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破除“文字失语症”,需要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加强舆论正向引导,不滥用、误用网络流行词,写好文字、用好语言,带头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并主动接受群众线上线下的监督。其次是要构建现代流行语言体系,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网络语境的“蓬勃发展”,归根到底是年轻人乐于接受并热衷于传播这样的文化。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用规范化的文化表达逐步扭转当下的语言环境。
当代人语言趋向贫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字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文化氛围的营造与语言环境的纠正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不被“文字失语”杀死大众表达能力,就需要各方凝聚合力、久久为功,纵深推进互联网语言环境正向引导,打造全域良好氛围,进而找回语言的美学价值与自我表达的意义,引导大众以“腹有诗书”突破“文字失语”困境。
(摘编自“荆楚网”2024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