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工作者,而是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和创造视觉形象,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鉴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其成长为热爱生活并具有创造美好生活愿望及能力的时代新人。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师要认真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趣味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在课前导入环节、课堂教学环节、课后延伸环节积极创新美术教育方式,以此打造高效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导入;延伸;趣味性;个性化;科学性;实践性;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0-0109-04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以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内容为主,不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充满趣味性的美术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探究美术知识的积极性,其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发展受限。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用有趣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收获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美术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积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1.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新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并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在美术学科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创新,积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学习效率的逐步提升[1]。在美术创新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实现创新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的提升,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2.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使美术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是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绘画、欣赏艺术作品或者制作手工作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美,并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美术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情感认知,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美术创新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喜好等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掌握美术知识。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创作、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激发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动力[2]。
4.有助于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美术教育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并尝试创造美,还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其树立学习信心,形成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一方面,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时,就会形成有别于平常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创造美的过程也是表达自我的过程,当完成一件作品后,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树立学习信心。可见,美术教学创新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1.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创新美术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设计美术教学方案时,教师要注重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并实现高效学习。
2.个性化原则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效率与质量达到理想状态。另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整,使教学活动更契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3.科学性原则
在美术创新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实现高效吸收。
4.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来了解相关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以此掌握绘画技巧,拓展思维,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创新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向和学习方式。
5.互动性原则
为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实践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种创新的美术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其在思维碰撞中实现对美术知识的深度学习。
1.创新美术教学导入环节
美术教学的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导入环节的创新策略具体如下。
(1)利用故事创设良好导入情境。学生具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对各种内容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为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契合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于故事情境中高效学习新知识[4]。例如,在教学“我和动物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的好朋友都有谁?”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可挑选几个学生回答,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有没有人与小动物做朋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可讲一个自己与小动物相处的故事,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把内容讲述得具体而完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之后邀请学生来讲一讲自己与小动物相处的故事。这样,借助生活化元素,既可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拉近学生与美术课程之间的距离,还可顺利完成对学生的教学引导,使学生沉浸其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利用数字科技创设生动、形象的导入情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在美术教学导入环节利用和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5]。为此,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提前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使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形成直观感受。
(3)利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充满兴趣。在美术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例如,在教学“皮影戏”一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喜欢的故事,提前准备相应皮影以及表演游戏所需的幕布、灯光设备等,然后挑选两三个学生到讲台上试一试,以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对皮影戏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可把班级中的学生按照能力进行搭配式分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皮影形象创作表演内容,并选出适合操作皮影、适合配音的人。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还兼任打分员,表演结束后,看哪个小组表现更优异、得分更多。以游戏导入新知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皮影戏的魅力,积极且主动地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4)利用声音创设别致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一些声音来创设别具一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学习[6]。例如,在教学“我设计的车”时,教师可使用电子设备播放汽车、火车、飞机、摩托车等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倾听,并回答听到的是哪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教师还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不同的交通工具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与探索中。
2.创新美术课堂教学环节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以积极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基于学生学情设计个性化教学方式。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天赋、成长环境及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在美术知识基础、美术学习能力、美术学习表现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鉴于这一情况,为使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入理解,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摒弃“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要[7]。例如,在教学“冷色与暖色”一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喜欢绘画的学生,引导其用手中的画笔进行描绘,用以表现色彩的美;对喜欢做手工的学生,指导其通过设计、制作小衣服或风筝、脸谱等来感受不同色彩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及所呈现的美;对喜欢观察的学生,鼓励其观察现实生活中各种色彩的不同特点以及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并通过文字或者语言进行描述。可见,合适的教学方式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其在个性化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2)深度学习目标的细化和实施。深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并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美术教材,对相似的元素进行有效组合,设计系统的教学框架,并制定适合于学生的教学目标,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旧知识开展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知识体系,实现深度学习。具体来讲,教师可以相关主题为核心,将有关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串联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框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相关内容,并通过反思、归纳、总结等方式,建立知识体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链接[8]。例如,在教学“水墨画动物”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把之前所学的“水墨游戏”“水墨画树”等部分知识点串联到一起,引导学生在回忆学过的水墨画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新知识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分析、总结和实践等活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创作一幅有关动物的水墨画,并体现出小动物的生活环境。这样的学习任务不仅可使学生深入探究相关知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3)合作学习项目的创意设计和实施。新课标提倡教师采用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喜好和接受能力来设计具有新奇感的学习项目,以激发学生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并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项目的研究。在以合作方式探索学习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并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密切观察各小组的合作动态,并根据不同小组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借助这种教学方式营造的充满活力、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美术创作能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园林”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南北方园林的建造特色分析和展示”学习项目,把班级学生按一定标准划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园林进行研究,并指导学生收集所选择园林的资料,用以了解其历史、特点、设计元素等。在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绘制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或制作手工作品,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园林之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可了解中国园林文化,还可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如何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可见,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讲不仅有趣,还能有效提高综合素质,以此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3.创新美术课后延伸环节
高效的教学活动需要课堂教学与课后延伸的有效结合。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可系统地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打下基础。而课后延伸则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利用数字科技开展自主创作。教师可根据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具有创意的课后创作活动,让学生利用数字艺术软件或在线创作工具,根据自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行自主创作,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现代建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并掌握基本的建筑绘画技巧,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下利用数字软件设计一座具有创意的现代建筑。可见,数字科技的应用不仅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还可使美术创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2)组织实地考察与体验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体验活动,即将美术课堂延伸到户外,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工坊等场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实地考察与体验活动自主创作一幅绘画作品,或者撰写一篇观后感,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课后创新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创新教育方式的必要性,并遵循趣味性、个性化、科学性、实践性和互动性的原则,从打造多样化的导入环节入手,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并结合不同形式的课后延伸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中丰富美术知识积累,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有英.不落一窠臼,纵行粉墨间———浅析如何围绕美术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21(12):146-147.
[2]张有英,李风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浅析如何丰富小学美术课堂内容[J].美术教育研究,2021(13):160-161.
[3]张睿.探究小学美术教学加强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26-127.
[4]汤小琴.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小学美术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0):164-165.
[5]王轶媛.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课堂优化教学的几点尝试[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170-171.
[6]胡文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20(18):157-158.
[7]曹蒙娜.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3(02):168-170.
[8]贾明敬.美育视角下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23(09):184-186.
Research on Innovating Art Education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rt Teaching
Huan Guoyong
(Jiangsu Province Taizhou City Xinghua City Xinsheng Center Primary School, Xinghua 225700,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art teaching is not to cultivate artists, but to guide students to perceive, understand, and create visual images, and in this process, improve their appreciation, observation,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so that they can grow into new generations who love life and have the desire and ability to create a better lif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rt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teaching,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interest, personalization, scientificity, practicality, and interactivity, actively innovate art education methods in the pre class introductio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ost class extension stages, in order to create efficient art classrooms and improve students’ artistic literac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art; innovation; import; extension; interest; personalization; scientificity; practicality; interactive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