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的世界里,万物生光辉。花朵姹紫嫣红,幽香四溢;根茎坚韧挺拔,活力充沛;果实饱满鲜嫩,酸甜可口;青草顽强生长,苍翠茂盛。与中药结缘,意味着学无止境;以本草入药,方可知晓万物之意。在万物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选中了青蒿,并带着这青青蒿草,走向了世界。
《诗经·小雅》里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是她名字的来源。带着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屠呦呦一路成长,在1951年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并于1969年和青蒿相遇。
和青蒿相遇时,国内外正处于抗性疟蔓延、抗疟新药研发陷入瓶颈的困境中。在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屠呦呦被任命为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她从本草入手,开始探索,将收集到的2000多种方药编辑整理成以640种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要从640种药物中筛选出真正能够对抗疟疾的,困难重重。虽然屠呦呦也有过自我怀疑,但她未曾放弃。在经过300余次的筛选试验后,屠呦呦在古籍《肘后备急方》中得到灵感,她反复思索着古籍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开始了以青蒿为主的研究。
面对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境况,屠呦呦在简陋的设备室里没日没夜地进行着提纯实验,即便患病也仍旧坚持。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的实验中获得了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
有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成功之路才算走了一半,想要真正成功,临床试验才是重中之重。为了确保药物用于临床的安全性,作为组长的屠呦呦主动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和数名科研人员一起,住进了北京东直门医院,开始试药之路。虽然试药之路漫长而艰苦,但最终结果令人欣喜,发现了青蒿素。此后,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又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让人们意识到中医药的伟大,也让中国传统医药走出中华大地,在世界舞台上光芒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