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翁森曾在《四时读书乐·春》中写道:“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这首诗表现的是春天读书的优美情趣,现在再去品味这首诗,深感读书是快乐的,书中的岁月是美好的。
想来我初识句读时,父母便从新华书店买来几大捆书籍,希望我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领略到诗文词句的隽永意蕴;希望我能够通过读书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个人魅力。但是每每读完一小会儿,我便觉得索然无味,转身就会读起《封神演义》等神话故事,感叹于武王姬发勤政爱民,从而懂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真谛;崇尚姜子牙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完成大业,从而懂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哲理。这些瑰丽雄壮的神话演绎了华夏五千年传统文化,我从中窥见了在那蹒跚远去的古老民族历史中产生的坚定信念和代代薪火相传的奋斗精神。
慢慢地,读书也就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书店也成了我们一家人的日常打卡地。在漫长的岁月里,从先秦散文至明清文学,从儒家经典到道学百家,我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文化的底蕴始终激荡在历史的伟大长河中,彰显出时代的印迹,迸发出的巨大感染力和号召力,从而激励着我走进书香乐园,在书海中荡漾,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依稀记得最初读到“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甚是不解,读到“人贵有志,学贵有恒”不知其意。后来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慢慢领悟到学习读书的意义所在。特别是在进入大学之后,中文老师常说,要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 做一个内心有风景的女子,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永远清亮坚韧,永远赤诚坦荡,保持奋斗姿态,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事实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在于传承,其中书籍的作用功不可没,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在书本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盛世,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付诸青春之热血,唤醒中华之雄狮,点燃救亡图存的星火,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迸发出时代的最强音,用生命和灵魂绘就一幅幅壮美画卷。如今,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青年奋斗今朝,把握青春之脉搏,追逐人生之理想,传承红色基因的薪火,在追风赶月的各行各业中谱写出时代的主旋律,用奋斗实干绘出一张张美好蓝图。我想,这应当就是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模样,是我向往且该要成为的模样。
大学毕业之后,阔别城市,告别象牙塔,奔赴社会大熔炉,投身在广阔的乡村田野中。我深知环境的变化是考验,工作的变化是挑战,但是不变的是求知,我自觉投身学海,坚持在工作之余读书学习,拓展知识半径,增强专业本领,既要做到“致广大”,也要“尽精微”,使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与时代发展、岗位需求相适应,从而在不懈求索中适应新工作,转变新角色,开启新局面。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从秸秆禁烧到环境整治,每天走在乡间小路上深闻泥土芬芳,汲取养分,内心充满平静与祥和。
学习和工作的密切关系让我想到了古人提出的“耕读”,就是耕田和读书。在古人看来,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陶渊明曾在《读山海经》中写“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古代知识分子一边耕种,一边读书,是中国古代乡村最美的风景,“耕读”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耕读传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耕”已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耕田了,而应该理解成“劳动(工作)”,所以,“耕读”也变成了劳动和读书。这也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而劳动强身,读书益智。在劳动和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耕”的付出和“读”的快乐,体会到了踏实肯干、力争上游的一种精神,更感受到了一种努力工作、奋力拼搏的幸福。这种精神体现在张桂梅身上,她长期坚守贫困山区,坚守教师岗位,坚守教育信念,用无私的爱心和智慧托举起贫困山区女孩儿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和希望。如今已有近2000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儿从华坪女高走出了大山,她们借助知识摆脱了贫困命运的束缚,从此挺直了腰板,有资格、有权利、有勇气选择自己的人生,成为自立自强的职业女性;这种精神体现在黄文秀身上,她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她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坚守住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唱响了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旋律……
不管是基层员工、企业主管,还是党员干部,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各行各业中,担任着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要职务,台前幕后,皆是妍姿温婉、秀外慧中的身影。虽处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年龄,但同为新时代女性,都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呕心沥血,为国家、社会和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们就是“耕读精神”的体现者和践行者。我想,这应当就是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女性模样,是我向往且该要成为的模样。
微尘点点,汇聚成光。源于对知识的不断求索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如今,我成为一名省直机关女职工。我坚持静心潜学,将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以“空杯心态”深挖党史“富矿”,认真阅读党史的基本著作和党的各类文献资料,深刻理解党史的精髓和要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在学习中明身立理,感悟初心宗旨,传承伟大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同样,作为女性,我亦是女儿、妻子,也是母亲。我深知家风对于孩童成长的重要性。正如“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于是,我也把对读书的热爱传递给了我的女儿。在女儿一岁多时,我会陪她看少儿绘本,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解,让女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如今,女儿两岁多,我便开始教她看拼音读本,背诵唐诗宋词,培养阅读的习惯,希望她成长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女性模样,延续女性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巾帼追梦人,我们拥有着其他民族无可比拟的瑰宝,能够从中国历代的文史中汲取养分,何其可幸。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精神自由和发展空间,真正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回首走过的岁月,读过的书本,书籍给予我莫大的帮助,给我带来莫大的快乐。通过读书帮助我祛除内心的浮躁,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通过读书帮助我祛除内心的空虚,让内心得以丰盈和充实;通过读书帮助我开拓视野格局,让智慧之灯点亮人生。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也是写给三十而立的自己。人生的路还很长,读书也将继续伴随我成长。我也坚信读书会使我的眼睛愈加明亮而深邃,我的行动愈加理智而创新。我也将乘山河之风,踏壮志凌云,红装在身,劈波斩浪,以奋斗之姿逐梦新时代,绽放青春芳华。[作者工作单位系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