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建带团建、队建,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学依托完备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组织链、阵地链、课程链”和“党建领航线、活动宣传线、思政教育线”(合称三链三线),探索构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机制,筑牢少先队员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赋能红孩子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强调,“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党团队工作一体化育人实践研究”模式,创建“幸福树”和“红孩子”党建工作品牌,以“政治领航、头雁领军、品牌领衔、活动领跑”为抓手,为党培养新时代红孩子。
一、构建组织链,突出党建领航线
学校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紧密协作,通过党带团、团带队的模式,全力打造“组织联动、队伍联培、阵地联用、活动联办、会议联开、工作联抓”的六联工作模式,构建党、团、队一体化组织培养链条。
组织培养有链条。在“党团队工作一体化育人实践研究”课题下,党建工作和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实现联动推进,良性互促,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由学校党总支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总体把控方向、统筹大局、制定决策。设立由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担任主任的“党团队工作一体化育人实践研究”专项工作办公室,三位副校长作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决策,具体实施“党团队一体化育人实践”工作。办公室成员为教科室、教导处、办公室、少工委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
协同育人有方向。在重大活动开展时,学校强化党员示范岗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实施班子成员讲好党课,设立理论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让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工作。全体党员、团员、队员人人做到“三会”:会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会讲一个红色故事、会上一堂党史课。每学年坚持“六做”:观看一场红色革命电影、撰写一篇颂党主题征文、诵读一本文献史料、聆听一个历史故事、云游一个红色阵地、致敬一位先锋榜样。学校构建组织培养链条,努力提升党员的使命感,强化团员的责任感,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学校每年聚焦党和国家重大主题,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五育并举,通过“演、唱、讲、学、做”等多种方式,引导少先队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一代代传下去。
二、强化阵地链,打造活动宣传线
为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工委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学校因地制宜地创设和开辟少先队活动阵地,近年来逐渐搭建起了促进少先队员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阵地。
校内建学习阵地。学校积极发挥校内阵地作用,如在建党日、建团日、建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发挥党员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的育人作用,经常在这里开展“学党史主题教育”“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在团旗下成长”等活动;学校活动室内、教室外的灵秀壁上,廊道等处,既有领袖关心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和关心青少年儿童的活动照片、名言警句,也有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英雄们的豪言壮语。校园里到处可见体现教育性、童趣性、特色性的教育内容。
校外建红色阵地。学校依托滁州深厚的红色资源,打造校外红色课堂。以皖东烈士陵园、周岗烈士纪念馆、驻滁某部旅史馆等实践基地为实践阵地,开展入党宣誓、入团宣誓、入队宣誓、红色故事宣讲等红色主题研学和实践教育活动,每年都有近2万人次参加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在强化阵地建设的同时,我们组建了三级宣讲师生团队,走班式宣讲与校内外红色阵地宣讲相结合,每年受众约4万余人次,营造少年儿童学党史、知党史、讲党史浓厚氛围。
线上建宣传阵地。学校契合时代特点,加强线上阵地建设。以学校公众号为平台,持续开展党员、队员党史宣讲活动,拍摄“四史”微队课,开展“学四史在行动”线上培训,进行“红孩子”“幸福树”文化品牌网络推介,开展宣讲200余场,公众号推送近千期,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安徽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此外,通过手机客户端,组织党员、团员辅导队员,自主参加党史竞答和微党课学习。党、团、队组织实施项目化管理,各部门协同配合完成,结合学校“一期三节”等重大节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六一”争章、现场书法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校、区、市、省级各项活动百余次。
三、建设课程链,守牢思政教育线
在学校党总支的引领下,辅导员不仅要上好校内外思政课,还要上好校外实践活动课,从而形成“课程链”,以思政课为基础,强调各学科渗透。
创建“大思政”氛围。党、团、队组织及教研组引导辅导员广泛阅读与思政课教学有关的理论书籍;激励各学科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开展开学思政第一课、师生同堂学思政、操场上的党史课、思政星课堂等一系列思政特色活动,创设良好的“大思政”氛围。学校要求各任课教师必须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切实推进实施,以此实现知识学习、专业素养提升与思政价值观引领的有效融合。如学校开展新老辅导员结对帮扶活动,在年轻辅导员和入校不满五年的辅导员中开展随堂“推门课”,助力青年辅导员快速成长;举办青年辅导员基本功大赛,实施“现场教学设计+无生上课”流程,以“校内赛课”提升辅导员素养;通过“集体备课、形成预案一上课实践、评议交流一再上课实践、再评议一再实践”的“一课三教”课例研究模式,组织各教研组每学期推出一节综合实践研究课或是思政观摩课,提高辅导员教研水平;聚焦核心素养,以“讲好思政课,强化政治启蒙”等为主题,开展青年辅导员展示课;每年组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的教研团队,区域内开展思政课示范课,让讲好思政课在校内外开花结果,唱响“大思政”合奏曲。
实施沉浸式教学。学校要求少先队辅导员结合少先队活动课程,积极组织少先队员走进红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目前已有多位辅导员成功进行现场教学,有的赴烈士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党史专题培训,有的到村头田间开展“红色故事田间开讲”活动,有的来到社区把红色故事说出来、唱出来、跳出来、演出来。学校依托市、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皖东烈士陵园、琅琊区社区党史教育主题馆、镜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营等阵地,沉浸式体验讲好红色故事,也更加坚定了少先队员学史明理、知史爱国的决心。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红孩子,滁州二小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履行好党建带团建、队建责任使命,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让红孩子学思想,见行动。相信在今后的学校发展中,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将为学校的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红孩子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