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经典 致敬初心
上映日期:2024年6月18日
总导演:郑大圣
导演:崔轶
主演:王佳俊 朱洁静
类型:剧情/歌舞/战争
出品: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
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
故事
“电波”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夕,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是由上海这座城市红色基因孵化而生的一张城市名片。舞剧电影中没有一句对白,情感的爆发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身体上,从两人的舞蹈、眼神、肢体中传递彼此浓烈的爱。情感的挣扎与妥协,彼此间的感同身受比任何一句台词都具有张力,都要持久和震撼。
红色经典的三段“电波”
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自韩真、周莉亚担任总编导的上海歌舞团同名舞剧,原班舞蹈演员倾情出演。这已是 “电波”故事第三次隆重呈现。1958年,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孙道临主演的同名电影上映,成为新中国一部红色经典。2018年,上海歌舞团将同名电影化为舞蹈叙事的方式搬上舞台,创排中国首台红色谍战主题舞剧,将艺术形式和谍战的题材内容进行舞台结合,首演即一炮打响,至今已演出超600场,凭借一首《晨光曲》为观众熟知。时隔六年后的2024年,这部舞剧则跨出剧场,以舞剧电影的新形式再度焕新故事表达,融合艺术电影、纪录电影的手法,最终呈现为舞剧的影像化表达。如同郑大圣导演所说BdIIGsnGAdUo4iJy8h3zfQ==:“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是因为它在不断地被重新演绎中总能焕发新生。”
一段故事、三种审美,相互观照、相互成就,凝结为上海独有的红色记忆。上映前夕,浦江之畔的东方明珠塔呈现《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上海“电影之城”盛事启幕的预热,通过摩斯密码“发送”了“我爱你”与“永远”的讯息,这一“表白”不仅连接了城市与电影,更是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一份深情献礼。郑大圣导演通过精湛的电影手法,将舞台版的精华与实景拍摄、历史资料相融合,创造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叙事空间。近年来,上海出品的戏曲、舞台电影不断尝试新的创作方式,舞剧电影的创新无疑为两种艺术形式的交融带来新的可能性。这种跨界的融合与互通不仅为中国的舞台市场增添新活力,也让经典作品在重新演绎中焕发出新光彩。
献给“上海”的历史回眸
传承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剧情片,脱胎于上海歌舞团的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携带上海城市超级IP,实现“上海出品”大银幕回归,生动印证了党的初心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厚度,以及上海这座“电影之城”的情感温度。当舞剧电影与导演郑大圣相遇,属于创作上的“时代同行”。从《王勃之死》《廉吏于成龙》到《村戏》,都足以展示导演在戏剧与银幕间跨界创新的能力。面对“默片”式的挑战,导演通过拆解、重构舞台版本的“电波”,用丰富的电影视听手法,将历史资料、实景拍摄、舞台拍摄融合在一起,让几重空间、几条线相互交叠。舞者是真实的、布景是假定的、天幕是虚拟的,三种维度的元素融合进同一电影语言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展现出不同于旧版电影或舞剧的美感。郑大圣导演说:“利用丰富的视听语言进行再创作,让光影、镜头和特效共同讲述这个动人的故事”。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是《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题。2024年,它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与观众见面,再次让隐蔽战线对党忠诚、无私无我、百折不挠、乐观积极、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登上银幕、感动人心。这既是向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先烈致敬,也表达了电影主创以创新赋能拓展红色“电波”IP影响力的诚意。(文 刘知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