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能给你带来深刻印象的文学作品,总会唤醒作品所呈现的那个时代的记忆,人物的命运、生命的轨迹、生存的意义……那些让你在作品中跋涉、挣扎或动情的文字,像逼仄的缝隙中透进的一缕清新,让紧迫的呼吸变得从容;又如同夜间止疼的药片,身体的痛感转瞬即逝,却警醒你内心的饥饿和酸痛,将梦幻的迷离嫁接到现实,化作我们日常生活的出口。
当一个作家从内心深处归属于一片土地时,这片土地给他的某种特殊启示,必凝聚于他的笔端,他的文字才能如此富有个性,他的血液也会流淌着那片土地的精神、风采和传奇,迸发出骄傲的力量和豪情。
读兵团作家王运华的长篇力作《蛟龙出天山》,带给我如许观感。
《蛟龙出天山》全书分17个篇章,共38万字。2020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家以时代变革中的兵团生活为背景,虚构了一个边境团场三五九团发生的故事:驻扎在边境线上的兵团人,在长风阔野的西部边陲,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面临困惑、机遇和挑战,他们继承守边戍边历史伟业,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用灵魂和热血、理想和热情、才华和汗水,在时代的光与热中淬炼出人生的群峰挺秀,创造出壮阔恢宏的历史新篇章。小说再现兵团英模人物形象,展示出兵团人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时代风貌和兵团生活的斑斓光景,歌颂兵团人守边戍边、保卫领土完整、热爱生活的家国情怀,也歌咏人类值得珍惜的价值观念,彰显了兵团精神的实质内涵,唤醒人们对兵团史诗般生活的敬意和热爱。
1
以艺术之心,借文学之力,作家以小见大,触摸时代脉动节拍,将兵团精神融汇到民族图腾的精神图谱中,展示出经久不息的传承意识。
《蛟龙出天山》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点代面,分层次、全景式描述了兵团各个层面诸多人物的命运和生活状态,全篇主副线交替,明暗线贯穿,在一主一副、一明一暗中安插着细致入微的情节铺排。作家在层层递进的矛盾冲突中,将故事推向高潮。
以主人公三五九团副团长王闻道带领团场职工坚守国土,维护民族团结,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瓶颈和难题,积极发展工农业经济,走向致富之路的全过程为主线;王闻道和副政委苟有勇“谁出任团长正职”的权力之争演进中所致的人物行事做派、心理活动的变化作为副线。明线是副团长王闻道、师党委书记李国建等为代表的正面人物坚持改革,清正廉洁,坚持真理;暗线是副师长郭家仁、苟有勇等为代表的各色人物,拉帮结伙,搞利益输出,为一己私利,用不正当的手段阻碍改革发展。
作家对兵团生活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把握,对兵团的历史与现在熟稔于心,对这片土地爱得浓烈而深沉,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情感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兵团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这种从经济到文化、从物质到精神的历史性变革,促使作者以更高的站位、敏锐的触角,透过历史的烟幕,感知时代风云,为作品融入精神思考,赋予作品以现实、道德、情感、生命的意义。
故事开篇,主人公王闻道率调研小组深入三五九团田间地头检查三秋工作时,在农田中发现一尊古代军人的石像,引出古西域屯垦,引出三五九旅南泥湾垦荒到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渊源,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隔离,架构起屯垦戍边的历史伟业与现实的桥梁。
评论家雷达曾经说过:“我不太主张过于纯粹的个人化记忆,面太窄,易陷入一己的悲欢,圈子画得太小,意义亦会受限。个人记忆和时代风云裹挟在一起,无形中成为风俗史、心灵史的一种表达,才会走向深厚。”
作者细腻地书写火热的兵团生活,以新的眼光、尺度,以新的向往、信念去认识时代,从时代中感知人物,提炼生活律动对人的启示和激励,塑造出以主人公王闻道为代表的新时代兵团人,他们是闪耀着人性光辉和思想光芒的英雄形象。作者借此描绘出新时代的精神图谱,生动展现兵团人在时代洪流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构起丰饶的文学世界,引导读者去感受时代强音,见证兵团伟业。
2
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于文学艺术不会脱离社会,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也无法脱离世俗而存在。《蛟龙出天山》的独特性在于其勾画壮阔的精神背景时,直面生活底色,挖掘出人性脆弱的本质。通过正反两个人物的鲜明对比,真实再现人生的各种遇境,触及人性的幽微和复杂,从而为生活留下充分而生动的见证。
王闻道是军垦后代领导干部中完美形象的缩影:他浓眉大眼,高大帅气,是典型的军垦后代。他学历高,有知识,正直磊落,务实能干,有勇有谋,无论文武张弛有道。他胸怀宽广,谋划团场改革发展,带领职工增收致富,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事业心。他工作务实,接地气,体会百姓疾苦,沉下身去,解决百姓的困难和问题;面对农业发展、工业改革中的瓶颈,他带领团场干部职工积极想办法,想出路,寻找突破口,使团办企业步入良性发展。
作者对他不吝笔墨,满怀敬意:王闻道深入连队田间地头,一箱箱抽查承包户葡萄装箱情况,发现连队主抓工作的副连长郭小竹疏于职守,导致装箱的红提葡萄有大量的次品、废品,达不到客商所需的标准时,他及时纠正,批评并予以处罚。他常说:“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他探访因受冤而遭受不公正对待依然恪守初心、驻守边境连队的高德友夫妇时,受到冷遇。他带着酒菜来到高德友家,和他谈心拉家常,得知高德友经历过解放战争,随部队进疆后,参加大生产运动,一边放牧,一边巡逻,守护边防,守卫国土,高德友夫妇每天早上在家门口升国旗。王闻道感怀于他们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打开他们心底的郁结。在职工苏河清遭受欺凌、受到不公正处理时,王闻道鼓励他振作精神,帮他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生活上的难事。洪水袭击三五九团龙口,撕开了一道口子,导致决堤。为防止界河改道、国土流失,王闻道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昼夜奋战,抗击灾情,快速堵住界河垮坝缺口,将肆虐的洪水重新逼进界河,守住了国土。王闻道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代守边男儿的历史使命,捍卫了一代守边男儿的尊严。
与王闻道形成对比的另一个主要人物苟有勇,善于表现,好面子,爱排场,走捷径,将王闻道看作自己前进路上的挡路石。他为谋取正职之位,对上曲意逢迎,对下拉帮结派,搞小圈子,一味迎合上司郭家仁,搞权钱交易,用不正当的手段陷王闻道于不义。司机朱辉依仗权势,欺辱殴打职工苏河清,他罔顾事实,一味袒护。小说对他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夜幕降临了,苟有勇坐在车里,望着慢慢变黑的天空,心里盘算着时间,并不着急。他喜欢黑夜,觉得这个时候做事情更安全,更让人放心。”为扳倒“竞争对手”王闻道,苟有勇先是借临时主持工作之机,将王闻道主抓的酱厂和酒厂在经营已经走向正轨时,提出由自己管理,让王闻道去抓农业;同时,他指使包工头曾小奇给王闻道送三万元,试探王闻道的底线,想借此抓住他的把柄。当阴谋落空后,他“亲自上阵,主动出击,力求多多收集和掌握对手的错误、问题、薄弱环节、不足之处,以掌握主动权,击败对手”。他从司机钟师傅入手,打探王闻道工作生活上的细节,最后得到的是王闻道严于律己、作风扎实的回复。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期,苟有勇的关注点始终在自己的官帽子上。灾情下的对决,正是人与人力量、智慧、品格的对决。
小说写出了正义与邪恶、公与私、美与丑,成功刻画官场生态,向读者揭示出体制下的世道人心和复杂人性。小说将仕途上的沉浮与挣扎,现实中的温情与残酷、合作与较量、本真与异化、情感与利益等现实命题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当郭家仁、苟有勇走进包厢,只见华灯初上,金碧辉煌。而张来顺、林晓霞、赵建成几位脸上流露出的敬畏、受宠若惊的神色,以致每个人急切地握住郭家仁的手传达出的尊敬与狂喜,都让郭家仁感到十分地惬意与舒坦,居高临下的威严和自信又重新回到身上。”
现实生活让人心陷落,不外乎权力和名利。庙堂之高,人心之远,职场江湖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指鹿为马早已见怪不怪。人性在道貌岸然和杯盘交错的笑语喧哗中相互倾轧,人心在迷乱中饱受蹂躏而渐渐异化……王闻道和他的同道人走过的路连接着血与泪,承载着悲与欢。最终,经历了挫败与成功,失意与得志,曲折与平坦,黯淡与辉煌,在抗洪中劳累过度病倒的王闻道被匿名信诬告,以李国建为首的师党委明辨是非,王闻道正式升任团长。
故事的结尾意味深长,它以现实的对决表明,权力是把“双刃剑”,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是渡船,不是码头;是过程,不是目的。
《蛟龙出天山》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兼具现实表达的深刻性。有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坚定,有生命包容互哺的历程,有碰撞,有交锋,有人性的缺憾,有生活中的阴暗面,有被世俗人生拖下水的驳杂与丑陋。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将社会问题、腐败问题、强权压迫、权力异化、群众冲突等尖锐矛盾通过普通人的命运,巧妙折射出来,触及时代痛点。这种毛茸茸、活生生、充满整体感的写作,具备冷峻的批判力度,这种洞析精神内核的细节描写,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思考空间。
3
《蛟龙出天山》故事流畅,细节生动,人物形象丰富饱满。每个兵团人都是一滴微小的水滴,组合为一体时就迸发出巨大的感染力。作者熟悉兵团,对每一个细节和人物的刻画驾轻就熟。像热爱兵团、笔杆硬,注重实干但直率简单不会来事、“出了事”总担责任却没实职的宣传干事杜峰;灵活机巧、争强好胜、泼辣能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浅薄且自作聪明,经过苟有勇权色交易的“考验”而升任团宣传科科长的林晓霞;春风得意,立场不稳,惯于看势的赵建成;张来顺在王闻道和苟有勇之间左右摇摆,虽内心敬重王闻道,当仕途不如意时,却为了一己私利,见风使舵,倒向势头正猛的苟有勇;熟谙官场之道,能力超强,沉稳、机智、老辣但有是非底线的徐世清;因得罪苟有勇,被冤屈迫害而孤零零住在边境线上,却恪守初心、正直勇敢甘于奉献的守边人高德友;善良热心、勤劳致富的民族团结模范梁英;善于审时度势,曲意逢迎,尽享“改革红利”的工程承包商曾小奇;为扶持给自己跑前跑后、出钱出力的苟有勇尽快上位的副师长郭家仁。
当通过特殊手段上位的林晓霞安排杜峰起草苟有勇“十一”讲话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时,“杜峰,这只界河岸边的老麻雀,压根不想再接受这样的考验,硬生生地说,我可写不成,年龄大,眼睛花,写个字手都乱抖,我还是写退休报告吧,林科长新官上任,经受住了组织的考验,那就再接受一回考验,这样的机会我可不会与年轻人争。说完起身就走。”林晓霞关键时候很会示弱,她哄着杜峰,屈下身帮杜峰拾棉花,让他集中精力写讲话稿。
《蛟龙出天山》的每一个情节都很细微,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大开大合,人物朴实无华,个性鲜明生动。情节不跳跃,不突兀,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事件铺垫充分,对话张弛有道,简洁明了,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和技巧的卖弄。没有皮毛之痒,却有灵魂之痛。叙事的路线平实流畅,如真实事件的回放。
在作家的笔下,兵团的自然之景被描画得辽阔而壮美。“太阳放射出炽热的光,棉田四周的杨树叶子显出嫩黄色,油亮油亮地闪着光,如一幅大气磅礴的油画。这是棉农一年中最为喜悦的时候,眼见高温酷暑中棉桃一朵朵竞相开放,白花花一片,浩大的棉田变成一片银海。”
4
小说的目标在于表现小说家的思想,传达小说家的观点,讲述小说家想讲述的故事。当小说产生了力量,读者产生了共鸣,作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那么创作这个小说所用的艺术手法就是成功的。
文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人类向真向善向美。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作者根植于兵团这片神奇的土地,关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中人物的命运,将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有质地过滤,把生活的感悟转化为文学作品;探寻人类的生存精神,兵团人浪漫,艰辛,坚韧,倔强,正是人类生存精神的生动体现;兵团人的生存伟力,如蛟龙出山,在血与火中铸就,百折不挠,生生不息。《蛟龙出天山》中一对相爱的年轻人在界河破冰时为救他人,双双落水牺牲,让人泪目。其深刻意蕴,透着沉重,悲壮,透着崇高也透着骄傲和自豪。
应该说,《蛟龙出天山》的表达,超越了一般意义上作品的生活呈现,作者描画出时代的主体样貌,使文学的心和时代的心一起跳动。文学通过想象,表达对未来的信念。我想,《蛟龙出天山》的现实主义艺术表现手法无疑是成功的。在精神层面,表述出生命的浩渺与瞬息的蜕变,让读者在细枝脉络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责任编辑蔡淼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