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复习 理性备考

2024-08-06 00:00:00闫涛陈艺心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27期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在整个语文学科中分数比重较高,作文的好坏直接影响语文学科的分数。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对自己的作文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有的放矢。下面介绍几个高考作文的加分项。

1.审题全面

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试题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作文体裁。考生对作文试题展示的各个部分都要仔细审读揣摩,弄清题目要求(包括作文的体式、主旨、材料以及字数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

2.立意准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作文连立意都不准确,那么很难得高分。确定立意之后,行文必须时刻围绕材料展开分析,千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如果仅仅抓住几个关键词来写,会出现偏题、跑题的情况。

3.重视情境

情境条件下的写作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作文试题往往会预设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限定一个写作任务。这类命题要求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读懂题目所设置的情境,以及不同任务的不同写作要求。只有明确“情境任务”,才不会写了“不该写”的内容。

4.文体明确

有的考生写作文时夹叙夹议,信笔由缰,结果形似而神差,思维紊乱,找不到中心主旨之所在,文体不明,结构不清;有的类似杂感又不是杂感,叙一件或几件事情,中间夹杂着感想、议论;有的叙事与议论并重,几件事情凌乱地堆在一起,议论部分又不能将它们有机串联在一起,这些都是高考作文的大忌。考生在考场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文题要求写什么文体就应当写成什么文体;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进行写作;认定了一种文体,就要体现这种文体的特征;不要把多种文体的特点糅合在一起。

5.中心突出

高考作文的阅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式阅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不仅要中心明确,而且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文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考生在写作时要形成统观全局和瞻前顾后的写作习惯,保持主题的一致性。同时,要注意行文中思维的收与放、张与弛,既要利用发散思维适当拓展,又要利用聚合思维适时收束,切不可天马行空,题外生题,节外生枝。

6.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是按照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对所选取的论证材料进行组织安排,既要考虑到论点的阐述和论据的恰当,又要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据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梳理得合乎逻辑,进而形成合理的论证结构。主要表现为:(1)引论要切入论题,统领全文,或开门见山提出论题,或点明论点,或交代写作动机,或摆出要批驳的谬论。(2)本论要围绕中心分几个部分来论证,要有理有据、条理分明。(3)结论一定要简洁有力,切不可拖泥带水。(4)讲究衔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7.语言精彩

(1)标题一定要有关键词,先做到准确,再考虑生动。最好是两句话,这样就可以给自己更大的修改空间,一旦偏题,可以在标题的其中一个部分进行针对性调整。(2)首尾段一定要精彩,最好引用诗句,但是诗句不能太多,两三句为宜。不会引用诗句的,可以运用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3)第二段引用材料,一定要高度概括,然后进一步分析观点。(4)议论文最好采用分论点模式,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进行论证。力争每一段要有精彩的语句,各个部分之间使用衔接词衔接过渡(如诚然、君可见、正如,然则,何为其然也?究其本,探其魂,挖其源,等等)。

8.文中有“我”

很多考生写作缺少个性色彩,缺少情感的提炼与挖掘。对此,要注意:(1)提高审题能力,发现“我”。如果作文试题中有“你怎么看”“你有怎样的认识或思考”“结合自己的经历”等提示语,写作时务必从“我”的视角出发,叙写“我”的故事,阐发“我”的认识,体现“我”的感受。(2)从“我”出发,凸显“我”。如果写议论文,要时时强调这是“我”的思考和观点,可以用“我以为”“在我来看”等词语,强化读者的认同意识。如果写记叙文,要用第一人称写作,叙写“我”的经历、体验或感受,故事可能有虚构成分,但叙述主体“非我不可”。(3)融“我”于文,真情写作。从“我”的视角说理,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言辞的分寸,谨防任意拔高,否则会让人感到空洞失真;从“我”的视角叙事时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年龄特点,注意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