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为文化振兴提供了场所。现阶段,乡村图书馆建设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关服务发展理念和设计策略仍不够完善。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图书馆的建设意义,介绍目前乡村图书馆设计的成功案例,并阐述设计要素,而后以洛阳平乐村为例,探索乡村图书馆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图书馆;空间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图书馆设计策略研究——以洛阳平乐村为例”(2023-ZDJH-658)研究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振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目的是通过保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激发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发展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与精神支撑。
乡村图书馆也称农村图书馆,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是此类图书馆主要的建设区域。它是为村民生活、生产、学习、文娱提供服务的公共性基层文化机构,种类包含乡镇图书馆、村级图书馆、文化站及具有相似功能的信息和文化机构。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线阵地的乡村图书馆,它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起到了城乡文化互通的纽带作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力推进乡村图书馆建设,不仅可以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还可以通过这种以公益阅读为主的文化形式开辟出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径,从而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图书馆建设意义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对于公共文化内涵的提升不可或缺。在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过程中,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与激活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就现阶段的乡村生活而言,物质生活的富足较容易实现,而精神生活的充盈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要想解决这样的难题,走出困境,乡村图书馆的建设需要被高度重视,这是推广公共文化服务的行之有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一)为乡村社区打造文化阵地
乡村图书馆是科技文化知识的传播中心,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教育资源,包括书籍、报纸、期刊、电子资源等,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现阶段,乡村居民的娱乐休闲活动以散步、聊天为主。设置图书馆后,乡村社区可在馆内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科技讲座、文化展览、戏曲表演等活动,从而将人们吸引到这个文化阵地中来。乡村图书馆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地聘请有关教师或专家,开展有意义的学习讲座活动,使社区村民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此外,乡村图书馆也可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激发村民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广泛阅读和学习,村民们可以扩展知识面,提升自我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乡村图书馆也为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提供所需的研究参考文献,为基层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通过乡村图书馆的建设,我们能够获得启迪民智、陶冶情操的效果,从而打造能够传输新观念、新境界、新追求的文化场所,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二)促进科技兴农的蓬勃开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乡村产业体系当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成果的广泛运用可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可以促进科技兴农的蓬勃开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首先,乡村图书馆可以为村民提供科技知识和信息资源。村民通过阅读资料,可以深入了解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其次,乡村图书馆可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介绍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农村经济模式以及科技创新案例等。村民通过参加活动,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乡村图书馆提供的科技资源和知识能够激发村民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乡村图书馆在人才培训、信息传递、科学普及、文化学习、技能传授、脱贫致富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三)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
文化的传承与乡土意识的提升对于乡镇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乡土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乡土文化,能够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村民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凝聚力,为乡镇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乡村图书馆可以收藏和展示一些与乡土文化和历史相关的文献资料,建立乡村文化档案库,记录和保护乡村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唤起村民对乡土意识和乡土文化的关注,还能够为后代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使村民更加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促进文化传承。例如,村镇政府与图书馆联合举办与乡土文化传承相关的各种活动,可以激发村民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增加村民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的机会,培养村民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的意识,加深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乡村图书馆还可以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创新和传承,如民间戏曲、舞蹈、手工艺制作等。为村民教授相关技艺、组织乡村文化活动的团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乡土文化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图书馆设计案例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乡村图书馆数量不断增加。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基于目前存在的一些建筑进行空间改造设计,二是在村镇进行新建筑的搭建。以湖南怀化的坪坦书屋为例,对图书馆设计进行分析,进而探索乡村图书馆的设计要素及相关建设策略。
坪坦书屋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中心小学,建筑面积180平方米,采用侗族建筑传统技艺建造,学生通过窗户可以俯瞰校外的田野。该小学的主体校舍为混凝土结构建筑,建造时间约为20年前。这座图书馆结合使用者需求、人文理念和现代技术建设而成,建筑主体完全采用当地所产木材,建筑立面的窗格采用了阳光板,屋顶使用与校舍统一的廉价砖瓦片。设计者利用坪坦书屋建筑设计的机会,希望可以重新唤起侗族人民对当地文化遗产的兴趣,也让孩子们通过直接参与的方式欣赏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
坪坦书屋所服务的人群为该小学的学生,针对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图书馆空间以开放式的表达为主,是一个集阅读和玩耍于一体的多功能使用空间。室内布局没有普通图书馆中常见的成排书桌椅,而是利用开放性和流动性的布局手法,让孩子们在错落的空间中自由跑动、玩耍或取阅图书。同时,设计团队希望通过图书馆的设立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对乡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成长的关怀,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感受家乡的美好,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三、乡村图书馆的设计要素
(一)建筑外观与空间布局
乡村图书馆的外观设计应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兼顾功能和审美要求。首先,注重采用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当地乡土文化,或者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展现现代化与时尚感。其次,乡村图书馆的空间规划与布局应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做到合理划分不同区域,如开放的阅览区、安静的自习区、交流的活动区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再次,根据空间布局提供必要的先进设备与设施,支持读者在馆内的阅读和学习活动。如电子借阅系统、多媒体展示设备等现代化设备,进一步为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增光添彩。最后,在乡村图书馆的周边合理进行绿化和景观设计,营造宜人的自然环境和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如适当的庭院、花坛、休闲区等,为读者提供额外的休闲场所。
(二)多样化空间与氛围营造
乡村图书馆可以考虑设置多功能的活动空间,用于举办各类活动,如展览、讲座、培训、文化交流等。这样可以丰富图书馆的功能,吸引更多读者参与进来。与此同时,乡村图书馆也可以考虑与周边社区和乡村居民进行互动与合作,举办书籍展览,开展读书推广、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乡村图书馆的社区参与性。乡村图书馆内的环境氛围应是舒适、安静和温馨的,因此要注重合理的照明设计、通风设计、隔音设计等,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注重可再生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乡村图书馆设计策略——以洛阳平乐村为例
(一)前期分析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历史上曾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平乐村距洛阳市1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平乐村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当地村民创作的牡丹画美名远扬,被称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此外,俗称“官桌”的平乐水席也远近闻名,“平乐郭氏正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基于多元文化的平乐村无疑已成为洛阳市周边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推动平乐村乡村建设的全面发展,提升文化的丰富性,连接并传承平乐村及洛阳市的历史文化,深入研究与探索在此区域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满足人们需求、服务于当地村民的多元化乡村图书馆设计策略,具有时代所需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二)平乐村乡村图书馆建设策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的设计策略应该紧密贴合乡村发展的需求和目标。笔者结合平乐村的历史文化及地域特色,提出以下可行的空间设计策略。
1.以地域文化特质构建特色空间
乡村图书馆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是该地区文化价值的体现。地域文化既是当地人文、历史积累的映射,又是居民对精神文化的传承。乡村图书馆的设计可从建筑外观、材料选用以及整体环境色彩等方面找寻该地区的乡土文化要素。在室内空间分布设计中,注重相关内容的收藏和展览,比如建设特色展示区,展示当地的历史、风俗、传统工艺等,从而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例如平乐村的乡村图书馆的空间规划可以针对“中国牡丹第一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氏正骨”等乡村特色打造展厅,同时也可以策划相关展览,开设画室。在宣传的同时,促进村民绘画技艺的提升,通过展览的形式实现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传承。
2.多样化空间满足多种需求
充分了解使用人群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对空间环境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平乐村的居民的走访,发现当地村民对图书馆功能的需求主要是阅读学习,特别是村镇儿童和青少年对此空间的需求极高。因此,阅读学习空间承担着乡村图书馆空间中最重要的职责,同时也对教育起到支持作用。在阅读学习区设置阅览区和学习区,并为青少年配备教辅书籍、学习资料和辅导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村民的休闲活动及互动交往也可以在乡村图书馆中开展,比如参观闲逛、村民集会、学生讨论、文化沙龙等,此类活动可以缓解使用者的阅读疲劳,同时为他们带来愉悦轻松的心理感受,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3.融合数字化技术,打造智慧空间
在乡村图书馆中融合数字化技术是一项创新举措。具有数字化技术的乡村图书馆不仅可以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和服务,还能够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村镇的知识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融合数字化技术的乡村图书馆,不仅结合了传统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还整合了现代数字化技术,提供数字化资源、电子书籍等,丰富了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同时,提供在线阅读、虚拟服务、虚拟导览和社交媒体互动等,增强居民的参与感。随着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人们可在乡村图书馆进行科学技术培训,如数字素养和应用技术课程等,结合当下互联网直播通道,打造智慧空间,提升居民的就业竞争力。
五、结语
利用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为乡村居民搭建知识文化机构,同时承担着传承乡村历史文化与情感记忆的责任。一个环境舒适、服务优质、满足人们多元需求的图书馆空间能够成为乡村居民心灵的栖息地。本文以洛阳平乐村为调研区域,结合环境、文化、历史等要素进行分析,并对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与设计相关内容进行研究,阐述了乡村图书馆的设计要素及建设策略。未来的乡村图书馆建设要考虑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在环境营造的同时,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注重可持续发展,更有效且持久地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推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黄体杨.我国农村图书馆(室)界定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2008(2):86-89.
[2]孙文学.留住乡愁:构建乡村图书馆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遗产的有效机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4):74-77.
[3]李君燕.乡村图书馆环境设计原则与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6):88-93.
[4]张绮璇.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的大激店乡村图书馆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
[5]坪坦书屋:好的建筑会发光[EB/OL].(2023-02-16)[2024-03-25].https://travel.sohu.com/a/641603537_120048229.
[6]邓玉祥.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建设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21(4):9-13.
作者简介:
张茜,硕士,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