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的 核心内容、历史价值及现实启示

2024-08-15 00:00:00卢鹏
求知 2024年8期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成功进驻陕北后,在变幻莫测的局势下,如何有效指导与管理全党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建设、根除党内自由主义倾向,对于引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193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深入剖析并驳斥了党内自由主义倾向,对强化党的纪律意识产生了显著影响。

一、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对自由主义进行了“画像”,并详细罗列了自由主义的典型表现,将其归纳为政治领域、组织纪律、群众工作及工作作风这四个层面的表现形式。

1.政治上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一是“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这指的是当党员遇到错误的观点时,甚至遇到那些试图颠覆现有政治体制、破坏社会秩序的反革命分子,选择保持沉默而不是站出来纠正。这种行为可能导致错误观点的传播,影响全党的正确判断和决策。二是不同熟人“作原则上的争论”。在这里指出了党员在与熟悉的人交流,当遇到原则性问题时,不应为了表面的和平而牺牲原则和真相,而应当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必要的争论。

2.组织上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一是“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这句话强调了直接而建设性的沟通比间接的批评更为重要,背后批评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滋生误解和不信任,损害党的凝聚力。相比之下,直接向组织提出自己的建议,有助于促进党的成长。二是“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这句话反映了在某些情境下,部分党员过分强调个人意见至上,忽视党的整体目标和上级指示,可能导致党的决策执行的不一致,影响执行效率。

3.作风上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这句话描述了一种对群众漠不关心、缺乏主动沟通与深入了解的态度。部分党员放弃向群众传递信息、传播党的主张,可能导致群众对党的政策不了解,从而影响其参与革命事业的热情。还有部分党员忽视了群众的意见和需求,甚至对群众的情感和福祉不闻不问,长此以往会损害党的公信力,削弱党的社会凝聚力。

4.工作上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这句话描绘了部分党员缺乏责任心和目标导向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待工作,意味着个人可能忽视细节,导致错误和低效。没有一定的计划和方向,反映了一种漫无目的的状态,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使得工作难以系统推进,也无法评估进展和效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则是一种对工作质量的妥协,满足于完成表面任务,而不追求深层次的成果和价值创造。

二、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的历史价值

自《反对自由主义》面世,它便在当时及之后的各个阶段,持续发挥关键作用,针对党内自由主义倾向进行纠偏,推动深刻的思想交锋,彰显出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1.《反对自由主义》是开展思想工作的宝贵资产。毛泽东指出,“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是“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毛泽东将反对自由主义视为思想领域关键的任务,这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了我们党思想锻造的指导性文献。在后续的延安整风运动、历次党内思想教育以及近来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等活动中,这篇文献始终扮演着核心学习材料的角色。

2.《反对自由主义》是加强组织建设的重要工具。毛泽东指出,自由主义“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自“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以来,我们党就将组织建设视为重点任务之一。党的各级组织在开展组织生活时,党员及领导干部常常通过集体研讨或个人研读《反对自由主义》,解决个人或党组织内部潜在的自由主义倾向,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与战斗力。

3.《反对自由主义》是加强队伍建设的主要法宝。培养一支纯洁的干部队伍,始终是我们党极为关注并着力推进的关键任务。《反对自由主义》深入剖析了彼时革命阵营内出现的若干标志性问题,明确了队伍建设中需克服的障碍、应竭力避免的情形,为我们党在队伍建设方面提供了关键的指导依据,明确了党的队伍建设行动策略与发展目标,从而成为我们党持续推进队伍建设的宝贵参考。

4.《反对自由主义》是研究管党治党策略的重要资料。全面抗战爆发前,党的工作中心始终聚焦于武装斗争,在党的建设上,因受共产国际的介入及党内多元错误思潮的冲击,如何有效管党治党一直未能形成清晰的思路、方法和有力的举措。全面抗战爆发后,我们党不仅要引领民众抗战,还须应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局面错综复杂,管党治党的使命迫在眉睫。这篇文献为之后我们党继续推进管党治党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的现实启示

新时代以来,自由主义并未偃旗息鼓,而是以新的形态继续显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毛泽东所表达的观点对当前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依旧彰显出实际的参考价值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1.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以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要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以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

第一,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政治意识是要求党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局意识是要求党员着眼全局,要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兼顾,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核心意识是要深刻认识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看齐意识是要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党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二,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道路自信要求党员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理论自信要求党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制度自信要求党员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文化自信要求党员自觉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自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三,始终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既是党性的体现,也是政治纪律的最高准则。做到“两个维护”,要求全体党员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确保全党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同时,要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中央权威的坚决维护。

2.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以确保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严格的组织纪律是防止组织松散的关键,它构成了党的战斗力基础,同时也是激发组织生命力的稳固基石。通过确保组织纪律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提升组织效能。坚持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纪律建设的核心。

第一,坚持“四个服从”的原则。“四个服从”作为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确保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重要保障。它包括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一原则不仅强化了党的纪律性,也确保了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每个党员都应将“四个服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第二,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在党的组织架构中,上下级之间的信息畅通无阻,能够确保党的政策和决策更加贴近基层,反映广大党员的真实需求。上级组织通过定期听取下级组织的意见,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预防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这种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能够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既发挥集体智慧,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又通过个人分工负责,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在集体领导下,委员会成员共同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确保党的决策能够充分反映集体意志,避免个人专断。同时,个人分工负责则要求每个委员在集体决策的框架内,根据分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对具体工作负责,确保党的各项工作既有统一部署,又有专人落实。

3.加强党的群众纪律建设,以巩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措施、好办法从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能够确保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对于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强化教育引导,增强党员的群众观念。通过系统深入的教育引导,党员能够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明确自身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中的角色定位,将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教育引导应涵盖党的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群众工作方法培训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党员的群众意识,提高其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

第二,畅通沟通渠道,完善党员与群众的沟通机制。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沟通平台,如线上服务平台、党员接待日、意见箱等,确保党员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期待,有效传递党的政策和关怀。同时,通过定期反馈机制,让群众能够看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重视和处理,从而增强对党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基层。通过参与基层调研、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党员能够亲身体验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待。在实践中,党员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群众工作能力,还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加强党的工作纪律建设,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激发全党全社会创造活力,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式主义指的是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实质,即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追求表面功夫、走过场,而忽略了问题的实质性解决和群众的真实需求;官僚主义则是指官僚体制下的官员行为特征,包括程序主义、权力寻租、等级森严等问题。二者都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必须深挖根源,精准纠治。

第一,健全工作考核评估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考核评估体系应全面、科学、公正,不仅关注经济指标,更应重视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综合成效,确保政绩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通过量化与质化的结合,既考核工作成果,也评价工作方法和过程,鼓励党员干部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强化群众满意度在考核中的权重,让群众成为评价政绩的“裁判员”,确保政绩观的人民性和实效性。

第二,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过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运用巡视巡察、专项检查、日常监督等多种方式,形成高压态势,使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警醒,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侵蚀。对发现的问题,要敢于亮剑、严肃处理,既追究直接责任,也追究领导责任,形成有力震慑,让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同时,通过典型案例的通报曝光,发挥警示作用。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研究”(23ZJD029)、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团体主题学术活动项目“文本、诠释与传播: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研究(1921-2021)”(20STA0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