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赋:挖一个矿(组诗)

2024-08-07 00:00:00周启垠
阳光 2024年8期

煤山上的钟声

钟声穿过早晨,一点潮湿的风吹拂

醒来的人竖着耳朵就能听见

击穿百年孤独

百年沉寂终于有响当当的光明回荡

生活所有的盲点都开始沸腾

倾斜的早晨或者晚上被一声一声修补

像云端的流水那么清澈

像草地的百灵那么悦耳

有瓷器轻轻接触吐出高原的童谣

一下子让浑身滚烫

再往前一点,整个煤山露出雏形

钟声朝各个方向走去,不带拐弯

和每一个遇见的人打招呼

也和生死与共的故友道别

就在闪电里挖煤

就在闪电里挖煤,露天矿

一圈一圈的浪

是被人挖出来的

是被思想堆积起来的

我们在中间晃荡

吊斗铲,在闪电里

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

坐在驾驶室里的人,不在乎有什么风声

更不在乎风朝哪一个方向召唤

夏天的舞台那么大

夏天的闪电那么快

陡峭的煤帮,一粒一粒的煤

一块一块的煤

向下奔涌,奋不顾身

采出来的剔骨为针,以吨计量的汗水

像闪电一样擦亮更大天空

露天矿,一圈一圈的模样

和露出微笑的矿工的脸

谁都能记得清楚

落日从来没有疲惫

在露天矿场,一粒煤就是一个山峰

矿工攀过去,采煤的吊斗铲

那么嵯峨、有力量

缓慢一点,那些奔赴的身影

摩肩接踵,前赴后继

锡林浩特的露天矿场

就是疆场,那么辽阔

末日张着脸。仿佛和大地交谈

矿工一挥手,就让落日眨一次眼睛

被挖出的矿坑

用浪的形态拥抱天下

那些仰望的眼睛,日日夜夜

和山峰一样庄严

吊斗铲没有停过,采掘的手没有停过

采掘的心一直跳动

与几万年前的生活对视

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在地上采走

落日,深情的目光看着眼前的一切

在地下构筑煤炭的宫殿

在地下构筑煤炭的宫殿,分分秒秒都在

信仰和信念都在,不用搬山填海地吆喝

就用机器的手、齿轮、刀子,一天天切割

大地疼痛没有人看见

心的疼痛,一阵阵引起眼睛痉挛

眼睛,越来越明亮,被井底的光芒

刷了三百六十五日又三百六十五日

还有什么不能够明辨秋毫

往深处,悲伤和快乐都不再有色彩

挖掘得越深,跳动的文字

是阴刻还是阳刻,不会被人注意

用手轻轻一摸

呼啦一下,再久远的履痕

在皮带上被轻快地运走

这样的时光,不用发出自己的声音

就在地底撑起一个又一个廊柱

撑起这浩大的隐蔽工程

用钢铁浇筑的梦,一眨眼就能看到彩绘

是的,我每天都看到

这千古以来人类向往不已的辉煌

他来到三矿

他来的时候弓着腰

他寻找过去辛苦的劳动

他走过,对着一棵树喊:“还是那个样子”

他好像心里一直装着矿铲

咕咚咕咚的声音,像脚步走过天空

保持着一定的速度

他往前,年轻时一样矫健

走两步,他把背影留在蔚蓝的天空上

他还在找,找到了一些影子

他就激动得像个孩子

他看到了一堵墙,白白的背景

他的手模仿出当年挖掘的姿势

这是三矿,接近废弃的井口

他走过去,又走了回来

半天没有吐出

结了冰的喊声

挖一个矿

挖一个矿,就是不信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说出来又有什么会对自己进行折磨

别说千丝万缕

反复得不会从容不迫

怕就怕,这世界说的都是假话

这世界挖一堆土,一个矿,一朵烟火

大地缭缭绕绕,平平衡衡,安安稳稳

向着远方,有燃烧不尽的婆娑

从有到有,再到有

就说出来又怕什么

不放弃,不寂寞,不等待,不隐瞒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

不用笔墨就能勾勒的袅娜

挖下去

用不可遏制的速度,挖下去

像火箭弹,向前,一直向前

不留任何尾巴

就向前,挖出来了,由黑暗到光明

从昨天到今天,所有的爱、伤害、粉碎

挖掘,一镐又一镐的火星撕裂大地

已经累得不像样子

只有烟火,氨气、氮气、氧气到处弥漫

逐渐增加的空虚变得真实

有力量的,是我们被月光照亮的手臂

一镐又一镐继续挖下去

挖碎,不会重复的一日又一日

出 井

坐着汽车往外走,我知道

这是在与地下的黑夜分离

从低处向高处,忽远忽近

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光

有光的照耀到哪里都不会迷路

再往外,扭头不扭头

车的声音都很平静

偶有起伏

高声或低声和光线切换着角度

往前冲,巷道悠长

再往前,正在分离的事物

一会儿就抵达洞口

一切已经大白于天下

从地下归来

依然看见,天和地

都还是那个老样子,很亲切

周启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参加诗刊社第23届青春诗会。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北京文学》《星星》《绿风》《诗歌月刊》《诗潮》《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出版诗集《鸽子飞过》《红藤》《激情年代》,散文集《心灵贵族》《平步山水》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