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文化动力”理论研讨会综述

2024-08-02 00:00:00和亚飞郑菊蒙紫薇柴文静
党建 2024年7期

2024年6月18日,由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文化动力”理论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来自河南省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动力进行了深入研讨,系统阐发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实践伟力和价值意蕴。

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郑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许东升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一是要准确把握和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世界观方法论等,将其贯彻落实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二是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把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三是要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在紧扣主题主线中唱响时代凯歌,在担当使命任务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基于大历史观框架,分析了中华民族对西方现代化潮流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应对的历史进程,从哲学层面剖析了“西方中心论”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弊端,阐释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四重意蕴:一是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解构“西方中心论”,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二是破除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三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形态;四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破解古今中西文化之争,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国祚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思想文化领域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阐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极端重要地位。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本源性特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学深悟透力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于弘扬优良文风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升宣传工作本领,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伟力,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经过不懈努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承哲提出了大国崛起过程中四个方面的文化发展战略问题:一是关于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问题,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二是关于民族自信的问题,要在坚定“四个自信”中推进强国建设;三是关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问题,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四是关于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问题,要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话语体系中的主导性,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力,增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认同度。安阳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孔国庆重点关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现实呈现,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美丽星空”与“坚实大地”的“交响曲”。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一是要仰望星空,弄清楚为什么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二是要探赜星空,弄清楚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哪些实质精髓;三是要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把握其内在的理论品格和规律性认识,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现对现实工作的具体指导,达到“道”“术”“行”的统一。宣传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把握受众的特点做好分众传播,利用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做好学理阐释。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蒋桂芳认为,现代化不应该是见物不见人的现代化,而应该是随着物质世界现代化发展,人的精神世界同步充实丰满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点,每一个特点均包含了人的价值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理念之真、理想之善、境界之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脉,赋予了鲜明的文化内涵。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志强认为,农村现代化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推动农村现代化改革要抓住关键性问题。涉农院校要肩负起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担当,一是要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要扎根农村大地,扛起强农兴农的使命;三是要赓续农耕文化,加强耕读文化教育,培养扎根农业的新型农业企业家、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梅指出,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省情,河南省积极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以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农业大省统筹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为主题,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力度,推进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建设,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走出文化大省以文兴业的新路子,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信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国战以延安整风运动为例进行了学理阐释,认为延安整风运动开创了用整风方式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范例,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始终不渝地推进党的理论武装,构建与新时代伟大使命相适应的学习制度;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不断地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三是要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增强学习整顿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持之以恒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持续推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谋新局、开新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引。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理论研究的重大职能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责任,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特别是作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阵地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要提高政治站位、优化学术研究、完善思政课建设,切实担负起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战略职能。

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指出,推动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创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常态化学习、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科学化宣传、机制化贯彻上下足功夫,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走稳走深走实。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要加强学术研究,持之以恒围绕中心工作,提高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理论上的引领力、创新力、服务力和贡献力;三要创新内部管理,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郑小九指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从文化地理学视角来看,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地方的历史记忆和区域的群众智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将地名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弘扬和传承地域文化,推动地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互融通,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会萍从中医药类高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出发,以“两个结合”的理论视角,就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以何融入”的问题进行了学理阐释。中医药文化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与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把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发挥其特定的育人功效,对中医药类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卓越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寒孟雅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