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问

2024-08-01 00:00张爱国
微型小说月报 2024年7期

清明的雨细如丝,落在身上,润滑惬意。

池州百姓一大早就倾城而出,去平天湖和秋浦河垂钓泛舟的,到江边寻春沐风的,上齐山踏青探幽的。杜牧先是骑马,东南西北、城里城外地跑和看,后来索性弃马,步行汇入向齐山的人流。

齐山不高,平缓曲折的白沙小路上,男女老少,打伞的、披蓑的、戴笠的、光着头的,低声漫语或前呼后应,一个个喜滋滋乐开颜。杜牧有些庆幸,月前,当朝廷让他到池州来做刺史时,他还不乐意,因为他听说池州偏僻闭塞,贫瘠落后。现在看来,耳听确实为虚。

“定要干一番大事,有一番大作为……”杜牧暗暗地想。

“听说刺史大人任满,回迁京城,可是事实?”走在杜牧前面的是两位乡绅模样的老者,身骨硬朗,一边攀阶,一边攀谈,“对了姜兄,刺史大人姓啥来着?”

“姓秦。”另一个答道,“嗐!秦大人离任,对我池州乃大损失啊。”

“是啊姜兄,还能留下秦大人吗?”

“晚啦芮兄,秦大人前日已经离去,新任刺史也到了。唉!我池州百姓能有今日,得感谢秦大人啊!”说着,二人坐到路边亭子里,还掏出一壶酒和一包熟花生米,边喝边吃边聊。

杜牧跟着坐到一旁,施礼问道:“二位老先生,恕在下唐突,想听听这秦大人为池州和百姓都做了哪些大事。”

“哦,新来的吧?”姜姓老者看一眼杜牧,回礼道,“外乡客,秦大人在我池州三年,一件事也没做,遑论大事。”

“老先生说笑。有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者,方能让百姓惦记和感念。不做事,何来造福?”杜牧再施礼,“在下愚钝,请二位指教。”

“没错,做事方能造福。但是,乱做事做坏事呢?”姜姓老者喝一口酒,“前几任刺史都做事,多做事,结果呢?除了饱了肥了他们自己,就是给我池州留下一地狼藉和被搜刮折腾得一贫如洗的百姓。秦大人呢?三年来任由百姓产出收入,百姓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故而才有我池州百姓今日的富足和乐。”

“外乡客不知,如今的大唐,不做事之官、百姓感觉不到之官,才是好官。”芮姓老者接过话,轻轻一叹,“我听闻新来的刺史大人姓杜,是诗人,喜好山水。唉,只要他不做事,哪怕天天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我池州百姓也乐意供奉……”

杜牧想起自己刚刚还想着要在池州大有作为的暗誓,不由心虚,急忙告别,匆匆下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摇头晃脑地叫着。

“娃子,念的哪家诗啊?”杜牧笑着走过去,“知道谁写的吗?”

牧童看一眼杜牧,调皮地说:“你管我念谁的诗。你是谁?”

杜牧看看四下无人,笑道:“告诉你,这诗是我写的。我啊,是你们这儿新来的大官。”

“你写的?吹吧!”牧童往牛背上一躺,拍手蹬脚,“就你还是大官?哈哈……”

“我为何就不能是大官?”

“书塾里的先生说了,大官是不让我们看见的。”牧童忽然从牛背上坐起,手指杜牧,瞪着眼,“如果你真是大官,我敢保证,就一定不是好官!”

“嗯?为何我不是好官?”杜牧十分吃惊。

“我老早就看见你在亭子里找人扯闲篇,现在又来找我扯。我是放牛的,扯闲篇牛也能吃饱,可你呢?事做了吗?”牧童看上去很生气,“不做事,还能是好官?”

两位老者刚才说不做事就是好官,这牧童却反将过来,到底何意啊?杜牧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赶紧岔开话题,指着一处茂盛的草说:“娃子,你看那边的草多好,把牛引过去啊。”

“看来你还真是个当大官的。”牧童坐在牛背上盯着杜牧看,点头冷笑着说,“先生也说过,当大官的人,就是啥都不知道的人。”

杜牧已经喜欢上这个牧童,扑哧一笑道:“这又是为何呢?”

“草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哪里好,哪里孬,牛最清楚。”牧童竟然显出痛苦的神情,“人认为是好草,对牛来说往往就是孬草。所以,人一管牛,牛就倒霉咯,就只能吃孬草咯。不和你说啦,给我爹打酒去咯!”

“哪里有酒?”杜牧似乎豁然开朗,不由得也想喝几杯,“哪里有酒家?”

“看看,我说你啥都不知道吧,连哪里有酒家都不知道。”牧童很同情的样子,站到牛背上,向西北方一指,“那里,杏花村,都是酒家……”

“幸好出来这一趟……”去往杏花村的路上,看着纷纷扬扬的雨和络绎不绝的人,杜牧会心一笑,轻声念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选自《小说月刊》

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