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究

2024-08-01 00:00:00刘艳伟
考试周刊 2024年25期

作者简介:刘艳伟(1977~),女,汉族,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摘 要:生命教育对形成幼儿积极人生观意义重大。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幼儿园要创设生命教育活动的育人环境,营造自然的生命教育环境,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要提供创设生命教育的教师资源,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提高教师生命教育技能。加强对生命教育活动设计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生命教育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活动设计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生命教育;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159-04

科学引导幼儿对生命进行理解和认知,把握好生命教育的启蒙阶段,才能科学把握生命教育的价值,促进生命教育的发展。最近几年,孩子们也开始对生命的源头有了思考,生命教育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 幼儿园要创设生命教育活动的育人环境

(一)营造自然的生命教育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隐性教育作用。它不但能给予幼儿美的感受,还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因此,将生命教育元素及环境材料布置在走廊、活动室中,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

幼儿园可以在公共区域、班级区角布置相关学习环境,提高幼儿生命意识的启发。在建构区中摆放一些植物,并开展种植活动,体验种子的生长历程。“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在幼儿园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与自然亲近,感受大自然的多彩,到幼儿园的种植园和养殖园认识不一样的动植物,通过理解与认知来引导他们有意识地保护动植物,并教他们如何更好地培育动植物。通过保护花朵和树木,对大自然产生美好的情怀,养成爱惜树木花草的好习惯,同时借助此次活动,使得幼儿懂得生命的美好。如在阅读区摆放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我们的身体》《菲菲出生了》《一粒种子的旅行》《红绿灯眨眼睛》等。另外,设置“生命的奥秘”主题墙:第一部分“我从哪里来”,感受生命变化的过程和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切身体验,更好地理解母亲孕育的不易,由小朋友亲手制作的花朵感恩母亲辛苦孕育自己。第二部分“身体的秘密”,通过图文形式了解人的身体的构造。最后一部分“疾病与健康”,人的生命就像一个大城堡,城堡里住着很多细胞,它们每天都在与细菌战斗,如果小朋友们想要细胞战胜,细菌消失,我们就要学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那如何照顾我们的身体呢?可以让小朋友用绘画的方式告诉大家:吃健康的食物、吃水果、早睡早起、多运动。教师也应该将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展现出来,使幼儿在体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萌发。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社区本身特征,营造幼儿园环境,利用当地资源,开发以幼儿园为基础的课程,从生命教育活动中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种环境的价值。通过墙壁画、放置的物品、玩具等,例如一些防火防灾的逃生宣传画、一些小植物等,可以做成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用这种潜移默化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感官的刺激,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环境创设理念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设生命教育的环境,萌发幼儿的生命意识。

(二)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都不可代替的部分,家长的说话、行为等都对幼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将家长引入其中,能够将生命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还能够增强家长在这方面的认识。此外,在让家长参与其中的同时,也可以为幼儿园的活动提供资源和帮助,对活动效果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在进行生命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如大班的主题活动“我的成长记录”,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其中,由家长提供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照片、衣服、玩具等,并且讲述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从这次的活动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从自己的身上感受到生命的发展历程。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中更好地体会了生命的美好。在幼儿园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资源,带领幼儿参观社区的植物,观看自己准备的植物图片资料并且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等,综合利用多种资源,让幼儿能够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和感受,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 幼儿园要提供创设生命教育的教师资源

(一)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

1. 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活动设计的主导者,他们对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教师作为积极的参与者,需要明确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并秉持热爱生活的理念进行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必要保障是教师本身的知识提升。其次,特别是对具有生命教育理念的青年教师,幼儿园有必要组织专业的培训。唯有当幼儿园教师对生命教育理念有很好的理解时,才会更有利于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同时,幼儿园所构建的主题活动需要契合幼儿心理接受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特殊要求。

2. 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生命教育知识

教师完备的知识体系是幼儿生命教育开展的前提。假如教师缺乏生命教育的知识,则教师可能对生命教育有偏见或误解。过时的生命教育知识很难增强幼儿的生命教育意识,难以养成对生命的爱护,保护并尊重生命的行为。所以教师必须学习日常生命教育的知识,以加深幼儿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以阅读与生命有关的读物,并借助阅读这方面的读物,使教师了解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树立正确生命观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如此教师才更愿意拥有更加专业的生命教育知识。然后,幼儿园需要提供关于生命教育知识的训练,不妨定期约请相关教师参加训练。帮助教师意识到素质教育与生命教育存在本质的不同,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表明了拥有生命教育素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还可以阅读有关生命教育的绘本,例如《飞吧,蒲公英》《花婆婆》《活了100万次的猫》等绘本。

(二)提高教师生命教育技能

加强教师的实践培训,幼儿园里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践培训,以现场参与的方式理解生命教育的知识,提供关于生命教育知识的训练,组织更多的教师“走出去”并拓宽他们的生命教育视野,这可以提升教师的创造力,并在生命教育中更多地“引进来”。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技能,教师生命教育技能的提高,需要提供相关训练机会,带领教师们不断实践、演练。

三、 加强对生命教育活动设计的教学研究

作为教师,需要认真负责,采取行动,更好地完成工作,在设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时赶上时代的主题,并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展开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幼儿园活动设计指的是幼儿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整合教育资源,通过与幼儿互动,实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

所以教师不仅要着重于提高他们的活动设计能力,而且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但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设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根据此情况,笔者希望通过下面的研究,为教师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提供参考。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方面

第一,活动目标的设计应注重系统化。活动目标的设计应该将幼儿的生命认知、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巧妙联系。幼儿在感知事物时,通常是对具有直观形象的图像进行感知。幼儿园活动设计指的是幼儿园教师提前设计的相应教育活动过程。

因此,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关注这一特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他们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对生命教育而言,它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应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引起重视。

第二,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具有适宜性。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目标是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在设定生命教育活动目标时要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匹配。生命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伴随幼儿的成长,他们的生命认知和生命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展现了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入手,依据幼儿园的真实状况,设计适合各年龄段特点的可行的生命教育目标,促进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发展。比如,针对每个年龄段的活动目标设计进行具体分析,在小班多是亲近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美,并了解花卉和动物以及树木的特点,产生对美好生命的渴望;中班多是需要提前了解自然动植物的特点与其环境的联系、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并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自然的观念。大班则需要更好地了解动植物的特点以及它们形成的相互关系,敬畏生命和自然,产生生命意识,并养成保护生命的好习惯。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方面

第一,活动过程的设计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时,需要明确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体。生命教育活动的设计,需要对生命教育活动的内容、特点以及幼儿已有的经验引起重视,尤其是要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注重教育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个性与差异,形成有效的互动,共同感知生命的传奇。

第二,活动过程的设计应注重趣味性。首先,在导入课堂活动时,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如猜谜语、读儿歌、讲故事、游戏等。用以体现教学的趣味性。从幼儿的思维来看,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所以,生命教学活动应该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感受生命的意识、培养幼儿的保护行为。

(三)活动方法的设计方面

第一,丰富活动设计的方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不同于其他的活动,单一的讲授法或者问答法,不能很好的使活动达到预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实施主要依靠活动来完成,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后,教师引导幼儿来思考。首先,可以在活动中增加角色扮演法。比如,大班生命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将一只手摆在身后,只用一只手穿衣服、穿鞋、吃饭,并且将体会到的感觉与班内幼儿作一定的分享。这样的教育情景,让幼儿亲身体验,自然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其次,也可以使用交流讨论法。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让幼儿进行讨论。以4~5名幼儿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教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不断走动,聆听小组讨论情况,适当地加入讨论中以便引导;集体讨论则是接近于问答的教学方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自由举手回答,这种方式便于教师把握整体讨论话题的走向。最后,在进行生命主题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即兴采用随机教育方法,在发现幼儿对某一方面事情有兴趣的时候抓住机会进行相关内容的探索,从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小动物都会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作为切入点,引起幼儿兴趣,利用植物种子、蚕或者其他小动物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过程,把生命教育主题引入其中,让他们通过其他生物的成长历程来体会生命的意义。

第二,适当增加游戏法。相比于活动上教师的讲授,幼儿更愿意参与到游戏中,他们对游戏有着本能的喜爱,所以把一定的教育内容结合到游戏中,不但能够增加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在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中,适当地利用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站在角色的立场上体验角色的感受,体验角色的生命过程、情感态度。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预定的活动设计,引导幼儿认识生命从孕育到最终成长再到死亡的过程,并在过程中注意让幼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体会生命的宝贵,从而逐渐萌发出正确的生命观。这样的活动方式能够让幼儿通过游戏亲身体验生命的历程,感受其内涵,其最终产生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单一的讲述。所以游戏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生命主题教育的成效。

(四)活动设计的延伸方面

第一,延伸到行为实践中。幼儿园既要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又要在幼儿的实践中纳入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以实现活动知识与行为相结合的成效。例如,在一个大型的“保护花草树木”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花草树木的名字和特征演示出来,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在帮助幼儿识记的同时,介绍树木花草的功能。然后展示被毁坏的树木花草的照片,以鼓励儿童保护周围的树木花草。在后续的延伸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实际演练活动,给他们带来小铁锹和水桶,给社区和幼儿园的植物除草,浇水,为植物们贴上保护的符号。借助延伸设计,生命教育活动的内容将得到扩展。幼儿阶段的生命教育必须是珍爱生命的、尊重幼儿的、回归生活的与充满人文关怀的。

(五)活动评价的设计方面

第一,评价时要注重全面性。幼儿教师在评价时,不能只重视活动目标的评价,也应该注意到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的评价。活动内容评价可以从内容的选择与目标的一致性,活动布局的合理方面,与幼儿发展的符合程度来考虑。活动方法可以从是否选取了能够吸引幼儿注意的方法,方法的选择是否可以随着活动进程而变化这两方面来考虑。

第二,教师要加强自我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在反思中,不断地总结自己设计的教育活动,有哪些地方是成功的,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等,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实践、再反思,可以提高幼儿教师设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和实施活动的能力。

第三,评价的方法应该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有利于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评价的方法时,要重视方法的多元化,比如,可以用观察法、谈话法、提问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为幼儿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在保教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开展的以生命意义为主题的教育形式。对幼儿园来说,幼儿园生命教育作为健康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与幼儿动手动脑了解人类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积累和耐心可以使幼儿的生命意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品质。

四、 结论

对幼儿开展生命起源教育,开展奇妙的生命教育,开展生命的历程教育,开展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教育,从而让幼儿通过生命教育对自己的生命更加珍惜,对他人的生命更加敬畏,自我情感品质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晶莹.试论当今幼儿生命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4(6):38-39.

[2]朱家雄,高敬.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

[3]赵敏晅.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4]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谭娟.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

[6]余萍.幼儿生命教育的价值及实施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222-223.

[7]肖建秀,刘丁玉.浅析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基于园方和家长的视角[J].学园,2015(2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