我国艺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许多重彩画画家学习了西方绘画特点,也有许多画家钻研传统重彩画的艺术魅力,进而创作了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重彩画作品。如今,重彩画艺术家不断地在绘画材料、艺术语言、题材等方面与时俱进,使得重彩画形成了新的风格,增强了重彩画的艺术表现力。当代重彩画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面貌。

二、漆画概述

据考古发现,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8 000多年的历史,并且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将天然漆使用到各种器物上,这些考古资料足以说明漆艺历史之悠久。在漆文化中,人们所使用的绘画方式是先用线条勾勒,再用彩绘赋色,使用的画具是毛笔。在早期漆器上,我们可见到较为流畅的线条,甚至有的细如蚕丝。因此可以推测,中国画中的线描技法“高古游丝描”可能源于漆画描绘的技法。

漆画是以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具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属性。在古代,漆画是指在彩绘漆器上的装饰画,如商代许多漆器的表面,就有使用黑漆或红漆来描绘装饰的纹样。湖北荆门包山大冢战国楚墓出土的《迎宾出行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漆画。随着时代的发展,漆画从具有装饰性意味的动植物纹样,慢慢转变为对现实生活场景的生动描绘,呈现了不同的题材内容,绘画风格也在不断更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现代漆画,脱胎于传统漆器工艺,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门年轻的画种。越南“磨漆画”和日本漆艺对中国漆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漆画不断走向成熟并逐渐发展强大起来。

三、重彩画与漆画绘画语言的异同

(一)构图的比较

构图在绘画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也是艺术家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重彩画和漆画在构图上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其中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并且二者在发展中都受到了多元化影响,它们的构图形式也都在不断开拓和创新。

重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画法之一,它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重彩艺术,在构图上采用的是中国画的构图形式。中国画的发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构图上保留着传统的构图法则。同时,其他画种也对中国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国画的构图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漆画在20世纪刚发展成为一门画种,它强调漆的工艺性,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画种,其也要着重探索属于自己的构图法则。纵观当代漆画的构图形式,部分画作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构图形式,而部分画作融入了西方艺术的构图特点,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特色,在保留自身特点基础上不断发展,彰显了漆画的特殊魅力。

将重彩画和漆画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在构图上的异同。由于漆画成为独立画种的时间较短,因此吸收了中国画构图。在重彩画和漆画中,都存在直线构图、斜线构图、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方形构图等形式。此外,因为漆有较强的工艺性,所以其在画面中多呈现为平面的二维空间,这就与重彩画的构图形式产生了明显的差别。

(二)色彩特征的比较

漆画与重彩画在色彩表现上都十分突出。一方面是由于绘画颜料,二者使用颜料具有的特性,呈现了丰富的画面色彩;另一方面是因为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其色彩都汲取了传统艺术的精髓。

首先,将重彩画和漆画的绘画颜料进行比较。重彩画使用的是矿物质颜料,矿物质颜料具有厚重感强、覆盖性强、颜色饱和度高的特点,使画面给人一种浓重的印象。漆画与重彩画的颜料一样取之天然,二者都具有朴素大方之美。然而不同的是,大漆是以漆树汁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颜料,它流出来的时候是乳白色,慢慢地会氧化成褐色,最后变成黑色,所以色彩语言十分特别。因此,大漆的颜色是单一的,需要加入矿物颜料才可调制出各种艳丽的色彩。

其次,在早期绘画色彩中,漆的使用以红、黑为主色。然而重彩画不同,凭借着丰富的颜料色彩,其所呈现的画面也是多彩的。在早期的漆画屏风中,人们其实是能看出重彩画的艺术特色的。以山西大同出土的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为例,从色彩上看,这件漆画屏风作品很好地继承了中国自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的“重彩式”画风,画者分别用浓或淡的色彩进行染色,描绘的形象非常具有立体感,生动逼真。由于屏风本就具有一定的装饰意味,再加上“重彩式”的整体色调及构图方式,都隐约体现出重彩画的绘画特点。从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中就能看出漆画和重彩画在早期就已经有了联系,并且漆画受到重彩画的影响,逐渐得到了发展。后来重彩画经过不断发展已形成自己的色彩体系,而漆画也有了鲜艳的合成大漆,并采用镶嵌材料丰富了画面表现。

此外,在重彩画和漆画的绘画语言比较中,还应讨论黑与白的色彩比较。天然大漆与墨都是黑色,是必不可少的绘画材料。漆画中有“留黑”这一说法,黑是大漆的天然特性,可称之是与生俱来的颜色特征。在重彩画中,其依托的材料是宣纸,很多重彩画为了突出画面的主体,就会采用“留白”这一表现方法。因此,白在重彩画中是一种重要的颜色。而漆画的白是很难获得的颜色,艺术家大多采用蛋壳来填补大漆中白色的空缺。重彩画与漆画在色彩上的差异,是二者独具特色的重要部分,也是能够为彼此提供不断创新发展的方向。

(三)技法的比较

在画面中,技法既是表现画面的方法,又是传达艺术家艺术理念的“工具”,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在重彩画和漆画中,二者都有“染”和“磨”这两种技法,呈现出的艺术效果相似。因此,将二者的艺术技法进行对比,并相互借鉴,这对于重彩画和漆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重彩画和漆画中,都包含“染”这一技法。在重彩人物画中,画者会使用染色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同时在漆画中,也有晕染、罩染等技法。漆画中的染色法,一般是在漆板上利用漆的黏性附着薄薄的一层木屑粉。在漆画中渲染人物形象时,使用的技法和重彩的分染相似。例如朱莉燕的人物漆画,她描绘的少女脸部的明暗关系较强,在技法上和重彩画的分染相比,较为简单,但是整体晕染效果相差无几。

“磨”在漆画和重彩画之间有一定的差别。“磨”对于漆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分别是彩漆磨绘和堆塑磨绘,是指在绘画、堆叠或是具有肌理的画面上,用砂纸和水进行打磨。画家通过磨绘,使画面呈现出自然且丰富的效果。在重彩画中,“磨”是画家根据画面需要做出的一种肌理效果,通常使用棕笔或砂纸等较硬的工具,剥落画作表面的一层色彩,从而丰富画面层次。例如唐勇力创新的脱落法,是在赭红或其他底色上堆积一层脱胶白粉,然后用工具磨擦,使部分色彩剥落,从而呈现出一种古朴之美。

在重彩画和漆画中,还有一些制作肌理的技法相似。如重彩画中的粗颗粒技法、撞色法、折纸法、褪蜡法、揉纸法等,通过不同的方法,在画面中使用一些媒介,以此留下各种各样且适用于整体画面的肌理效果。而在漆画创作中,同样会运用到各种粗颗粒物、纸、油等,在画面中留下肌理。二者的原理都是利用不同的媒介物去制作肌理。不同的是,在重彩画中制作肌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如粗颗粒法是通过将粗颗粒物与颜料调和完成后直接作用于画面,而在漆画中则是需要将颗粒物撒在湿度适合的漆表面,待定型后铲除并留下纹理,之后还需要继续涂漆、打磨等工作,才能将颗粒物所产生的效果彻底表现出来。又如重彩画中的撞色法,其有时可能需要反复进行撞色,或者需要洗去部分颜色,从而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此外,在漆画中还有泼漆这一技法,是使用松节油、水等材料与漆相撞,又或者采用漆与漆相撞而形成肌理效果。

因此,漆画和重彩画的技法既相似又不相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同样具有一定的差别。然而相同的是,不论是哪种技法,都是在表达艺术家的艺术观点,进而创作出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

(四)材料肌理效果的比较

肌理效果是艺术家的一种审美表达,也是绘画的一种艺术语言。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材料和技法的运用,这是因为不同的材料肌理效果会呈现出不同的画面,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通过对重彩画和漆画的构图、色彩和技法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二者在某些方面是相似或相同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绘画创作中使用的材料也在发生着变化。在重彩画和漆画中,二者所使用的制作肌理的绘画材料与工具方法有部分相同,例如不同材质的布料、丝瓜络、牙刷、喷壶、笔刷、金箔、螺钿等。在漆画中,创作者常常借助不同的材料来丰富画面,除了上述工具方法以外,还通常使用各种豆类、蛋壳、漆粉、瓦灰等媒介材料。这些材料不仅丰富了画面,还使画面展现出材料之美。

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能够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在漆画和重彩画中,有一种画面效果极为相似,但是使用的技法却不同。上文提到二者“磨”与“染”的技法有些许相像。从肌理效果上看,重彩画中的“染”如同漆画中“磨”的效果,反之亦然,这两种技法的肌理效果呈现的都是色彩之间的相互重叠,可以丰富画面的层次感。以郭子良的重彩画的肌理效果和未明的“向宋画致敬!——童真年代”系列漆画作品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他们的画面效果相似。从郭子良的重彩画中,隐约可以感受到漆画磨绘的意味,画中不同明度的绿色渲染出了斑驳的感觉,这种重叠的色彩效果和未明的漆画作品中背景的打磨画面效果相像,二者都打破了规矩的色块组合,使整幅作品别有一番装饰意味。再看未明的“向宋画致敬!——童真年代”系列中女孩的皮肤、衣服的褶皱、明暗,能发现其和重彩画中“染”的效果相像。虽是漆画作品,但是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有深浅明暗变化,这并不是渲染形成的画面效果,而是使用了磨绘的技法。因此,虽然使用的技法不同,但是在漆画和重彩画中部分的画面效果是相似的,“染”似磨绘,“磨”如染色。

此外,在重彩画和漆画中,不仅只有这一种肌理效果相像,还有撞色法与粗颗粒技法。不论是哪种肌理效果,都是为了进一步丰富画面。将其他绘画语言运用到创作中,能够极大地促进重彩画和漆画的发展,从而开辟新的绘画样式。

四、重彩画和漆画对当代绘画的借鉴意义

由于重彩画的发展历史较长,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是当代绘画可以借鉴的。而漆画成为一门独立画种的时间较短,还有许多发展的可能性,更加需要不断地学习借鉴其他种类的绘画方式。通过对比研究重彩画和漆画的构图、色彩、技法、材料肌理效果,发现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差别。因此,重彩画和漆画应该做到融会贯通。

近年来,重彩画在发展中突破了传统中国工笔画的技法,与油画、水彩画等多种绘画种类融合,形成了传统东方意蕴和当代艺术语言并存的绘画形式。对于漆画来说,更要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不断学习与尝试新的表现方式,以创作出艺术精湛、工艺精良的艺术作品。重彩画和漆画艺术作品的面目慢慢地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两种艺术种类从最传统的形式逐渐转向与现代的融合,并借鉴不同画种的艺术语言,在发展质量上超过以往,方兴未艾。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邹红.论漆画的构图与空白[J].美术大观,2012(6):38-39.

[3]鲍琴.漆画与重彩画的色彩比较[J].艺术科技,2015(5):96-97.

[4]蒋跃.绘画形式语言与创作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

[5]方来东.当代工笔重彩绘画与漆画创作的比较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9.

[6]黄荷艳.中国现代漆画的表现形式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21.

作者简介:

张艺泫,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