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韵依依

2024-08-07 00:00:00安建功
阳光 2024年8期

认识“月亮”时,校园的丹桂开得疯狂,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想入非非。

身为插班生的“月亮”在我前排落座时,已“昏睡百年”的我的同桌郑凯,眼睛霎时瞪得如牛铃铛般溜圆儿。她如十里桃花般笑得灿烂:“我叫刘丽君,请多多关照。”还在迷瞪中的郑凯瞬间僵尸还魂般弹跳起来,又在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中,挠着后脑勺悻悻落座。

在郑凯一惊一乍中,我才看清,刘丽君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笑起来很像弯弯的月亮。后来,我一直管她叫“月亮”。

不久我便得知,“月亮”是我们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刘秉尚老师的千金,她随着任教的父亲转到我们班的。可能是教师子弟的缘故,她还拥有一项让我羡慕不已的特权: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

平日里我有早读的习惯,从宿舍到教室必经她的小屋。每次路过那里,小屋总亮着灯,时常会从里面传来悠扬的琴声。每每听到这琴声,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幅风轻云淡、明月高悬的画面。我会忍不住驻足听上一会儿。当时对一个学生来说,这是一天当中难得的一次从枯燥的学习里抽离,任思绪随着琴声驰骋,内心获得片刻的放松和满足。时间一久,这琴声就成了我一天中最美妙的享受了。

那天我照常起得很早,路过她的小屋时,我再次放慢了脚步,却没听到任何动静。正纳闷间,门“吱呀”一声打开了,“月亮”姣好的脸庞从门后探出来,犹如天上一轮满月从云层中渐渐移出,温柔、静谧。她迅速环顾四周后,怯生生地朝我招了招手,示意我进门去。

顺着她的目光,我胆怯地转身回望,确认四处无人后才尴尬地转过身来。在与她目光对接的瞬间,一种经常窥视别人隐私,终于被人抓了现行的羞耻感涌上心头。我挠了挠头,匆忙解释:“哦,哦,我早读,恰好路过,打扰了。”

见我仍踟蹰不前,她急得搓了几下手掌,又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压低声音急切地说:“快进来,是我叫你!”而后朝我翻了个白眼儿,吐了吐舌头,“喔——”地一声扮了个鬼脸缩身回屋。

我这才匆忙闪进她的小屋。房间不大,但各种物件摆放得整洁有序,书桌前放着一架钢琴,上面还摆放着几本乐谱。见我进屋后仍惴惴不安的样子,她扬了扬眉梢,瞬间就点亮了双眸。

“怎么,还怕吃了你不成?让人家好没面子!”她手指绕着辫子,噘着嘴巴似乎在对地言语。

“找我有事吗,月亮?你……你怎么会有钢琴?”我瞟了一眼她那似嗔非嗔的眼睛、似蹙非蹙的眉宇,急忙答非所问地掩饰内心的忐忑。

“噢,呵呵,我舅舅的女儿是艺术生,去年考上了省城的音乐学院,老爸看我喜欢,就央求母亲给我讨来了!别看是旧玩意儿,还花费了老爸一年的工资呢!”她瞥了一眼蹲在墙角的钢琴,若有所思地说。

“对了,对了,光打岔,忘了说正事儿。这次作文大赛你得了全校的一等奖,可要请客哟!”深思片刻,她突然向我投来欣喜的眼神。

“那当然,那当然。”看着她眉飞色舞、神秘兮兮的样子,我不停地低头应允。我知道,自己一直在魂不守舍地逃避那双灼热而清澈的眸子。

“哎,平时我也喜欢写点东西,有空可否为小女子指点一下?”见我回答得干脆,她又不依不饶地追加条件。

望着她皓月当空般的眼神,我心花怒放,却装着矜持,微笑着点了点头。

她的眼睛旋即忽闪忽闪亮起来:“喏,说定了,以后可要常来。”

后来,我果真去了几次,她却压根儿不谈文学,只是以放松心情为由,让我倾听她用钢琴描绘的清风明月和雅俗共赏。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她弹奏电影《笑傲江湖》的主题曲。

那天是她15岁的生日,她穿得像白雪公主一样漂亮。我送她一张一打开便能自动唱歌的音乐贺卡。收到礼物的刹那,她显得异常兴奋。

“今天,我要给你弹唱一首世上最好听的曲子,为了弹好这首曲子,我可是练习了千遍万遍。”说着,她欢快地跳到钢琴前: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随着她纤细的手指在琴键上翻飞起舞,美妙音律便似琼浆玉液般汩汩流淌开来,舒缓处如山间流泉,激越处如冰裂电闪,低回处如鸟儿呢喃,抒情处如玉珠落盘……有好几次,我分明就产生了“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的幻觉。人在梦中行走,思绪被她月光般的眼神带到了九霄云外。

说心里话,在那个情窦初开的时节,最摄魂夺魄的是她随音律而起伏摆动的身姿与弧线,我的视线一直在她左右不肯闪开,心里却又在做贼般躲闪,矛盾的心绪在我们之间久久盘旋……她陶醉其间一颦一笑的样子,至今还撩拨着我的神经。多少年过去了,仍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散。

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我又一次去了她的小屋。依然是那双让人看一眼就心跳脸热的眼睛,依然是那双清澈得让人陷进去就无法自拔的眼神。

“哎,哎,你最喜欢什么?”见我盯着她发愣,她用手夸张地在我眼前晃了几下。

“我最喜欢弯弯的月亮,每次看到它,总会让我产生许多遐想,盯得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上九天揽月的冲动。”望着她那迷人的眼睛,我痴痴地说。

“那——那你的理想是什么?”

“当将军,当一个统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将军。”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她沉默了好大一会儿,眼睛里突然放射出异样的光芒:“我给你弹唱一首曲子吧,是我最喜欢的。”说着她雀跃般跳到钢琴前,轻轻撩拨琴键,回眸凝望的目光中,已是少女特有的万种风情——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一曲弹完,我拍手叫好。她柔柔的目光洒在我惊喜的脸上,轻声细语问道:“你能听出些什么吗?”

“很委婉,很凄楚,很感人……”我随口答道。

“还有呢?”她痴痴地望着我,那眼神顷刻间把我整个人融化、升腾了。见我不言语,她也没有追问下去。从那以后,每当我经过她的小屋,里面总会传出那首曲子。

后来,班主任刘秉尚老师莫名其妙地在我的作文后面加起了长长的批注,大多时候无非是一些标点或语法、逻辑方面的小毛病。有时为了一句语法上的错误,他便大做文章,洋洋洒洒给我批注一整张。在那时的我看来,简直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吹毛求疵。因为,我分明在别的同学的作文本上看到的都只是一个大大的“阅”字。

十七岁那年冬天,我以因心脏病突发牺牲在讲台上的乡村语文老师为人物原型,写了一篇作文《启明星之恋》。不久这篇文章便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这不仅让我在全校的升旗仪式上受到了表扬,还让我成了学校的传奇人物。那份令我“一举成名”的报纸也保存在了学校的图书馆里。

正在我为此飘飘欲仙、沾沾自喜时,刘秉尚老师找到我,意味深长地说:“你在写作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天赋,但是越这样,就应该越加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在今后取得更大的成绩。”

后来从“月亮”口中我得知,先是她被那篇文章感动得一塌糊涂,说了我不知多少遍好,恳求她老爸反复修改后才投到了《中国青年报》。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记起当时谈及此事,“月亮”扬着脖子、噘着嘴巴、因自豪而睥睨一切的夸张眼神。

从那次谈话之后,我更是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业余创作之中。半年下来,我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创作完成了三部中篇小说,分别是《蔚蓝的天空》《寒星》和《叔叔之死》。当我将三本厚厚的中篇小说交给刘秉尚老师时,他用惊异赞许的目光打量我好久并连声感叹道:“有志气、有前途!”

三个月后,即将退休的刘秉尚老师再次把我喊到了办公室,神情凝重地将三本小说交到了我手中,几许无奈、几多惋惜地说:“孩子,你写的东西我都看过了,的确有扎实的功底,写作技巧更是脱俗,只可惜不该是农村娃呀!”说罢,轻轻摇了摇头,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直到参加工作五年后,我才真正理解刘秉尚老师这声长长叹息后面的耐人寻味——文学是一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的事业,若想走文学之路养活自己,且出人头地,对一个农村娃来说更为艰辛。至今,我仍将当初那三部小说的手稿珍藏在我的书柜里,不轻易开启那段尘封的记忆。

再后来,因“农转非”我离开了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临走的那天晚上,月光依然皎洁明亮。那是我最后一次走进“月亮”的小屋。她沉默了很久很久才说出三个字:“现在吗?”我点了点头。瞬间,她明亮的眸子里汪出两潭清澈的“泉水”。

“好吧,两个月前我就听爸爸说了,友情一场,总该给你一点念想。”说着,她便从枕头下面捧出一个用米黄色毛线织成的围巾,如捧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般,轻轻套在我脖子上。我定睛看了老半天,也没弄明白这是一件什么东西——针脚大小不一,线头满目疮痍,不但厚薄不均,形状也不规则。

“这是送我到战场上用的铠甲吗?”为了缓解气氛,我调侃道。

她当即破涕为笑,轻轻捶打着我的肩头不住地嗔怪:“真没良心,人家第一次织这东西,都不敢让老爸知道,私下里忙活了一个多月,才弄出了这个怪胎,非但没有鼓励,反倒取笑人家……”

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我轻轻地拿下肩头那双弹过钢琴又捉起针线的纤纤玉手,捧在手心,深情地轻吻手背。就在我抬头看她的瞬间,大滴的泪珠如断线的珍珠从她的脸庞跌落下来。

“我还给你绣了一个手绢!”说着她抽出一只手,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东西塞进我的手里,然后别过脸去,哽咽着说:“我再给你弹弹那首曲子吧!”

皎洁的月光映照在她的脸上,我再也没有找到那双弯弯的明眸,只是清晰地看到眼泪在她的眼里不断地决堤泛滥,她并不擦拭,全然不顾泪湿衣衫、泪打琴键,只是一遍又一遍全神贯注地用指腹敲击着琴键。一曲终了,她突然趴在琴上呜呜地痛哭起来……

就这样,懵懂年少的我们踩踏着各自的命运齿轮离开了彼此。

在我来到城市的第二年,我才偶然得知“月亮”弹唱的歌名为《知音》。那方绣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手绢与那条笨拙的围巾,成了我今生永恒的甜蜜与忧伤。

至今,我仍常常想起那段无疾而终的初恋,念念不忘一位浅笑如月的姑娘。

安建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鲁迅文学院首届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著有小说集《门》,散文集《像星光一样浅唱》和长篇报告文学《铁荷之光》,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阳光》《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转载,中篇小说《门》曾获第七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