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

2024-08-15 00:00:00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8期

春秋时期,鲁国负责朝政的大臣季氏打算出兵讨伐鲁国的附属小国颛臾。孔子的弟子冉有和季路当时在鲁国做官,他们前去请教孔子:“老师,季氏准备出兵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有,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颛臾本来就是鲁国的附属国,为什么还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回答:“季氏这么做,我们也十分不愿意,可是我们管不了他。”

孔子说:“冉有,做什么事都要凭本事,做官也一样,你要是这点儿能力都没有,就别做官了。假如一个人的任务是扶盲人走路,当这个盲人走路要跌倒时却不去扶他,那么要这个人有什么用呢?”

冉有回答:“我猜季氏发兵的原因是担心颛臾这个国家太靠近自己的领地,怕自己的子孙以后受欺负。”

孔子说:“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相比于担心财富少,他们更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相比于担忧人民太少,他们更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招揽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是既然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表示既然来了,就在这里安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