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贸易失衡

2024-08-11 00:00:00张斌
财经 2024年16期

贸易顺差背后有合理成分,也有不合理成分。走出贸易失衡,并非消除或者减少贸易顺差,我们不需要对贸易顺差数字本身做出好与不好的判断,关键在于消除其背后的不合理成分,包括政策扭曲及市场失灵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原因可采取不同类型的办法。对于趋势性、结构性因素,需实施结构性政策;而面对周期性因素,则应采取周期性的政策。

结构性政策方面

第一,改变地方政府激励,把投资和生产补贴转向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保障支出。当前地方政府普遍偏好工业项目,尤其是大型制造业项目,往往为此类项目提供税收、用地等优惠条件。若能将这部分资源重新配置,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补贴,将资源更多用于改善社会福利、清偿政府对企业的历史欠款等方面,将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及民众生活水平。

我国政府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今年5月公布并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提出,禁止地方政府设立税收洼地及实施与税收相关的各类挂钩补贴。此规定并非空谈,而是辅以严格的审查机制,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这是值得认可的。但仅凭此条例尚显不足。

地方政府考核强调工业增加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及进出口贸易等指标。若能适度淡化这些指标的考核,加强地方政府对营商环境的考核,特别是清理政府拖欠企业的账款、帮助企业突破负面清单以外的各种隐性市场准入壁垒等;加大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低收入群体和外来打工群体居住生活条件的相关投入和考核,同时与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相配合,将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合理性。

第二,打破服务业准入壁垒,推动公平市场竞争。我国贸易失衡,尤其是结构性失衡的原因之一,在于服务业领域虽需求旺盛且资源丰富,却由于一些限制举措、隐性进入壁垒及不公平市场竞争等因素,资源难以顺畅进入或难以长期留存。因此,建立健全服务业的市场竞争规则,破除各类隐形壁垒,将为更多资源开辟进入通道,吸引更多投资,并促进相关消费的增长。

第三,推动金融服务业改革,更好服务企业融资和居民养老保险。金融部门在提供安全金融产品及促进储蓄向投资有效转化方面存在短板,弥补这一短板,可以减少贸易失衡,引导资源在国内进行投资和消费。

周期性政策方面

扩大内需是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的一揽子政策工具包括降低政策利率、扩大财政支出、稳定房地产市场、把握好化债节奏。通过扩大内需,不仅能增加进口,更重要的是,当内需市场足够强劲时,将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将资源转向国内市场,使它们在国内市场经营变得有利可图。扩大内需对于减少贸易顺差。

最后,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这也是调节贸易顺差非常重要的价格杠杆。

学术观点

如何提升中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如何提升中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经济评论》2024年第4期

国际影响力是金融强国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在目前的制度与政策安排下,提升中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面临一定挑战。本文提出了如下三条建议:

第一,努力让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与国际市场制度接轨,同时利用人民币离岸市场和货币互换协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第二,坚持“一国两制”,保持并增强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服务中国的金融强国建设。

第三,近期可以考虑通过设置“全球南方绿色发展计划”,以商业化工具、政策性工具和援助工具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其绿色转型,实现合作共赢,同时塑造中国在全球绿色发展中的领导力。

关注度

上期新媒体关注度排名(7月15日-8月2日)

1 锻造新质生产力

2 基金降薪风暴

3 万亿级消费税改革渐进

4 城市算力网先行建设

5 香港保险AB面

6 食用油专车专运为何难以落实?

7 林毅夫:如何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

8 王一鸣:发展新质生产力避免哪些误区?

9 监管严查资本市场财务造假

10 19.51亿农村学生营养餐补助被挪用

资料来源:《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