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100年前,今湖州长兴和江苏宜兴边界爆发了一场“齐卢之战”,时任浙江督军卢永祥与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争夺淞沪(上海),打了40天,双方损失惨重。
战火飞溅,一群人却不顾危急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拆东补西,为时局挽尊。
于战场之外,他们是局外人;在历史长河中,他们一直匍匐前进。但放眼古今,每每特殊时期,一定都有他们的身影。
这群人就是商人。在“齐卢之战”等历史场景面前,群体罢市、抵货,总商会撑腰等应变,留下江浙商人正一步步走向政治化的印象。
“在商言商”的古训看似被抛弃。
本书作者冯筱才,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此书时以江浙商人为考察对象,将其置于自己构建的解释框架,分析他们在战争中的应对与行动,运用分析工具和特殊视角,对此问题提出了全新的看法,试图看清事实真相,钩沉历史实像。
“回归商业本质”是近年来关键词。今年是该书出版第20年,并于5年前重版。本期“商界读书”,将和大家一起共读这本出版整20年的《在商言商》(2004年7月版本)。
从管仲时代开始,商人的地位就一直摇摆不定。
“商人离政治应该有多远?”是道伪命题,原则上讲,商人与政治不应有任何瓜葛。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分析过,中国商人为什么不能富贵两全,汤汤数千年的历史长剧中,他们为何总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配角,以及是什么在操控中国商人的命运。
他还提到过两千年前第一份“富豪榜单”,以此证明曾经民间资本有多么活跃。
司马迁也曾记载过一场特殊的战争。因国家机关的财政失灵导致的管理改革,在紧要关头因利益立场不同,“财政危机”爆发。以“盐铁专营”为标志,一系列改革突至。
不同层级的资产阶级产业资本积累的路径渐渐生变,大多与政治绝缘。尤其当历史上“大资产阶级”或者“买办阶级”集中活跃在国家权力中心周围,广泛存在的民族资产阶级商人群体渐渐失声。
不过一些研究发现,每当战乱时期,商人群体往往会呈现一些“短暂参与”的集体行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关于中国近世商人的研究开始瞄准这些变化,并打破长久以来的批判性论述,以更加积极和务实的视角来重新加以审视。
本书就是其中之一,由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来。他提到,究竟应该怎样去理解他们与政治间的关系?
书中,作者尤其强调在讨论阶级形成,特别是估计某“阶级”与政治经济演变的因果关系时,历史研究者仍要十分谨慎。
出版15年后,2019年冯筱才在再版后记中,仍认为无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还是到八九十年代被频繁引用的中产阶级,研究者都应该花更多细致功夫去做证实的工作。
作者曾表示,史料读得越多,越感觉到问题的复杂性,仅仅了解此一人物本身的经历根本不足以弄清其行为的动因乃至背后的逻辑。于是他将关注面扩大至上世纪上半叶江浙区域甚或更iu7fo4W2xpLkDEvN29T13PzLKU98ufTjwvwH2uZf98c=为广阔地域的商人,尤其对他们的集体行为有着浓厚的兴趣。
突破以批判为主的论述模式,试图对“资产阶级”或“资本家阶级”在近代历史中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公正评价。
顶着失真、模糊的面孔,被抢走台词、歪曲戏份的商人群体,100年后还有无必要去拨正那股微妙的平衡?有必要。
失序下的“商本位”、市场大过天,向来是对市场和对营商环境的尊重。作者查阅史实,梳理还原作战一线细节及江浙商人群体在后方的所作作为,考据到一些失真面孔下的真相。
江浙本为棉米出产之地,当年那场战争的发生正值新棉成熟、稻禾长成之时,齐、卢开战40日,农民四散逃难,棉花稻禾多烂在田间或被兵士践踏,以江苏战区太仓、昆山、嘉定、青浦四县为例,棉花平均损失率在60%以上,稻谷则在40%左右。
农产减收、商人既无从购销,农民收入也告断绝,农村衰败,农民购买力的下降迫使商业难以独善。民生生产生活资料损失以秒计。
经此一役,江浙商人算是对军阀战争有切肤之感。秩序破坏所带来的巨大代价也驱使商人们更加努力地去寻求种种能确保社会稳定的方法。这应该是分析他们此后行为心理的一个重要背景。
以市场秩序为要义,以秩序为归依,以产权维护为本位。还原论述民初江浙商人和政治的复杂动态关系,对我们时代沉淀“失序”下的商人责任,重塑中国企业家精神等都大有启发。
作者得出结论,一个有责任心的中间阶层的存在是社会的大福,这是商人的公共责任。
有“共相”才能更稳妥地归纳。考察一系列政治事件中商人的行动之后,以“在商言商”4个字来概括任何时期中国商人的普遍面相最为妥帖。一些读完本书的读者认为,从产权、制度与政治的关系出发,这么做研究是对的,纲举目张。
威廉斯曾在《世界商业史》中写道,商业史不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独立存在的方面,它与社会政治的发展紧密相关,并为其作注解。
进入2000年,中国经济转型提速,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崛起将很多命题推至人人面前。商业作为我们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象限,“维护秩序”需要回溯商人和社会秩序在互动关系方面的历史经验。
以本书研究样本“浙商”为例,他们曾是19世纪推动中国工商业进程的强大商帮,是最早参与上海的开发,叱咤十里洋场,曾一度垄断上海大半产业的精英群体。浙商与粤商、徽商、晋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四大商帮”。
事实上,财富在产业资本中的积累一直在延续这个脉络。中国商人做生意,其实发心都没有错,“在商言商”的古训也一直被坚守。同时,在新时代下,在新型政商关系下,2 000多年来做惯配角的商人,正在行使着更多建设新时代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