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2024-08-13 00:00:00宋秀丽
科学导报 2024年51期

在初中语文课堂之中,尤其是古诗文教学环节,扮演着联结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关键桥梁角色。作为身处一线的教师,其职责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文化的引导,需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部,体悟其中的文化底蕴,理解并把握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

一、深挖古诗文文化意蕴,融合传统礼仪习俗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文化意蕴,并将传统礼仪习俗融入其中,不仅能够助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文,还能够在无形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一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不仅阐释文本的字面意义,还应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传统礼仪习俗与文化意蕴。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彰显的古代社会理想,并结合古代礼仪制度,阐释“公”在古代社会中的具体体现,诸如公共礼仪、公共道德等方面。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大道之行”的主题,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相关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二、创新古诗文授课模式,运用情境教学激活课堂

在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创新授课模式并采纳情境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基于此,在《岳阳楼记》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历史场景、情感体验与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首先,模拟历史场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岳阳楼的图片或视频,展现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并配以悠扬的古筝乐曲,简要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它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以此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氛围,引导学生沉浸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随后,情感体验与讨论。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个“时空穿越”的情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穿越时空,回到北宋庆历四年,置身于重新修建的岳阳楼上,感受当时滕子京所治之地政通人和的历史氛围。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或创编情景剧,如扮演范仲淹、滕子京、迁客骚人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通过创作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古诗文的内容与情感,还能在创作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艺术表达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授古诗文时,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激活课堂,还能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心智尚不成熟,因此,以古诗文为载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拓宽其知识层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

(作者单位:山西省石楼县南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