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鸟儿练习飞翔需要经历几个阶段一样,父母在培养孩子习惯时也要循序渐进。
习惯看似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日常行为模式,实际却拥有巨大力量。
《汉书·贾谊传》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好习惯不仅能够塑造优秀品格,还能够为个人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汉字中“习”和“惯”这两个字,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吧。
习(習),《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習,数飞也。从羽,从白。”本义是鸟类挥动翅膀飞翔。習是会意兼形声字,羽下面的“白”读“zi”音,不是“bai”音。
“鸟儿练习飞翔”包含“学习”的意思,因此,由“习”的本义引申出对文化知识、技能等“学习”的意思,这就是“学习”的含义。由于小鸟学飞的动作需要反复多次,所以又引申出“复习”等意思。《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习”就是“温习”“复习”的意思。后由“多次接触”又引申为“熟悉”;“习”的过程往往需要多次、数次,所以还有坚持之意。
掼(同“惯”)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習也。“贯”的甲骨文,像一根棍状或绳状的东西穿过一两件物体,本义是“穿过”。下边是“贝”,本意指稀有的贝壳,古时作为货币使用。在家庭教育中,“贯”可以引申为美好的、有价值的、持续的行为。好的品质和行为串联起来就是好习惯。
“惯”的本字是“摜”,从“手”“贯”声,本义是“习惯”。“惯”是后来的俗字,无篆形。“惯”字的甲骨文、金文均缺。“惯”的小篆从“手”“贯”声。用作“习惯”义后,写作“摜”,是会意兼形声字,汉字简化后写作“惯”。“惯”的本义是习以为常、积久成性、习惯。
从“习”“惯”这两个古文字中,我们得到的家庭教育启发是:习惯是一种自主、主动性强、持续且美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反复训练。就像鸟儿练习飞翔一样,需要通过学习展翅、跳跃,练习滑翔、短距离飞行、长距离飞行等几个阶段,父母在培养孩子习惯时也要循序渐进。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无论是生物钟模式、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处事态度等,都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遵守小步骤原则。在练习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感受到美好,有力量将其变成主动行为。
以检查作业为例。第一阶段可以采用父母检查、孩子观察的方法。这么做的目的是鼓励并教会孩子培养自我检查作业的习惯,通过训练让他感受到检查作业的乐趣。第二阶段可以采用孩子和父母共同检查的方法。要领是检查哪里做得好,哪些做得对,旨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孩子更容易保持美好心情。第三阶段可以采用孩子先检查、父母再复查的方法。要领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约定一个检查奖励机制,比如低于几道错题,可以获得多少积分,累积几次低于几道错题,可以享有怎样的权益等。让孩子在喜悦中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培养其主动、持续的自主行为,这正是习惯的内涵。这样的好习惯也会触类旁通,助力孩子拥有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