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新发展

2024-08-02 00:00王风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3期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电视新闻采编业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以融合视角为切入点,全面剖析了电视新闻采编业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发展,揭示了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典型案例,本文揭示了融合采编模式在提升新闻内容质量、拓展传播渠道、增强受众互动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指出了在实践操作中需警惕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业务;融合视角;新闻采编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3.035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新闻传播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代表,电视新闻行业面临着来自数字化、网络化的巨大冲击。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电视新闻采编业务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和创新。融合视角的提出,为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更好地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本文旨在探讨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新发展,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1. 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特点

1.1 信息传播方式日趋丰富多样

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主要依赖于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信息载体。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的崛起,信息载体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采编技能,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工具,将信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1]。如通过运用大数据、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观众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新闻现场的紧张氛围。而数据可视化、图表等创新手段则能将复杂的信息和趋势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助力观众深入洞察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外延。

1.2 信息资源的海量化日益显著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每日,无数新闻事件、观点交锋、评论纷至沓来。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具备强大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能从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素材。同时新闻采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判断力,以甄别和评估来自不同渠道、呈现多元视角的信息,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与客观[2]。这意味着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求他们深入挖掘新闻事件本身,更要关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脉络和公众关注度,力求呈现更为全面、准确的新闻报道。

2. 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采编业务面临的挑战

2.1 新闻更新滞后,缺乏即时响应能力

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流程相对繁琐,从新闻线索的收集、核实到采访、编辑、播出,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这种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闻内容更新滞后,使得电视新闻在时效性方面无法与互联网媒体等新兴传播方式相抗衡。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电视新闻往往难以做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报道事件进展[3]。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对新闻关注度的提升,他们期望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然而受限于传统采编流程和传播方式,电视新闻往往无法满足公众的这一需求。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电视新闻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流程才能将新闻内容呈现给观众,而这段时间内,公众很可能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了相关信息,甚至可能比电视新闻更全面。这种情况削弱了电视新闻的吸引力和引导力,对其长远发展构成了威胁。

2.2 新闻传播与民众参与度相对不够

在传统电视新闻的框架下,新闻的制作过程往往缺乏与观众的深入交流,这使得电视新闻在传递信息时显得较为单调且易于带有主观色彩的倾向。电视新闻往往只挑选那些被认为关键且必不可少的事件进行报道,这种做法限制了观众的选择范围,同时也让他们感觉自己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不是积极地参与其中。新闻采编人员虽致力于捕捉民众的信息渴望并尽力回应,然而在传统框架内,他们的关注点往往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电视新闻采编团队难以直接获取观众的意见与指导,这限制了他们在工作上的持续优化[4]。然而,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下,电视新闻媒体的这一局限正逐渐演变为其前行的绊脚石。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期待日益增长,不仅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了更高要求,还期望在呈现形式上更加创新和吸引人。同时,他们越来越渴望能够积极参与到电视新闻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与新闻事件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中,融媒体崭露头角,成为新闻传播的崭新航道。电视新闻栏目纷纷涉足各大网络平台,搭建起与观众的互动桥梁,以此激发电视新闻的生命力,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2.3 新闻内容逐渐趋向同质化,缺乏多样性

随着媒体融合的加速推进,电视新闻采编业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平台,而是需要适应多种媒介形态,包括网络、社交媒体等。然而,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并没有带来新闻内容的多样化,反而使得新闻内容越来越趋于同质化[5]。一方面,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追求快速、准确的报道时,往往会选择那些具有普遍关注度和话题性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这些新闻事件往往具有相似的主题和内容,导致不同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高度的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相似,他们在选题、采访、编辑等环节也容易受到主观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导致新闻内容的同质化。新闻内容的同质化容易降低观众的观看兴趣和满意度,还可能对社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新闻是公众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如果新闻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就可能导致公众对社会的认知出现偏差和误解。

3. 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新发展策略

3.1 深入挖掘新闻要点与细节

在传统电视新闻采编模式下,记者们习惯于站在一个宏观的视角,全面而迅速的记者往往注重报道事件的概况和主流观点,而忽视了对新闻细节的深入挖掘。然而,这种方式往往忽略了新闻背后丰富的细节和深层次的故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观众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了解事件的表面,而是渴望深入探索其背后的背景、人物和现场细节。为适应这一变化,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将关注点从宏观转向微观,从整体走向细节,通过深入挖掘和精准呈现新闻细节,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立体的新闻体验,从而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说服力[6]。要实现这一目标,采编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采访功底。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事件发展的每个环节,注意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信息;或运用各种采访技巧和手段,如巧妙提问、耐心倾听、细致观察等,从不同角度获取全面、客观的信息。

在传播新闻信息时,新闻工作者需严谨把握细节的真实与鲜活度。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任何虚假或夸大的细节都可能会损害新闻的可信度,削弱新闻的信誉。因此采编人员在挖掘和呈现细节时,必须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比如,2023年11月29日,浙江电视台《今日聚焦》栏目对舟山普陀区的一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报道——“部分售药机闲置,便民服务缘何‘遇冷’?”报道揭示了当地送药上山服务点的自动售药机为何停止运营,通过详细的调查指出了售药机停运的现象,并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如设备维护不善、药品供应不稳定等。报道还通过采访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了售药机停运对居民生活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这种深入挖掘新闻细节的报道方式让观众全面了解了售药机停运的现状和影响,还引发了观众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7],从而提升了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地提高了观众的关注度和满意度。

3.2 提升电视新闻的深度与广度

为应对媒体生态的剧烈变化,电视新闻必须深化其内容,以满足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新闻内容深度方面,电视新闻应致力于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报道。这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事件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影响和趋势。要加强对复杂议题的分析和解读,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或通过引入专家学者的独到见解,增加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在新闻内容广度方面,电视新闻应积极拓展报道领域,打破传统局限。除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核心议题,还应将目光投向文化、科技、教育等多元领域,捕捉其最新动态。同时加强国际视野,及时报道国际重大事件和热点话题,为观众提供全球化的信息服务;或通过创新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段,如直播、短视频等,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参与,让他们成为电视新闻的忠实拥趸。

比如,湖南电视台《经视焦点》于2022年12月4日播出的特别节目,聚焦花垣县石栏镇,以“湘西花垣:山里娃洗上热水澡这个冬天一点也不冷”为题,深入报道了当地孩子们在严冬中享受热水澡的温馨场景,并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远变革与社会价值。报道强调,这一变化得益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能源供应等措施,使得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温暖的冬天;同时报道还通过对比过去的艰苦条件,突出了这一变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追求新闻报道深度方面,节目组深入当地进行实地探访和细致调查,了解了当地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和教育环境,揭示了贫困地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8]。而在拓展新闻内容广度方面,该报道关注当地的情况,将目光投向了整个湘西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类似的问题,积极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共同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3.3 新闻采编过程需机智应对变化,捕捉新闻事件线索

在瞬息万变的新闻世界里,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机智应对的能力。无论是突发事件、社会热点、国际形势还是民生百态,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千变万化。为紧跟时事动态,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采编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并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面对海量信息,如何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抓住事件的核心要点,是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这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他们善于分析、判断和提炼信息,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新闻线索,提炼出最具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新闻报道。比如,2024年02月27日,江苏电视台《早安江苏》栏目聚焦徐州邳州,独家报道了当地盛大开业的“元宵节‘人才夜市’”。此次夜市为求职者提供了超过1200个岗位机会,更展现了政府与企业联手推动就业的积极态势。通过这一窗口,观众得以一窥当前的就业风貌,以及相关各方为缓解就业压力所付出的切实努力。在报道的背后,采编团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提炼出核心要义,如参与企业的多样性、岗位供给的丰富度以及薪资待遇的竞争力等,为广大观众提供了宝贵的决XATtcdULU68bURdqQF2fLCoNwfitlxCH2XLYsNAiyyo=策参考。

3.4 利用媒体发展之势,推动采编领域的革新与突破

作为传统媒体的佼佼者,电视新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力量,实现自我革新与突破。采编人员应敏锐洞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对电视新闻带来的深远影响,积极拥抱变革,探索新的报道手段和工具,通过大数据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受众需求,实现内容的个性化推送;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则有助于提升采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电视平台,而是应向互联网、移动端、社交媒体等多元化渠道拓展,通过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打破时空限制,让信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同时,内容创新和形式多样性也是电视新闻赢得受众喜爱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比如,河南电视台《大象新闻》在2023年10月23日的报道中,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思维。通过传统电视节目传递了“河北所有地市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的新闻,还巧妙地运用新媒体平台,以多维度、多层次的方式深入报道,并在社交媒体上积极互动,发布引人入胜的图文消息和短视频,吸引观众的目光;同时精心打造专题网页,为观众提供全面的政策解读和数据分析,满足观众的需求。这种综合性的报道方式可以有效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同时还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4. 结束语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通过深入挖掘新闻要点与细节、提升电视新闻的深度与广度、新闻采编过程需机智应对变化,捕捉新闻事件线索以及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等策略的实施,电视新闻采编业务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展望未来,电视新闻采编业务应继续探索创新的发展路径,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平台,以更加优质的新闻内容服务于广大观众。同时,也应关注行业发展的长远趋势,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大玮.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2(03):45-47.

[2]郝润平.电视新闻采编技巧探讨研究[J].记者摇篮,2023(06):144-146.

[3]胡剑玮.媒介融合新闻采编特点分析[J].中国报业,2020(04):95-96.

[4]马彩英.微探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记者的采编策划创新[J].新闻传播,2023(07):77-79.

[5]徐智."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及应用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07):185-187.

[6]相华.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业务产生的影响分析[J].新闻传播,2023(14):142-144.

[7]武翠琴.新媒体视角下电视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分析[J].传播力研究,2020,4(08):103,105.

[8]李靓.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策略[J].今传媒,2023,31(04):48-51.

作者简介: 王风喜(1978—),男,河南鹤壁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电视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