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研究

2024-08-02 00:00李维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3期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媒体融合”这一全新概念的诞生和实践。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的生产方式、传播路径以及受众接收习惯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也随之面临转型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首先阐述了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必要性,然后深入探讨了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就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3.031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已从理念走向现实,表现为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多层面的深度融合。这要求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传统的采编技能,更要掌握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的信息采集与传播技巧,以适应新的媒体生态。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从单一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满足多元需求的内容创作者、社区引导者和公众对话者,以提升新闻服务的质量和影响力。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问题,以期为电视新闻记者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必要性

1.1 媒体融合背景概述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指在数字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不同类型的媒体平台、内容形式、传播渠道、业务模式乃至组织结构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整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新型媒体生态系统。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空间限制,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范围,为媒体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现代社会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个性化、碎片化、实时化的特点,对新闻内容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深度化。媒体融合通过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服务,满足了受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信息需求。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市场压力,传统媒体行业积极寻求转型升级,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外部合作联盟、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主动融入媒体融合大潮,实现自我更新与价值重塑。这一现象是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传媒行业深度变革的必然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社会影响[1]。

1.2 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必要性

1.2.1 适应技术变迁,提升信息采集与传播效能

媒体融合环境下,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掌握并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如社交媒体监测、数据分析工具、无人机拍摄、直播设备等,以提高新闻采集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进行新闻报道,通过多平台发布、互动分享等方式,提升新闻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影响力,满足受众在不同场景下的信息获取需求。

1.2.2 响应受众需求变化,强化用户导向意识

随着受众媒体消费行为的个性化、社交化、移动化趋势明显,电视新闻记者不能再单纯扮演“传声筒”的角色,而应转变为“用户服务员”。他们需要深入了解受众的兴趣偏好、信息需求、参与意愿,运用用户画像、数据挖掘等手段进行精准内容创作与推送,同时通过在线互动、社区运营、用户生成内容等方式,增强与受众的连接,提升新闻服务的贴近性与满意度。

1.2.3 顺应业态创新趋势,拓展专业技能与跨界能力

媒体融合催生出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沉浸式新闻、直播新闻等多种新型报道形式,电视新闻记者需具备跨媒体、跨领域的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他们不仅需要精于文字表达,还要能驾驭影像叙事、数据解X1bBN1HjlGEI7soMe4+7jBbhcCyr8g+x9tjUUJQz+bo=析、视觉设计等多元技能;不仅需精通新闻采编,还要能理解并应用新媒体运营、品牌推广、项目管理等复合知识。这种角色转型有助于电视新闻记者紧跟行业前沿,推动电视新闻产品的创新与升级,提升电视新闻在全媒体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2]。

2. 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机遇

媒体融合打破了传统电视新闻的边界,为记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职业舞台。他们可以跨平台、跨终端进行内容创作与发布,参与到网络视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元化的新闻产品制作中,从而提升个人知名度,扩大职业影响力。在媒体融合环境中,电视新闻记者可以通过实时互动、社区运营、用户反馈等方式,直接与受众建立紧密联系,了解受众需求,引导舆论走向,提升新闻报道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这种深度互动不仅有助于提升新闻质量,也有助于塑造记者的专业形象,提升公众对其的信任度。此外,激发创新思维与跨界能力。媒体融合推动了新闻业态的创新,如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直播新闻等新兴报道形式不断涌现。电视新闻记者有机会学习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发挥创意,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这有利于提升其专业素养,丰富其职业技能,使他们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2.2 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挑战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如数据分析、编程、多媒体制作、直播技术等新技能,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新闻采编工作。这对记者的知识更新速度、学习能力及技术适应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来源丰富多样,受众注意力分散,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挖掘有价值的故事,制作出吸引眼球、引发共鸣的新闻内容,对记者的选题策划、深度报道、故事讲述等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挑战。在开放、即时、互动的媒体环境中,记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新闻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他们需要在追求时效、吸引流量的同时,坚守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遵守版权法规、隐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好与受众、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确保新闻报道合法合规,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声誉[3]。

3. 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建议

3.1 技术能力升级,培养用户思维

电视新闻记者应积极进行技术能力升级。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他们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类新兴技术,如数字影像处理技术,以提升新闻视频的视觉效果与表现力;数据分析技术,用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数据规律,辅助新闻选题与报道决策;社交媒体运营技能,使记者能有效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新闻推广与用户互动。同时,记者还应熟悉各类融媒体平台的操作与应用,如短视频制作平台,以适应短平快的移动阅读习惯;直播报道工具,实时传递现场信息,增强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H5交互设计技术,创作富媒体、互动性强的新闻产品,提升用户体验。电视新闻记者应着力培养用户思维。在信息过剩的时代,用户的选择余地极大,新闻生产必须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记者需深入理解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如阅读时间、设备偏好、信息获取渠道等,以便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平台上推送新闻;研究用户的兴趣偏好,如关注领域、热点话题、情感倾向等,以制定更符合用户口味的新闻选题与报道角度;洞察用户的价值取向,如社会责任感、公正公平诉求、生活美学追求等,确保新闻内容既能满足用户的资讯需求,又能触动其深层价值观。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手段,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使新闻选题、策划、制作及分发的全过程始终从用户视角出发,提供更具针对性、吸引力和价值的内容服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对新闻品牌的黏性与忠诚度。

3.2 互动能力提升,掌握跨域知识

电视新闻记者应着力提升互动能力,实现从传统单向传播者向双向乃至多向交流者的角色转变。在媒体融合环境下,记者应主动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直播互动等数字化工具,与用户进行实时、直接的交流互动。这包括发布新闻后及时查看并回复用户评论,解答用户对新闻内容的疑问,收集用户对报道的反馈意见,引导公众对热点事件进行理性、建设性的讨论,通过真诚、有效的沟通,建立起与用户的深度连接。此外,记者还应巧妙运用各类互动元素丰富新闻形式,如设置投票环节让读者表达观点,发起问卷调查以深入了解用户态度,组织话题讨论引发社群热议等,这些举措不仅能提升新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能增强用户的参与感,扩大新闻的影响力。电视新闻记者需致力于跨域知识的深造,以应对新闻报道领域日益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记者不仅要精通新闻采写的基本功,还要广泛涉猎并深入理解相关专业知识,如经济理论有助于解析财经新闻背后的市场逻辑;法律知识有助于准确把握社会法制新闻的法理依据;科技素养有助于清晰传达科技创新的内涵与影响;国际关系知识有助于在全球视野下解读时政要闻。同时,学习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理论,有助于记者更深刻地理解受众心理,优化传播策略,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广度。此外,关注全球新闻动态,培养国际视野,是记者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报道需求,准确把握世界脉搏,为国内受众提供全球视角新闻解读的重要前提。通过不断拓宽知识视野,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储备与更新,电视新闻记者将能够更好地驾驭复杂多元的新闻题材,提升报道的专业性与权威性,满足公众对高品质新闻内容的需求。

3.3 创新激励构建,优化团队协作

新闻机构应当构建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以鼓励电视新闻记者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创新。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一是设立创新项目基金,为记者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用于试验新的报道手法、技术应用或内容形式,降低创新风险,保障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举办创新大赛,设定明确的主题与规则,鼓励记者提交创新提案或作品,通过竞争机制激发创新灵感,选拔并推广优秀创新案例;三是提供创新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或成功创新者进行授课或分享,提升记者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传授创新方法与技巧。同时,对于那些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创新案例,新闻机构应给予公开表彰与实质性奖励,如晋升机会、奖金激励等,以此树立创新标杆,营造鼓励尝试、包容失败、崇尚创新的良好工作氛围。面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工作需求,电视新闻记者应积极优化团队协作方式,与设计师、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跨专业角色紧密协作,共同打造高质量的融媒体新闻产品。具体而言,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部门壁垒,构建灵活、高效的跨职能项目团队,确保各专业人才能在同一平台上无缝对接,协同作战。记者应学会适应这种新型工作模式,提升跨领域沟通能力,懂得用对方熟悉的语言阐述自己的需求或观点,尊重并理解不同专业角色的工作特点与挑战,寻求共识,解决问题。此外,团队成员间应充分共享资源,包括信息、技能、工具等,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整体工作效率。通过高效的团队协作,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能汲取其他专业领域的智慧与力量,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与内涵,还能在协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为应对未来媒体环境的持续变化做好准备[4]。

3.4 坚守职业道德,强化法规意识

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始终坚守新闻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这是其职业身份的根本所在,也是维护新闻行业公信力和社会责任的关键。无论媒体环境如何变化,记者都应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独立的原则,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与可信度[5]。坚决抵制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违背新闻伦理的行为,对任何试图干扰新闻独立性、破坏新闻真实性的外部压力说“不”。同时,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版权法规,合理合法使用素材,不得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在采访过程中,严格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权,不得泄露非公开个人信息,除非得到当事人明确同意或法律规定允许。秉持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新闻报道推动社会进步,增进公共福祉。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多样的传播手段,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强化法规意识,确保新闻采编发布的合法性。这要求记者系统学习并深入理解与新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著作权法》等,熟知网络信息发布、数据安全、版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实际工作中,记者要特别注意避免侵犯他人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谨慎处理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画面、文字,尊重被报道对象的人格尊严。同时,对涉密、涉政、涉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更要保持高度警惕,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不得擅自发布未经核实或可能引发不良后果的信息,确保新闻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进行。通过强化法规意识,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能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保护自身及所在机构免受法律纠纷困扰,还能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准与社会认可度,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4. 结束语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不仅是适应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还是推动新闻事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本研究通过对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深度剖析,揭示了他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展现出的主动适应、积极求变的精神风貌,以及在新角色中所承担的多重使命与责任。目前,电视新闻记者已经从单一的视听信息采集者转变为跨平台的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他们不仅熟练运用传统电视媒体的报道手法,还积极掌握新媒体技术,通过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与互动手段,实现新闻信息在不同媒介平台上的有效流转与精准触达,满足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这一转变凸显了电视新闻记者与时俱进的技术素养与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媒体融合浪潮中始终保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爱军.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分析[J].记者摇篮,2019(02):69-70.

[2]李连忠.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思考[J].科技传播,2019,11(22):30-31.

[3]吕倩.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2):158-160.

[4]王祎楠.新闻记者如何面对融媒体环境中的挑战[J].青年记者,2019(05):57-58.

[5]晋兰.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路径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