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云无疑是我们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只要你稍稍抬头,在晴朗的白日,就能欣赏到姿态各异的云飘浮在空中,让人遐想万千。
让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形状像浓烟,变化万万千。雨雪是它造,能挡日和天。”
(打一自然现象)揭晓谜底——云。
在生活中,云无疑是我们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只要你稍稍抬头,在晴朗的白日,就能欣赏到姿态各异的云飘浮在空中,让人遐想万千。
然而,你见到过形状酷似UFO(不明飞行物)的云吗?
前不久,四川乐山上空就出现了一朵奇特的“飞碟云”——雨后的天空中,一片巨大的云彩悬在低空中。在云层底部,环绕着数条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条状云,每条间隔均匀,阳光透过云间的空隙照射下来。整片云彩仿佛一个旋转发光的巨型UFO 即将降临地面,带给人们震撼、神秘的科幻既视感。引得网友们纷纷脑洞大开:“这是哪颗星球的UFO?”“老天爷这是要‘打开天窗说亮话’呀!”
千变万化的“精灵”
当然,这并不是“飞碟云”第一次出现。2 0 2 1年,就有网友拍到在北京出现了粉红色的“飞碟云”,如同一个圆盘悬在城市上空;2 0 2 2年,在苏州上空,奇异的三角形云朵像一座火山,又像一架外星飞船,该话题一度登上了热搜榜;而在云南大理,“飞碟云”不仅出镜率相当高,甚至还有“Pro 版”,形成了“丝滑与粗糙共存、规整与怪异叠加”的特殊组合形态。
其实,这些看起来像UFO 的“飞碟云”有一个共同的学名:荚状云。
荚状云在形成之前,和普通的云并无区别,也只是一团聚合的水蒸气。当水蒸气平稳运动时,我们看不到它们;然而,遇到高山阻挡时,这团水蒸气便向上爬升,越往高处温度越低,遇冷的水蒸气就会凝结聚合成微小的水滴,云就此进入我们的视野。
当云翻过高山后,在大气流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一般都会往下沉。如果刚好在它“下山”时遇到上升的气流,那么在上升和下沉气流的共同作用下,云便会被“撕扯变形”,变成豆荚状或椭圆形,成为我们看到的“飞碟云”。
Tips:
一般荚状云的形成多是由于空气流经山丘时受地形作用的影响,比如中云族的荚状高积云。另一种产生荚状云的原因是大气中局部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汇合所致。当上升气流绝热冷却形成的云遇到上方下降气流的阻挡时,云体不仅不能继续向上升展,还会因为下降气流增温,出现蒸发变薄现象,故呈荚状。荚状高积云还有指示天气的作用,当其孤立出现,无其他云系相配合时,大多预示天气晴好。
是不是很神奇?还有更神奇的,我们平时看到的“一小片”云可重达6 4 0吨,相当于1 0 0头成年非洲象的重量!如此庞大的构成却是一滴滴小水滴汇聚而成。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
而云像是活泼多变的精灵,有时像一群好动的白兔,追逐奔跑;有时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盘旋而上;有时又像瑶池中盛开的朵朵白莲,静静绽放,装点着湛蓝的天空。
为什么云的形状千变万化?这是因为构成云的水滴和冰晶会随着大气的流动而流动。而大气的流动是时刻都在变化着的,当温度、湿度、气压发生变化时,便造就了云千变万化的形状。
五颜六色的“魔术”
云,不仅形状千变万化,颜色也绚丽多彩。天清气朗时,它洁白如絮;风雨CVDxprMOujORm3Y5skQvr90vhPNkdEDEUiVrS3i7c/A=来临前,它灰蒙蒙一片;朝阳升起,它红中泛紫,折射万丈金光;夕阳西下,它橘里透红,使人倍感温暖……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云的颜色不尽相同?
要知道,云本身不发光,也没有颜色。我们看到的五颜六色的云,其实和太阳光的散射有关。
在白天,当云滴粒子(构成云体的基本单元)的直径大于太阳光的波长时,会发生米散射,即太阳光中的各种颜色会被均匀散射,最终呈现白色。于是,就有了我们日常看到的白云。
但在阴天的时候,由于上层的云遮住了太阳,导致照到下层云的太阳光相应减弱,米散射也会变弱,于是到达地面的光大大减少,所以我们看到的云就会变暗,形成乌云。
而在日出和日落时,由于太阳光是斜射到地球上的,要穿过很厚的大气层,空气中的水汽和杂质等,使得太阳光的短波长部分——蓝光和紫光——被吸收或散射殆尽,最后仅剩下长波长部分的红光或橙光在云中发生散射。这时,不仅日出、日落方向的天空是红色的,就连被它照亮的云层底部和边缘也变成了红色,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绚丽的朝霞和烂漫的余晖。
不得不说,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将原本无色的云彩,描绘成五彩斑斓的美妙色彩,甚至还有传说中的“七彩祥云”。
实际上,在重庆、厦门、杭州、海口、丽江等多地上空,都曾频频出现七彩云。这其实是日华现象。在天气条件适宜时,当太阳光正好和云层形成一个恰当的角度时,通过折射和反射作用,云内的水汽将太阳光谱分离,从而散射出七色光芒,形成七彩云。
和七彩云一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还有珠母云。云如其名,珠母云闪耀着珍珠贝母般斑斓的光泽。然而,在它美丽的外表下潜藏着危害——它的出现意味着此处高空臭氧消耗加剧。
预报天气的“使者”
尽管云变幻万千、绚烂缤纷,但按照云的分类系统进行辨识,可谓简单明了。
今天,气象科学家根据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3族1 0属2 9类。从高度上,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3族。其中低云分为积云、层云、层积云、积雨云;中云分为高积云、高层云、雨层云;高云分为卷云、卷层云、卷积云。1 0属分类法是云彩分类学的基础,常见的云,都包含在这1 0个属中。
在众多云彩种类中,云谲波诡的糙面云或许是“样貌最骇人的云”。它是由于大气波动混乱无章、极端扭曲而造就的,因此常常出现在灾难电影的画面里。可实际上,糙面云非但不是“不祥之兆”,反而还是好兆头,因为它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恶劣天气即将结束。
通过观察总结,我们得以凭借云的形态变化预测天气。比如,如果透光高积云的云量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低,说明将要下雨;再比如,积雨云经常形成降水,有时伴有大风、雷电和冰雹……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变化,总结出了丰富的天气预测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代代流传。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阴雨天时,西北方向的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随着阴雨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棉花云,雨快淋。”“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蒸气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起诗人顾城写过的一首耐人寻味的关于云的诗: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每片云都是大自然的一首诗,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云。但想要在生活中找到云的乐趣,方法其实很简单——你只管抬头,剩下的就交由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