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董立强,2021年9月,我响应辽宁省直机关工委青年干部下基层开展驻村工作的号召,从省农科院来到铁岭市西丰县凉泉镇禹甸村任第一书记。春耕秋收,夏耘冬藏,季节轮回,春绿秋黄间,我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半的时光,现已完成驻村任期。
离别之余,思绪万千,有收获、有憧憬、有不舍。禹甸村地处辽宁省东北部山区,长白山余脉脚下的碾盘河河水淙淙、长流不息,养育了两岸的农田沃土和代代农民。两年多来,我依托派出单位农业科技资源优势,与村“两委”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划并落实优质水稻产业发展,为禹甸村开辟了一条科技赋能促增收的崭新“稻”路。
科技赋能
2021年9月,我第一次入村调研,深入水稻种植大户杨波家中。交谈中我了解到,凉泉镇水田面积约3000亩,为全县第二大水稻生产乡镇。其中禹甸村有水田面积700亩,长期以来存在地块分散、水浇条件不一、人均面积小的特点,属于靠天吃饭、管理散漫的经营方式,一直阻碍禹甸村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与村“两委”共同商议,我们以禹甸村为中心通过辽宁省农科院驻村第一书记推广专项,结合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省种植结构调整”等项目将冷凉生态区基地落户凉泉镇,推广早熟优质品种“粳优653”“辽粳香2号”等,并对凉泉镇水稻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我邀请派出单位专家对育苗选种、浸种、包衣、播种和水肥药管理进行技术培训,并现场指导,凉泉镇水稻育苗质量得到突破性提升,一举解决了长期以来的育“保险苗”难题,实现了地区水稻育苗的提质增效。
由于禹甸村冬季寒冷,这里的农民固守传统观念,认为水稻病虫害难以越冬,不会大规模发生灾害。考虑到病害虫害会随环境、水流等迁徙传播,需区域性统防统治,我与村“两委”协商,由派出单位科研项目提供支持,对禹甸村水稻生产田统一进行二化螟诱捕器生物防治和稻瘟病预防操作,有效避免了禹甸村水稻病害虫害的发生,保障了收获期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
增收为要
2021年10月,我受聘担任县第一书记农业服务队副队长,组织召开了西丰县优质稻米省级专家品评会,与会专家品评、鉴定和商讨后认为,西丰县具备得天独厚的优质米生产条件,可作为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我与派驻单位沟通协商,由其提供优质水稻种子和管理技术,免费发放给农户。派驻单位的科技人员到禹甸村宣讲农业生产新政策,解析优质高食味大米和普通大米的产量和单价之间的矛盾点,比较增产不增收和稳产增收益的经营效果,并提出了优质优价的绿色稻米生产方式。2022年秋季,杨波家种植的“辽粳香2号”亩收益2776元,李丽华家种植的“粳优653”亩收益2813元;2023年,禹甸村孟令君家种植的“粳优653”亩收益2476元,倪国安家种植的“粳优653”亩收益2763元。种植户秋季收获后对新耕作方式下的综合收益、品种和技术支持连连称赞。
种得好还要卖得出。我在工作中不断拓宽稻米销售渠道,在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对禹甸村优质米进行宣传,联合驻村兄弟单位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职业学院、大连时代万恒集团、铁岭市电视台和铁岭市文旅集团等单位对禹甸村优质米进行对口销售,累计销售稻米4fBjaLY0yfVIeFqVDm5jQMA==万余斤,禹甸村种稻实现了进一步增收。
技术筑巢
2023年4月底,倒春寒来袭。禹甸村部分村民育苗棚遭到严重冻害,村民们着急,我更是心急如焚。我带领村干部紧急摸排水稻秧苗受灾情况,受灾较轻的,我们发放生物免疫剂和瑞苗清等药剂积极挽救;受灾较重的,我们通过快递接力的方式跨区域为他们解决二次播种所需种子及肥料。
同时,对那些不能及时育苗的种植户,我带领村干部利用五一假期集中到村民家菜园开展“保姆式”服务。经过奋战,5月底,禹甸村全部水田无一分地撂荒。看着绿油油的“辽粳香2号”秧苗下地,种植户殷长青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插秧过程中有好几次返回地头向大家握手致意。
技术留得下、用得好,才能解决今后发展的问题。我与派驻单位申请开展并完善“西丰县水稻技术筑巢”计划,组织西丰县水稻经纪人参加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培训会、农业博览会等,开阔村民眼界,为提升西丰县水稻生产经营储备力量,现已培育水稻千亩种植级经纪人史大欣、宋天才2人,百亩种植级经纪人杨允、杨波、薛宇3人,经纪人技术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驻村任期内,我全程参与村集体产业发展,协调资金近40万元,入户走访技术指导600余户,为地方产业发展撰写报告5份,召开技术培训会议和组织学习班5次。不知不觉中,禹甸村发生了许多变化,农业生产更科学了,稻米销售更顺畅了,村民的笑脸更灿烂了。
时代改变农村,科技改变农民,不变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共产党员为民谋福祉的使命。两年驻村路,一生帮扶情,我对禹甸村的感情难以割舍,难说再见。结束短暂的驻村工作,开启一生的奋斗情谊,在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将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从可能变为可用,从可用实现好用,服务农村、造福农民,为辽宁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