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2024-08-20 00:00:00史俊丽
少先队活动 2024年7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少先队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基本内容,探索用少先队教育的方式来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思政工作本领,教育引导少先队员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金句点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

一习近平

读本解析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法治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思政课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面向少年儿童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使命。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高年级)第7讲,读本从《民法典》编撰历程的故事引入,解析了法律的概念,强调了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帮助队员形成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意识,引导队员日常行为中树立规则意识,做到遵规守纪,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的观念。

辅导员宣讲材料

亲爱的队员们,习近平爷爷说“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国家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将法律作为每个公民行为的准绳,才会国泰民安,并且长盛不衰。

队员们可能会问,法律是什么呢?古代的“法”字写作“灋”,此字中的“廌”指上古时期东北一带的一种神兽。它们凡是看到相互殴斗,或听到诬陷他人、搬弄是非者等,则会用角抵触,以示惩戒。因此,“廌”被人们认为是公平、正义的化身。

追溯历史的渊源,秦末汉初刘邦统治时期法治意识的种子已悄然萌芽,唐代狄仁杰“法当有常”,认为法律是一条准绳,不应随便发生变动。北宋包青天“秉公执法”,秉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百姓心服口服。清代“南山可移,此判无动”,要求办事要严格依法,执法如山。历史告诉我们,从古至今法治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法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国梦的实现更是离不开法治。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法治也无处不在,它可以是国家政策,可以是家规家风,或许是校规校纪,又或是社会规范。例如,今天我们在学校学习,是因为法律赋予我们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将来我们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法律保障我们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习近平爷爷说“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不仅要提升法律意识,更要把尊法守法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我们可以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积极参加各类法治宣传活动。

队员们,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要做好法治社会的捍卫者,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与坏人坏事做斗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法治国家的建设贡献少年儿童的力量。

思政课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队员已经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知道生活中很多规范要遵守,明白社会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但是队员对法律的认识大多与自身保护相关,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尤其是对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2.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明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3.明白依法治国与每个公民有关,树立规则意识,做到遵规守纪,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一:知法——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

1.法律含义我知晓

出示古代的“灋”字,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资料袋里的内容,对“廌”字进行拆解。查找资料了解“獬豸”的信息,找出图中元素是什么意思;思考为什么一些与法律有关的地方都出现了“獬豸”,它象征着什么?请队员推测法字右半部分有什么含义?引导队员认识到从古到今,“法”都象征着公平正义,是治国之重器。

2.法律名称大接龙

说说我国有哪些法律法规。队员交流自己知道的法律的名称,例如,民法、刑法、税法、著作权保护法等,比一比哪组知道的法律名称多。通过擂台赛的游戏激发队员的兴趣,提升队员的法治意识。教师总结截至2023年6月28日,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计297部。

3.法律就在我身边

出示就餐、上学、购物等生活场景,请队员回答这些事情与哪些法律相关,设想如果没有这些法律会怎样,引导队员明白法治建设不仅事关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定,也与每个少年儿童的成长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二:尊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1.宪法日活动说一说

队员讨论交流为什么要设置国家宪法日。回顾学校宪法日开展的宪法晨读、法治故事会、法治小报绘制、普法知识讲座等活动,听听《宪法伴我成长》的歌曲,理解歌词的含义。

2.宪法精神学一学

学习我国的宪法精神,说说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师介绍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都有自己的宪法,思考我们国家的宪法和其他国家的宪法有什么不同。知道我国的宪法精神最根本的特点包括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精神;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改革开放的精神;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四个方面。

3.宪法宣誓词读一读

播放习近平主席面向宪法宣誓视频,请队员说说看到了什么。结合宣誓誓词,思考国家最高领导人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知道宪法宣誓仪式是为了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全体队员起立,一起读读宪法宣誓誓词,感受宪法的威严神圣。

活动三:守法——法律实施我参与

出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金句,明确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说说法律实施包括哪些内容,讨论“实施”一词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学习我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字法治方针,明确队员应从小树立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做好法治社会建设的宣传员和捍卫者。

少先队实践活动建议

1.校园竞赛——丰富队员法治知识

开展“学做知法小公民”法律知识竞赛,竞赛可分为知识问答、法条运用和案例辨析三部分。可根据队员日常生活涉及的法律知识制作题库,并按照宪法、民法典、行政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自然环境保护法等题材分类出题。竞答活动可以中队为单位进行赛前发动辅导,鼓励队员自行报名参与,可组织全校队员进行观摩,提升全校师生的法治意识,掀起学法识法的活动热潮。

2.以案说法——提升队员法治素养

组织队员围绕“法治在我身边”这一主题讲述法治案例,法治案例可以来自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也可以来自自己的观察和身边的真实案例。队员在讲述中既要有案例描述,也要指出其中的违法行为,同时还要用法律依据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判定,例如,高铁霸座、校园欺凌、孩子擅自打赏主播等,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培养队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能力。每位队员还可以把自己的案例做成交流卡片,利用红领巾园地进行展示交流。

3.研学实践——红领巾与法同行

根据少先队工作社会化要求,学校少先队应利用好社会化资源组织队员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学习实践活动。可以实地走访参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可以网络连线司法局远程应诉室,听取讲解、观摩真实庭审视频;也可以争取司法单位支持参与司法实践,例如参与客户接待、商业谈判、跟随参加法律热线接听、前往居委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参与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等;还可以采取少年儿童喜欢的“抽盲盒”“剧本杀”等方式,组织队员模拟担任法庭的审判长、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律师、法警、旁听人员等角色,根据角色指引梳理案情线索、寻找法律依据、撰写法律文书、收集相关证据,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