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防溺水知识一定要告诉孩子

2024-08-09 00:00天竺
现代家长 2024年8期

每到暑假,少年儿童的溺亡事故就接连发生,令人触目惊心和无比痛心

6月13日下午,山东省济南市鹊山龙湖湿地公园附近,一名青年溺水。1个多小时后,青年被打捞上岸,已无生命体征。据了解,这名青年刚参加完高考,还有几天就满18岁。事发前,他与同伴相约来此游玩,结果不慎落水,被水下渔网困住。

6月15日,湖南省岳阳县毛田镇道仁水库发生一场悲剧:一对亲兄弟在此溺亡,哥哥10岁,弟弟6岁。

6月16日,湖南省隆回县三阁司镇中洲电站下游发生一起意外落水事故,当地两名9岁儿童溺亡,家人跪地大哭。

6月1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景区发生溺水事故,3名儿童被众人接力救助,但还是没能挽回生命。

类似的溺亡事故今年已发生多起。5月,广西一对姐妹失联后被发现溺水身亡;2月,云南抚仙湖岸边一村庄的两兄弟失联后被发现溺亡。

少年儿童溺亡事故接连发生,令人触目惊心和无比痛心。据了解,溺水已成为我国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筑牢少年儿童的防溺水安全防线刻不容缓。

未成年人是溺水的高危人群。在我国,溺水是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的首位原因。我国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段主要集中在暑期

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6%,远高于交通事故和失足跌落等意外伤害,每年七八月是未成年人溺水高发期。因为暑期天气炎热,很多未成年人会去游泳、戏水等;暑期未成年人处于学校监管之外,而部分家长因工作原因无法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监管。

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未成年人溺亡事故有这么几个特点:

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

多发生在农村;

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

多发生在孩子自行结伴游玩的过程中,有的是结伴下水游泳溺亡,有的是为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

多发生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中,男生居多。

专业人士剖析,未成年人溺水主观上存在六大因素:不知危险、无视警示、好奇心理、侥幸心理、恐惧心理、技能缺失。

朱浩海是某蓝天救援队队长,参与过当地几乎所有的救援活动。“想降低溺水事故发生率,减少悲剧发生,就要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为让孩子掌握溺水时的自救互救技能,他带领救援队走进各中小学及社区,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受益学生达几万名。

河南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校长靳凡玮对此建议:强化预防溺水教育,告诫未成年人在没有安全保护措施时不下水、远离危险水体;强化监管,在校期间,孩子主要由学校监管,离校期间,家长要担起监管职责;教授未成年人游泳技能。

她强调:“要注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存在互助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发现同伴溺水后应当履行与其行为能力相符的救助行为,如呼救、上岸救助等。”

在农村,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监管,尤其暑期。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农村孩子监护不足的问题呢?

2023年6月8日,民政部印发了《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每个村(社区)至少设立一名“儿童主任”。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当下应进一步推广“儿童主任”的设立,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学校老师、社会专业工作者等担任,负责辖区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通过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组织一些有吸引力的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保护其平安。

这些防溺水知识,请家长务必告诉孩子,关键时候能救命

天气炎热,外出游泳、野外戏水的人日渐增多,少年儿童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家长一定要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监护,时刻关注孩子的去向,经常对孩子进行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下面这些防溺水安全知识,请家长务必告诉孩子,关键时候能救命。

一、牢记防溺水“六不”原则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会游泳的孩子不擅自下水施救。

二、警惕易溺水区域和情形

1.不在被挖(采)沙的河道游泳;

2.不在水库主干渠游泳;

3.不在临水危险地段推拉玩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等;

4.雨中、雨后不在河道、湖塘、井池边行走,雷雨季节提倡家长送学生到校、接学生返家;

5.不在正午暴晒期间、高温季节、天气多变时游泳;

6.不到深水区、冷水区游泳;

7.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孩子,若无成人保护,不得下水游泳。

三、溺水后如何施救

未成年人及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如何救援?

1.立即拨打110,呼叫专业人员救援,同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援;

2.向周围大声呼救,寻求有专业能力的人救援;

3.将身边的竹竿、木棍、衣物等递给溺水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拉回溺水者;

4.将救生圈、救生衣、气球、饮料瓶等漂浮物抛出,或者将绳索的一端固定好,另一端抛给溺水者;

5.未成年人切不可徒手跳入水中施救,也不可手拉手试图将落水者拉上岸。

有救援能力的人如何救援?

1.保持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

2.从背部将溺水者头部托起,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并拨打120。

四、溺水后如何自救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

1.尽量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待别人施救;

2.如果周围有可抓的东西,要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如果没有可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4.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5.有人救援时,一定要听从救援者指挥,不要猛拽或死死抓住救援者。

会游泳的人遇到突发状况——

抽筋:

1.腿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2.手指抽筋:手握成拳、用力张开,再握成拳、用力张开,反复抓握,直到不再抽筋。

呛水:

尽量踩水,将头露出水面。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冷静下来后再采取其他措施。

遇到漩涡:

尽量让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方向快速游出。

被水草等缠住:

1.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被水草等缠得更紧;

2.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

3.若附近没人,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游泳时遭遇意外,一定要沉着冷静,在自我救助的同时要发出求救信号。

五、关于溺水,切勿相信谣言

谣言:只要水面平静,下水就没有危险。

真相:实际上,水底情况很复杂,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暗流、暗礁、水草、沟壑等都可能潜藏危险。

谣言:溺水后都会瞎扑腾并大声呼救。

真相:真正的溺水是快速无声的。溺水时,溺水者的手臂忙着划水,很难伸出水面;鼻子、嘴巴时浮时沉,想呼救但很难发声。

谣言:有游泳圈就不会溺水。

真相:充气式游泳圈不是专业漂浮装备。当水流发生变化、未抓住游泳圈或充气式游泳圈漏气时,很可能酿成溺水事故。

谣言:会游泳、水性好就不会溺水。

真相: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事故发生,溺亡者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会游泳、水性好的。

谣言:只要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

真相:溺水者出于求生本能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热心群众缺乏救援经验,施以援手反被拖入水中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经验不够丰富者,应尽量使用长竿、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

谣言: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真相:手拉手结成“人链”后,其中一人体力不支就会造成多人落水和溺亡。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能力,切勿盲目施救。

谣言:“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

真相:对溺水者来说,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倒挂控出的水大部分是食道和胃里的水,不是肺部的水,而且还可能把胃里的食物弄进气管,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风险。对心跳骤停的溺水者而言,倒挂控水还会造成心肺复苏延误,提高死亡率。

谣言:只要获救,溺水者就安全了。

真相:溺水者吸入过多的水,会引起呼吸并发症,进而引发继发性溺水或干溺水。此时,哪怕已经获救上岸,如果不及时跟进治疗,液体积聚仍会导致溺水者呼吸窘迫、脑损伤(脑缺氧),甚至心跳骤停。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