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并不只是缺钙、补钙

2024-08-16 00:00:00潘飞刘梅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8期

年龄增长并非患病的“借口”

有人喜欢给自己的病情找借口,说年龄大了免不了患这样那样的病。的确,年龄是骨质疏松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并非唯一。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包括——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导致骨质逐渐丢失,尤其在65岁后这种失衡导致的骨丢失大幅增加。

2.激素水平:女性绝经或男性年龄增长(70岁及以上)会导致雌激素或雄激素缺乏,影响骨代谢。

3.药物:包括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4.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胃肠道疾病(如炎性肠病、吸收不良)等都可能诱发骨质疏松症。

5.环境和生活方式:不爱运动、吸烟、过量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影响骨密度和骨质量。

轻则疼痛,重则骨折

在疾病的初期发展阶段,患者可能不易察觉到任何明显的体征。随着病症逐渐加重,可能会出现身体姿态的改变、身高的降低和背部持续的疼痛等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痛,占疼痛患者的70%~80%。疼痛可能会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减轻,直立或久站、久坐时加剧,夜间和清晨醒来时更重。

2.身长缩短和驼背:脊椎椎体前部压缩变形,导致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能导致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减少,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骨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腕部、椎体和髋关节。

确诊疾病需综合多种手段

目前,临床上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包括——

1.基于骨密度的诊断: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的骨密度T值来进行诊断。具体标准为,①正常,T值高于-1.0标准差;②骨量低下,T值处于-2.5~-1.0标准差之间;③骨质疏松症,T值小于-2.5标准差。

2.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测定未达到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也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此外,如果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脆性骨折,并且骨密度测量显示骨量减少(T值在-2.5~-1.0之间),也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3.其他检查:除了DXA,还可以使用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外周双能X线吸收仪(pDXA)、单能X线骨密度(SXA)、外周定量CT(pQCT)和定量超声(QUS)等方法进行骨密度测量。不过,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主要还是基于DXA检测的结果。

4.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以显示骨小梁稀疏,CT和MRI可以更为敏感地显示细微骨折,核医学检查有助于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骼疾病。

5.其他考虑: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还需重视和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等因素,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需要详细了解病史,评估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各种病因、危险因素及药物。

这些诊断标准和检查方法为医生提供了评估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工具。

补钙是治疗基础而非全部

那么,骨质疏松的诊断明确之后,该如何治疗呢?

1.药物治疗:①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成人推荐每日摄入800 g元素钙,50岁及以上女性推荐每日摄入1000~1200 mg;②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如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RANKL抑制剂、硬骨抑素单抗)和促骨形成药物(如活性维生素K2、甲状旁腺激素及其类似物如特立帕肽);③激素治疗,性激素治疗对于女性绝经后产生的骨质疏松尤为重要和有效。

2.物理治疗:包括日光浴疗法、人工紫外线疗法等,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提高钙的吸收和利用。

3.心理治疗:保持愉快心情,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4.体育治疗:通过体育活动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恢复。

5.饮食治疗: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多食用含钙、磷、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6.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疗法及康复工程等,以增强肌力、改善平衡和降低跌倒风险。

7.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耐药程度、基础疾病等,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重要的是,患者应该遵循医嘱,进行长期、规范化的治疗。

加强日常管理不可或缺

骨质疏松患者日常应注意——

1.饮食调理:除了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的摄入,还要注意避免摄入盐含量高、糖和咖啡因含量多和高的食物及饮料,这些食品和饮水有可能促使钙元素的排泄增多,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相关的临床表现。另外要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以减少骨密度降低的风险。

2.保持体重:体重过重或轻度都可能加剧骨折的危险,所以患者需要通过合理分配食物和适当的体育活动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

3.避免受伤:确保患者居住之地始终保持清洁与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滑倒或摔伤。必要时可以考虑利用辅助设备,例如拐杖或步行器来辅助人们走路。

4.避免重活: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较脆弱,应避免做重活,减少骨骼负担,以降低骨折风险。

5.预防跌倒:骨质疏松患者一旦摔倒容易发生骨折,因此应采取预防跌倒的措施,如家中使用防滑垫,墙上安装扶手等。

6.戒烟戒酒:烟酒不但有害健康而且损害骨质,建议将戒烟戒酒作为防治骨质疏松的一部分。

7.定期检查:定期的进行骨密度检查,以监测骨质疏松的进展情况。

运动方面——

1.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日常体育锻炼中应该更加重视轻量级的有氧运动以及力量锻炼。采用有氧运动方法,例如进行散步、游泳或者骑行自行车,能够增强骨骼强度,改善心肺的工作能力,这对于骨质疏松的病患尤为有利。力量的训练,如进行举重锻炼或体操,能够提升肌肉的力量,增强骨的紧密度,从而大大降低骨折的风险。骨质疏松的患者还可以尝试进行一些低冲击的锻炼方式,如瑜伽或是太极,有助于提升身体平衡、加强肌肉的柔韧性、降低跌倒可能性,并进一步确保骨骼健康。不过,应当尽量避免进行高度冲击的体育比赛,比如跳动和剧烈的体力活动,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会提高骨折的危险。

2.骨质疏松病患在执行日常锻炼的时候,应逐步强化运动的强度和持久时间、避开长时间的同一身体姿态,并定期地进行健康体检以及与医生进行咨询。

3.在开始任何运动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疼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平衡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等,以确定运动承受能力和禁忌。

4.运动强度应以自我感知运动强度来衡量,中等强度运动时可以说话但不能唱歌,高强度运动则需停下来换气。

5.一般来说,每周至少3天的身体活动。也可根据个人喜好,可以在1天或1周内分几次完成。

6.运动一段时间后,应再次到医院进行评估,看运动处方是否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