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游历研学是我国传统游历教学和研学旅行的统称。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充分发挥游历研学在开阔视野、培养兴趣、提升能力、促进交往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开发寒暑假游学卡,设计社会生活、民俗体验、红色寻访项目,带领学生开展假期游历研学活动,借此培养综合素质、弘扬传统文化、把握价值导向,并通过即时评价、集中评价、称号评价、质性评价提升活动质效。
关键词 游历研学;价值;内容;评价
作者简介 钱晓峰,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德育处主任,高级教师
游历研学是我国传统游历教学和研学旅行的统称。宋代教育家、思想家,世称“安定先生”的胡瑗十分倡导游历教学。他曾说:“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1]如皋市安定小学秉承胡瑗等先贤的游历教学思想,结合当下研学旅行相关要求,开展游历研学项目实践,努力培养明体达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一、实践体验:发现游历研学的价值
作为一种教育行为,游历研学实质上是一种变换了教学地点,让学生离开校园,到广阔的世界中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方式。在实践层面上,只要是离开校园一定距离、以学习为目的的研学活动,都可被称为“游历研学”。
(一)组织远足活动,从萌芽走向系统
2015年儿童节,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如皋市红十四军纪念公园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活动,让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16年5月,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走进磨头军用机场,和解放军近距离接触,深入了解解放军的日常生活和训练情况,观摩军体拳表演。上述两次活动在学生、教师、家长群体中引发了积极反响。学校因此坚定信心,决定将“五月远足”打造成学校长期固定的游历研学特色活动。
2017年5月,学校基于规模比较大和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大的特点,组织全校六千余名师生系统开展了“五月远足”游历研学活动,并设计了有梯度的活动方案。例如,一年级学生围绕“美食”主题,由教师带领,前往红十四军公园,开展地方美食野餐活动;三年级学生围绕“奥运”主题,前往如皋市奥体公园,开展趣味运动会;五年级学生围绕“挑战”主题,前往龙游湖风景区,进行远足拉练等。[2]
学校在实践中逐步设计并完善了组织方案、安全预案,帮助学生明确游历研学活动的意义、掌握游历研学的方法、形成游历研学的行为规范。
(二)分析活动反馈,从感性走向理性
学生在参加“五月远足”游历研学活动后,撰写活动感想,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学校收集分析了学生的活动感想,发现游历研学活动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1.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推动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重要动力。在水绘园景区,学生亲眼目睹了“云头雨足美人腰”造型的“如派盆景”,体验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杖头木偶”的操作,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2.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接触不同的环境和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新的兴趣爱好。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熏陶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例如,有的学生在如皋市奥体公园踏上中超球队“南通支云”队的主场草坪后,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在参加游历野餐活动后,对制作美食产生了兴趣。
3.锻炼意志、提升能力。游历的过程也是对体力和意志力的重要考验。例如,学校组织的徒步远足龙游湖活动,全程6.5公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克服高温和劳累,咬定目标,坚持不懈地走到终点。抵达终点后,学生感到非常自豪。这种战胜困难的成功经历不断积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应对新挑战时更有底气。此外,游历研学活动还可以增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互动,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发展。
二、目标引领:开发游历研学的内容
学校除了利用在校时间组织游历研学活动,还指导学生家庭利用寒暑假时间,根据实际需求自主开展游历研学活动。学校从2019年开始,向学生提供统一设计的寒暑假游学卡,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游历研学活动,通过内容丰富的活动项目,引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成长。
(一)设计社会生活项目,培养综合素质
学校通过开展游历研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独立意识和生存能力。
1.独立整理个人物品。该项目让学生自行整理出行所需的个人物品,即便学生考虑不全,家长也不进行提醒和干涉。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实践发现,只要家长愿意给予学生机会,大部分学生完全有能力比较全面地考虑问题。
2.参与规划资金预算。该项目旨在让学生参与资金预算规划,引导学生形成对金钱的具体概念和合理的消费观。学生可以根据预算,了解跟团游、自由行的区别,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选择交通方式时,学生需要在综合考虑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票价、所需时间和舒适性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3.分享旅途见闻收获。该项目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生活,并在旅行结束后分享自己的旅途见闻。例如,有的学生在云南蓝月谷了解到湖水之所以呈碧蓝色,是因为水中富含铜离子;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凭借地图和下山指示标志,独立带领全家成功下山的经历。
4.汇报游历行程路线。该项目引导学生在游历研学活动结束后,回顾出行的全过程,向家人和朋友介绍自己的经历,以此培养学生的复盘总结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些学生在此过程中迸发出灵感,在游学卡上绘制了思维导图;还有的学生用手机APP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游记作品。
(二)设计民俗体验项目,弘扬传统文化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学校在设计寒假游学卡时,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中心,精心策划了系统化的游历研学项目。
1.推荐一组春联。在该项目中,学生需要广泛搜集春联,通过对比,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组春联,并给出推荐的理由。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关注春联、品读春联,品味春联的对仗美、音韵美、书法美、意蕴美。
2.晒晒年夜饭。一方面,该项目引导学生探究年夜饭菜品的寓意,如:肉圆代表“团团圆圆”,年糕代表“年年高升”,鸡代表“吉祥如意”,鱼代表“年年有余”等;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参与年夜饭的制作过程,感受合家团圆的和谐氛围。
3.压岁钱我做主。该项目引导学生了解压岁钱的由来,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并建议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爱。学生积极行动,有的用压岁钱给爷爷买了老花镜;有的请全家吃了一顿团圆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恩,传递美好的情感。
4.一次做客经历。学校游学卡上有这样的文字:“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时,注重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的你,一定会让别人和自己都感到愉悦。快来分享下,你是怎么做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自发地学习传统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三)设计红色寻访项目,引领价值导向
红色寻访项目也是游历研学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开展相关活动项目,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寻访红色英模。该项目引导学生寻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如皋老兵,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如皋劳动模范,聆听他们的光荣事迹,学习他们为国为民英勇战斗、攻坚克难的精神。
2.寻访红色遗址。该项目引导学生寻访如皋红色遗址,如中共如皋县委诞生地、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等。有的路名、街道名、地名里也有红色故事,也可以寻访,如纪念叶邦瑾烈士的“邦瑾路”“邦瑾村”等。
3.寻访红色故事。该项目引导学生寻访红色博物馆、纪念馆,深入了解某一陈列物品,并讲述其背后的红色故事。此外,学生也可以就爷爷奶奶年轻时使用过的某一物品,如一辆二八杠自行车、一盏煤油灯、一根扁担等,讲述艰苦奋斗的故事,感受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
三、评价激励:提升游历研学的质效
评价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在游历研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会在游历研学活动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对活动的成效、结果、收获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提供学习导向、即时反馈、多元化评价和正面强化,以此提升游历研学的质效。
(一)多种评价形式,激发游历研学动力
根据主体的不同,评价可分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学校将游历研学活动评价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即时评价。即时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家长,也可以是其他同学。即时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语言、表情,也可以是肢体动作。比如一句“你真聪明”、一个微笑、一个大拇指等等。即时评价具有反馈迅速、灵活机动的特点,积极的即时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
2.集中评价。集中评价是学校在游历研学活动结束后,对完成情况优秀的学生进行激励的一种评价方式。每年寒暑假游历活动结束后,学校都会开展优秀游学卡评奖活动,由校长为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
3.称号评价。称号评价是在综合考量全年游历研学活动质量的基础上,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授予光荣称号的一种评价方式。学校会为获奖者戴上小博士帽,授予“游学小博士”称号。
(二)多维评价角度,观测游历研学成效
学校会从知识、态度、技能、方法等四个层面,对学生在游历研学活动中的发展进行客观评价。
1.知识层面。该层面主要评价学生通过游历研学活动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游历研学活动通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校会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活动结束后提交的活动反馈,评估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评价既关注了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的知识量,也关注了学生接受和消化新知识的能力。
2.态度层面。该层面主要评价学生对游历研学活动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学校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主动与团队成员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的讨论和实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游历研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学校会观察学生面对失败时的态度,并引导其正视困难、吸取教训、不断调整。
3.技能层面。该层面主要评价学生在游历研学活动中所展现出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学校通过观察学生在游历研学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此外,学校还会邀请团队成员、辅导老师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4.方法层面。该层面主要评价学生在研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学校通过观察学生在游历研学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的成长旅程中,游历研学活动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广阔天地。学校将继续以“基于学生”和“基于生活”两大原则为指导,实施“新时代生活德育”,深入开展游历研学活动,引领学生更好地拥抱生活、创造美好。
参考文献:
[1]徐建平.胡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70-71.
[2]钱晓峰.游历研学:内涵、路径与价值[J].教育视界,2020(34):68-71.
责任编辑 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