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大写意花鸟的传承性研究

2024-08-06 00:00:00王梦昭王晓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6期

摘 要:围绕潘天寿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传承性进行探讨。通过深入分析潘天寿的艺术成就,结合其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揭示其大写意花鸟画在技法、构图和意境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并探讨这些特色如何在中国绘画的传统脉络中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大写意;潘天寿;花鸟画;传承性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体系。大写意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简练概括的笔触、意境深远的表现手法深受人们喜爱。在众多大写意花鸟画家中,潘天寿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成为杰出代表。本文旨在探讨潘天寿大写意花鸟的传承性问题,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中国绘画艺术的贡献和影响。

一、潘天寿大写意花鸟的艺术生涯风格形成

潘天寿(1897—1971年),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寿者,浙江宁海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也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潘天寿的艺术生涯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他受到传统绘画的熏陶,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中期,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写意花鸟画风格;晚期,他的艺术造诣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画坛的巨匠。

潘天寿的大写意花鸟画风格,以雄浑豪放、气韵生动著称。他善于运用墨色变化,通过浓淡干湿的巧妙结合,表现出花鸟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他还注重画面的构图和布局,善于运用对比和呼应的手法,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二、潘天寿大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

(一)技法运用

潘天寿的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精湛,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既继承了传统的洗练与概括,又通过独特的笔触和墨色变化,赋予了画面更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潘天寿的画作多用大笔粗线,从他的作品来看,他的画用笔果决有力,具有雄健、刚直、凝练的特征,特别是在气势和力量上对笔墨传统进行了创新改变。20世纪初,潘天寿深受吴昌硕的影响,用笔有吴昌硕的神韵,沉雄厚重,极具气势。他虽比吴昌硕年轻五十多岁,但其气魄和力度上和吴昌硕非常相近,因此深得吴昌硕画作之风,不久便成了“吴家画派”的一员。《拟缶翁墨荷图》这幅画是他初来上海时所作,显然是临摹吴昌硕。毛笔用的是羊毫毛笔,刚劲中带着含蓄。但这件画没有署名,说明他不认为这是一件真正的创作。潘天寿为了更充分自如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就开始致力于创造他自己的笔墨,他的笔墨具有简洁明确、雄健刚直、生涩凝练等特点,既继承了传统的洗练与概括,又通过独特的笔触和墨色变化,赋予了画面更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二)构图布局

构图在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也即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归纳整理为“六法”之一的“经营位置”,现代绘画中称为构成。古今中外说法虽有不同,但基本含义还是共通的。在构图上,潘天寿善于运用“经营位置”的原则,通过巧妙的构图布局,使得画面既富有张力又不失和谐,展现了大写意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潘天寿在绘画构图中有以下特色:

重视空间利用:潘天寿特别强调画面空间的有效利用,通过大面积的空白和小细节的巧妙安排来突出主题。

运用三角形:他在构图上广泛使用三角形,无论是空白处还是画面中的实体部分,都以三角形为基本形态进行布局,这样的设计不仅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稳定,也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大气效果。

强调对比与和谐:潘天寿在画面中善于运用对比(如疏密、主宾、黑白对比)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同时通过精心安排使画面达到和谐统一。

注重形式美:潘天寿非常重视画面的形式美结构,尤其是在花鸟画的布置上,他主张以“势”为主,追求画面的生动性和蓬勃灵动的生机。

创新与传统相结合:潘天寿的构图既体现了对传统绘画的深入理解,又充满了大胆的创新。他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传统构图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充满新意。

遵循以少胜多原则:潘天寿在构图上遵循以少胜多的原则,善于从自然中提取最富有表现力的元素和场景,即使画面看似简单,也能传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以上特点反映了潘天寿在构图上的独特视角和深厚艺术造诣,使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绘画的神韵,又不失时代感。

(三)意境营造

潘天寿的书画实践也折射出了他的意境观。潘天寿终身奉行其师李叔同“应使文艺以人传,莫使人以文艺传”的教诲,凡事都以德为准,都要看是否符合国家民族的大义,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忠于国家民族的事业和利益。他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一心为振兴弘扬民族艺术,被认为是“美术界人品画品都很高尚的第一完人”。潘天寿一生也多游历名山,阅览无数前人杰作,一生都保持着一颗“学术之心”,在学术之路上孜孜以求。因此,他的精神境界在不断磨砺中臻至极境。我们通过潘天寿的书画艺术来进一步讨论其意境观。潘天寿往往只勾勒轮廓来表现对象,而且运笔速度明显变慢,反映了他对意境的理解不断深入,并始终坚持着营造意境创作理念。潘天寿题材中透视出来的“野趣”,是最动人的因素。他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之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历乱,其姿致之天然得势,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想象中得之。”

潘天寿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个人情感,通过大写意的手法,将自然与人文、情感与哲理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越物象本身的意境之美。

三、潘天寿大写意花鸟的传承性分析

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水,从涓涓的溪流到滚滚的长江,曲折蜿蜒,时聚时散。潘天寿作为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杰出代表,其大写意花鸟画风格独树一帜,融合传统笔墨技巧与现代审美意识,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艺术风貌。本文将从潘天寿的艺术生涯出发,梳理其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探讨其艺术风格的传承性。潘天寿的大写意花鸟画不仅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同时也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他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传承性不仅体现在他的绘画技巧上,还体现在他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追求上。

(一)对传统的继承

潘天寿的大写意花鸟画在技法、构图和意境等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注重笔墨的提炼与运用,追求“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艺术境界。在其作品中,花鸟形态生动,笔墨酣畅淋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展现了艺术家个人的创新精神。潘天寿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深受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影响,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某些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在后来的画家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展,对中国现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代社会,潘天寿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培养当代艺术家创新精神和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潘天寿绘画艺术的深入研究与传承,有助于推动中国绘画艺术的持续发展。

潘天寿年轻的时候控制不住自身的精神力量,一出手就画得非常强势和勇猛,后来在吴昌硕的批评下,他学会了控制与收敛自己。潘天寿的笔墨线条比吴昌硕更加老辣,但是吴昌硕的线条比潘天寿的线条厚重。此外,潘天寿还喜欢用焦墨。

(二)时代的烙印

作为现代画家,潘天寿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潘天寿的大写意花鸟画风格,以雄浑豪放、气韵生动著称。他善于运用墨色变化,通过浓淡干湿的巧妙结合,表现出花鸟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他还注重画面的构图和布局,善于运用对比和呼应的手法,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当今社会,潘天寿的大写意花鸟画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许多当代画家在继承潘天寿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法,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和探索。这些画家不仅在绘画技巧上有所提升,更在传承潘天寿艺术精神的同时,注入了现代的气息和元素,使大写意花鸟画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个人风格的凸显

潘天寿绘画作品中蕴含一种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其子潘公凯将之描述为:“雄浑奇崛、苍古高华,有一股磅礴的气势和倔强的生命力。”若用潘天寿自己的概念,则可总结为两个字:霸悍。如果把潘天寿那个时期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审美观念放在一起考察,则可以看出,这种方法是为了纠正文人画长期追求“淡泊”而造成的“衰微”局面的一种矫正。以笔墨为例,中国书法历来以中锋、藏锋的圆线为正统,而潘天寿以方笔侧锋为其绘画风格。又比如墨法,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讲究墨色的浓淡,而潘天寿却用的是稀墨,对水的运用频率不高。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对主流规范的一种突破和对立。当然更为关键的是,潘天寿不是单纯的“反”,他是在长时间的反复思考与磨练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个性。从他的许多绘画理论著作来看,他从来不会轻易地否认绘画的主流准则,例如“中锋”“圆笔”“静气”这些千百年来并不容易改变的规范,并一再强调其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的创作中,他却总是抱着一种谨慎的态度,最终,他总是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维护和表现传统的艺术精神。因此他所做的创新,都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潘天寿的作品中才总是贯彻着“即得险绝,复归平正”的创作理念——霸悍,则是这样一种既符合画家个性又不逸出文脉逻辑的风格。

对于霸悍本身,我们可以逐字寻找其含义。首先,“霸”并不能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蛮横无理,而应该理解为一种主宰性或控制力,同样,“悍”也不能理解为一般的凶暴蛮横,而是指强劲和勇气。就“霸”而言,可以视为潘天寿说的胸中“至中”“至正”的“浩然之气”,即创作者主宰性和控制意识的高扬;而他说的“至大”“至刚”“强其骨”等理念,则可以看成是对强劲感的凸显。进一步落实到创作中,“霸”可以表现为:一是一种可以主宰画面的控制力,它使得所有的元素都井然有序,即所谓“颐指气使,无不如意”。潘天寿曾说,“要霸住一幅画不容易”,便是指这种对整体包括诗书画印在内的掌控能力。事实上,潘天寿总是不断重复同一类题材进行实验,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目的就是把对作品的主宰和控制程度推到极致。二是具有超越历史偏见的眼光和胸襟,这既是一种自信心的体现,又是主宰性和控制力的投射。潘天寿之所以能够抛开近三百年的南北官司、行家隶家的纠葛,甚至能在空前的政治压力下坚定信念,完全是基于对自己主宰和控制那些负面影响的信心,即所谓“至大至中”之气也。

四、结语

通过对潘天寿大写意花鸟画的研究,可以看出其在传统绘画中的深厚根基和创新精神。其艺术特色不仅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更在时代变迁和个人风格的融合中得以发展和升华。潘天寿的大写意花鸟画不仅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杨成寅,林文霞.潘天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3]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4]陈永怡.潘天寿变体画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5]叶尚青.潘天寿论画笔录[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6]潘天寿美术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

王梦昭,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与书法(中国画)。

王晓东(通讯作者),硕士,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与书法(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