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文艺的女儿突然拒绝参加集体活动
Q: 15岁的女儿喜欢唱歌,而且唱得很好。从小到大,她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各种比赛,老师也特别喜欢推荐她。但上高中后,她拒绝参加类似的比赛,即便老师要求,她也会直接拒绝。我担心老师会暗地里“惩罚她”,怎么办呢?
A: 这份求助一直到最后一句话出现时,我都没看出任何问题。孩子喜好分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非常有边界感,目标明确,不拖泥带水。面对如此优秀的孩子,家长却困惑又焦虑。
家长担心老师暗地里“惩罚她”,这个想法稍显幼稚。
我们通常认为,父母如果不背负担忧和焦虑,好像不够爱孩子。其实,这些担心都指向对尚未发生的、被认为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在心理学上这叫作“焦虑”,现在也称为“预支焦虑”。
家长低估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头脑如此清晰的孩子,面对不公平待遇,会忍气吞声吗?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希望家长相信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里暗里打击、惩罚孩子的现象少之又少。
家长的担心会有意无意地暗含在神情、语言和行为中,给孩子带来不良暗示。如果某一次选拔没有孩子,家长是不是认定老师“果然”报复了?家长的负面思维模式如同空气,长期潜移默化,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所以,这种凡事总看到糟糕面的思维模式必须改变。
面对有主见的孩子,家长与其暗戳戳地担忧,不如直接跟她聊。只要孩子认为自己拒绝的方式不会带来不愉快,那么,就算有一天受到不公正待遇,她也能自己去交流、解决。
家庭教育真正价值所在,是让孩子用自己的模式面对、碰壁、受伤、反思。当他需要的时候,家长再去搀扶一把。
再婚离异后,没有血缘的孩子还想来往
Q: 3年前,我带着7岁女儿再婚,对方有个6岁女儿,两个孩子感情特别好。但前不久,我们离婚了。前妻对我意见大,认为离婚后孩子也没必要接触了。但我女儿天天找妹妹,该怎么说服她呢?
A: 对重组家庭而言,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间的相处是一个棘手问题。幸运的是,你们的孩子相处得很好。
在六七岁最需要亲情和伙伴的阶段,她们生活在一起,重新体验到爱与被爱,建立了类似于手足间的深厚情感。这是非常难得的,甚至可以说,这份手足般的感情还能疗愈父母第一次离异带给她们的伤害。
但如今重组失败,孩子们不理解父母的难处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对一般家庭,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再婚家庭却恰恰相反,孩子间的关系大于夫妻关系。父母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要先以孩子为中心去考虑。
大人之间可以做到果断结束,但孩子的关系需要给出接受的时间。如今,一个孩子10岁,一个9岁,都到了自我意识萌发且有主意的阶段。
可以尝试让姐姐自己联系妹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聚会、玩耍。相信大人对孩子是没有恶意的,更何况,妹妹可能也有“为什么不能找姐姐”的困惑。
借这个机会,成人之间再做些解释,缓和下关系,哪怕纯粹为了孩子,制定一个“君子协定”保持交往也未尝不可。
每个人都需要亲密关系,需要温暖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产生依恋的人越多,温暖的关系越多,孩子内心就越有力量。单亲家庭让人避讳的也是这点。如今,孩子们找到了依恋和温暖,父母用任何理由去拒绝都是残忍且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