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晚霞漫天,汴河两边的街头已陆续开始掌灯。
天上的星星也许感受到了这人间繁盛的烟火气,一颗颗争先恐后地跑出来,眨巴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想来凑一凑这夏日黄昏的热闹。
一个通身天水碧的少女,约莫十二三岁,肩上背着满满一篓藕,左手拿着两个荷叶做的“包裹”,右手握着3支荷花花苞,还不时凑近闻一闻,笑从脸边生。
一路上都是相熟的街坊,他们同她热情地打招呼:“阿臻,又回了趟乡下老宅呀?”
阿臻一边回答“对”,一边打开荷叶,捧出一些新鲜的菱角来:“阿嫂们,尝尝鲜。”
就这么七拐八拐地,菱角去了一小半时,阿臻终于来到了杏花巷。
杏花巷所属的春明坊,位于汴州城的东南角。
因坊市之间并无太严格的界限,所以坊中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张个望子①,支个小摊,全家老少齐上阵,在农闲时,做点儿买卖养家糊口。故而坊中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浓浓的商业气息。杏花巷与其他街巷略有不同。这是春明坊中最普通也是最深僻的一条小巷,如果是在别处,定是越往里走人越少。但因巷中有一家杏花食肆,不少人还是愿意为了美食秉烛夜游。
阿臻的祖母,是这杏花食肆的主人。故而阿臻熟门熟路地从食肆后面的角门进到后厨,灵活得像一尾鱼。
“祖母,我回来啦!”阿臻的声音甜似饴( yí)糖,一下子化开了吴婆婆脸上的皱纹。
“快来,帮我把这碗鳝丝面端上桌。白天你没来帮忙,食肆就没开门。算着你快回来了,我才开门迎客。”吴婆婆把细碎的葱花撒在红彤彤的面汤里,“这是今天的第15碗面,你一会儿盯着点儿,等客人吃完,咱们就打烊。”
阿臻明明看到锅里还有面,能再盛两碗,可她也知道祖母的规矩——每天每样食材都只卖15份。卖完这15份,即便食客再三请求,都不得再卖,想吃只能第二天来早点儿。
旁人一问,祖母便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老婆子我现在身体大不如前,做吃食最劳心力,要想不限量,那得等阿臻跟我学成出师才行喽!”
阿臻知道,如果是寻常食肆的厨师这般,定会被人背地里诟病托大,但谁让祖母从前是宫中的御厨呢?因官家仁善,到了年纪便将她外放出宫,可她又实在爱做饭,便用官家赏赐给她的银两加上自己的积蓄,买了这处小宅院,前头做食肆,后头自住。
久而久之,食客们都知道了祖母的规矩,实在想吃的,便留着肚子等第二天,但还要跑快些,因为15个名额实在太少了!
3年前,刚从乡下到祖母身边时,阿臻还问过祖母:“汴州城内做吃食的大小店铺这样多,您立这样的规矩,就不怕食客往别处去吗?”
“不怕啊,钱是挣不完的,低调谦逊、务实上进即可。”
彼时阿臻还小,听祖母说完,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下她长大了些,也逐渐参透了一些道理,便越来越觉得祖母睿智。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现在正是吃鳝鱼的季节。”
阿臻将前院收拾停当,便见祖母将剩下的鳝丝面盛到碗里——将鳝鱼切成小段儿,过油,吃到嘴里细腻嫩滑,口感极好;再看那一碗鲜亮的面汤,简直让她胃口大开,尤其是听到“赛人参”的话,她便更加喜欢这样的晚餐啦。
“眼下正农忙,家中还忙得过来吗?一切都好吗?”
阿臻抬起头,嘴角还有点儿红汤,她用舌头舔了舔,说道:“都挺好的,祖母,爹爹和娘亲知道您喜欢用时令蔬果做菜,便让我先背些过来。余下的毛豆、菱角,还有西瓜,等过两日,爹爹雇了车,再一并送来……”
家中姊妹4个,阿臻排行老大,但乡下老宅中的那些田地,爹娘丢不开,弟弟妹妹又年幼,故而是她来祖母身边。一是能替爹娘照顾祖母;二是能跟着祖母学厨艺,将来好自力更生;三就是,她也想到都城汴京来开开眼界。
睡前,阿臻跟着祖母又到后厨逛了一圈,把藕整齐地码好,菱角一颗颗剥好。准备回房时,阿臻却见祖母将她方才丢弃的那两张皱巴巴的荷叶捡了起来:“明天早上,我们吃荷叶粥可好?”
“荷叶还能用来熬粥吗?”阿臻有些狐疑。
祖母道:“对呀,荷叶粥最能消暑健脾,还可以加点儿绿豆、薏米,口感又大不一样。阿臻啊,咱们做庖厨的,可不能无视任何一样食材!”
暑气逼人,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的阿臻,把祖母的这番话想了又想,不知不觉间,便在清风送来的阵阵荷花香气中睡着了。
翌日,又是个明晃晃的艳阳天。
等阿臻睡醒时,便见一碗荷叶粥已摆在了桌上。
色如翡翠,晶莹透亮,舀一勺送进嘴里,更觉清香怡人。她不由得暗自称奇,觉得祖母把寻常的食材竟也做得如此养眼又可口,功力实在是高。面前还有一小碟辣芥菜,香咸搭配,最是下饭。
不用说,这碗绿莹莹的荷叶粥便是今日食肆的“限量款”了。
果然,等她梳洗停当到前院时,就见店中坐了十几位等着喝荷叶粥的食客。
阿臻悄悄数了数,不多不少,刚好15位,她不免为后面的食客惋惜起来。
“小掌柜,劳烦问下,今日的荷叶粥还有吗?”
这时,阿臻看到一位看上去跟她阿娘年纪差不多的妇人走了进来——她脸色发白,额头上有一层细密的虚汗,走一步喘两下,应该是中暑了。
“啊?”阿臻赶忙将她搀到屋外廊下通风处坐着,心里犯了难:如果今日为她破了例,来日祖母的生意便会很难做;可若是不破例,她又有中暑晕厥的风险,这要怎么办呢?
思前想后,阿臻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婶娘莫急,荷叶粥没有了,但我可以单独为您煮一壶荷叶茶来。祖母说了,荷叶粥和荷叶茶的功效是一样的。您先稍坐。”
祖母正在后厨忙着呢,阿臻想试着独立处理一些事情,不然总靠着祖母庇护,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但她心中还是有点儿发怵,便又在言语间把祖母请出来给她兜底。
就在她忙前忙后时,早有热心的食客将这一切告知了祖母。
阿臻把荷叶茶煮好的同时,灶间另一口大锅里的绿豆汤也煮好了。祖母对阿臻说:“你有学厨的天分,知道举一反三,我很是欣慰。我看那位娘子随身带了个牛角水壶,应是赶路之人,给她装上一壶绿豆汤吧,这也是解暑良方。”
阿臻依言而行,那位缓过劲儿来的婶娘,临走前非要将她从大相国寺买的新鲜甜杏捧一捧给阿臻,只当是感谢。
“小掌柜一定要收下,若不是你,我今日怕要去趟医馆喽!”
阿臻看了一眼祖母,也就不再扭捏,接了过来。
春赏杏花,夏吃杏果。杏子又甜又软,这是食材的本味。可今日的杏子,阿臻吃到嘴里,却觉得比以往吃过的任何糖都还要甜上几分。
这日祖母做了一个决定,从小暑节气起,杏花食肆里的绿豆汤5文钱一碗,且每日不限量。当然,守在灶边一锅接一锅地熬绿豆汤的重担自然就落在阿臻身上啦!
7天后,阿爹雇的牛车便停在了杏花食肆门前,从车上卸下来六七个青皮绿纹的大西瓜。
不用祖母吩咐,阿臻便将它们放入装水的木桶里挑进后院,随便拿一个扔到水井里。等到晚上,她和祖母一人一张躺椅、一把蒲扇,坐在院中纳凉时,再把西瓜从水井里捞出来,一刀下去,露出红红的瓜瓤,咬一口,透心凉,暑气尽褪。再配上祖母做的冰镇桂圆蜜饯、无花果干等,解暑又解馋。阿臻想,再没有比边吃美食边数星星更有意思的夏天啦!
而食客们通常还是白天来店中吃饭,他们惊喜地发现,虽然每日主菜限量,但这些消夏的小食不限量,夏日一碗滚烫的热汤面或是羊肉汤吃完,再来一小碟切好的冰镇西瓜、一碗酒酿冰元子,便会欣然忘却酷暑的煎熬。
一整个夏天,新鲜的蔬果还是会由爹爹不定时地由乡下老宅往城里送。这样,杏花食肆的每日限量菜谱几乎不重样,桂花糯米藕吃了,清水煮毛豆吃了,麻油拌藕片也吃了,大伙儿便有气力为秋收奔忙。等到天凉好个秋时,才不会被萧瑟秋风一吹就倒,变成形销骨立的“纸片人”啦!
①望子:店铺前悬挂的招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