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谱系”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探究

2024-08-01 00:00林树真
成才之路 2024年20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结晶,可为初中体育课程思想性建设提供宝贵教育资源和重要载体。精神谱系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契合课程育人发展之需、学科育人协同之需、精神血脉赓续之需。基于目前初中体育课程思想性建设存在的人文精神资源欠缺、道德根植方式过硬、品格培育向心不足等困境,文章提出转变观念、横纵设计,学科交融、内外延伸,内隐和外显方法应用,情感交融、智库构建等策略,以期提升精神谱系的融入成效,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初中体育;思想性建设;赓续;内隐;外显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0-010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2111)研究成果

增强课程的思想性,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是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新要求[1]。而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体育课程的思想性建设中,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包含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具体实践结晶[2],具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为民情怀、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等共性核心要义[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目前党史领域和学界热切关注的问题,专家学者纷纷展开多维度的探讨与研究。在精神谱系与教学融合方面,孙静认为应注重时代语境,将价值引领与生活践行相互融合,让精神血脉代代传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历史[4]。孙雪将精神谱系与高职思政课相融合,并提出在输入阶段要丰富知识储备,在消化阶段要加强内容转化,在输出阶段要创新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方式方法[5]。白杨、杨慧民等从“问题式融入”“专题式融入”“整体性融入”“链接式融入”着手,探究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高质量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路径[6]。目前,初中体育课程的思想性建设在人文渗透、道德根植、品格培育等方面存在不足,课程思政渗透较为薄弱,学生的体育品德获得感较低。精神谱系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为体育课程的思想性建设提供宝贵教学资源和重要载体,有助于拓宽体育课程的育人视野,延伸核心素养培养渠道,引导学生传承精神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成长为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养的优秀人才。

一、“精神谱系”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意蕴

1.契合课程育人发展之需

“强化育人导向”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因何,以何,如何高质、高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指向。就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而言,教师要基于“育人为本”理念,深化对学生品德培养的认识,并创新品德培育路径,切实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精神谱系融入初中体育课堂,可在全面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体育品德培育的资源和载体,真正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体育教学目标。这样,体育课堂就转化为学生精神培育的沃土,有助于精神谱系的落实、落小、落细。

2.契合学科育人协同之需

基于多学科“协同育人”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主体的教学价值,实现学科育人效能最大化,并积极探寻学科间的内在贯通机制,以提升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体育中考背景下,课堂教学内容倾向于知识、技能、体能,“以体育人、以体育心”的学科教育价值常常被忽视,导致学生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较低。精神谱系具有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其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并融合智育、美育、劳育等内容,可使学生更加立体、全面地学习精神谱系内容,同时发展体育精神,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3.契合精神血脉赓续之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7]。精神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识[8]。精神血脉的传承和赓续既需要学校创建涵养平台,也需要学科课程的融合设计和实践,以此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精神谱系包含的奋斗的力量、担当的力量、奉献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传播体育精神的良好氛围,从多渠道、多层面融入有关体育精神的元素,以精神谱系的融入促使学生赓续精神血脉。

二、“精神谱系”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而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其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形成的价值追求、精神风貌,具体可细分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等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体育品德培养存在如下问题。

1.人文精神资源欠缺

在体育学习中,有的学生存在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标准,且抗挫折能力较弱等情况[9]。因此,体育品德的培养非常关键。在体育品德中,体育精神涵盖超越自我、勇敢顽强、自尊自信等内容,其对于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需要强劲的人文精神资源和载体作为支撑。但初中体育教学在体育精神培育方面,却缺乏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内容的融入,只以竞争、征服等外显形式表现体育精神中的进取和超越等品质。另外,部分教师更重视客观成绩标准,忽视个人发展性评价,导致体育能力突出的学生成绩持续优秀,体育能力薄弱的学生常常投机取巧,甚至出现隐瞒、乱报成绩或篡改成绩等违背体育精神的情况。

2.道德根植方式过硬

初中生普遍存在心智尚未发育成熟、阅历较浅等情况,如果教师以讲授式开展体育道德教育,单向“灌输”知识和技能,就难以提高育人成效。体育品德培育不仅要植入竞赛章程、课堂秩序等硬性要求,还要融合柔性的引导等道德遵守举措,这是一项需要“软磨硬泡”的工程。基于此,在体育品德培养中,教师可将体育文化现象和道德教育中的同质性特征进行匹配,形成学生正确道德形态发展的动力能源,而精神谱系就是其中重要的资源载体。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常以主观理解的“能”或者“不能”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等体育品德,如课堂上不能讲话、排队要整齐、篮球比赛不能走步、掷实心球不能前掷等。其实,规则意识培养不能仅靠硬性要求,还要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提升学生对规则的认知体验感和价值认可度,并使其将这种认知实践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3.品格培育向心不足

体育是培养大局观念、担当精神、协作意识的有效载体。体育品格涵盖了团队观念、尊重对手、正确胜负观等内容,有助于改变学生的不良品行,如社会责任感缺失、以自我为中心等,使其具备应对新时代挑战的能力。但当前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重能力、轻品格”的现象,导致品格培育的向心不足。初中生较为敏感,自尊心较强,运动能力较为薄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心理,这与体育品格培育不完善、正确胜负观教育缺乏等也有一定关系。以正确胜负观培育为例,当学生输了比赛出现负面心理情绪时,部分教师、家长常以“不以成败论英雄”“胜负乃兵家常事”等给予安慰。其实,体育教学不仅包括怎么赢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面且有尊严地输,这也是体育品格教育的重要价值呈现。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当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思想性建设应推动品格教育回归课堂、塑造学生。

三、“精神谱系”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精神谱系”是百年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相继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精神具体形态的集合体。本文从整体研究这一视角出发,探寻精神谱系与初中体育教学的融合点,并结合实践困境、实践案例及教学内容,厘清精神谱系的具体内容和要义,梳理融合特质,探究融合实践策略。例如,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长征精神融入“田径:耐久跑”教学中,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融入“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女排精神融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工匠精神融入“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中等。

1.转变观念,横纵设计

基于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战略部署,体育课程要强化育人导向,加强思想性建设,这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而从核心素养中的体育品德培育角度而言,思想性建设要符合中国国情,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容,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在技能学练过程中和自我磨炼过程中的精神表现,以精神培养引导技能和体能的发展,促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全方位超越自我。同时,教师可将体育课程的精神内涵、思想价值等与精神谱系的具体内容相融合,形成横纵融合的实践范式。以“排球”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学习女排运动员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刻苦训练、精益求精的品质”作为教学目标,通过纵向的“中国女排精神解读”与横向的“新中国体育的旗帜”“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改革开放的精神源泉”等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排球学习中和体能测试中展现女排运队员敢于战胜困难、勇于挑战自我极限的意志品质。教师还可将纵向的“中国女排艰苦训练的故事”贯穿于技术学、练、赛、评过程中与横向的“看《中国女排》电影片段”相融合,讲解知识,运用视频导入、结合生活、分组讨论、巧设问题、小组辨析、展示交流、合作互助等策略,渗透精神谱系内容,并注重运动技能发展的横轴与精神内涵的纵轴,以增强学生在学、练、赛、评中的文化感受。

2.学科交融,内外延伸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理念,以学科交融、内外延伸的方式,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教学中。第一,整合教学资源。体育教师应定期与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共研共享的课程思政教育教研活动,充分挖掘、提炼各项运动包含的精神内容,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这样,可从多学科、多视角来审视与精神谱系有关的知识,有效提升体育知识的负载能力和负载量,提升精神谱系融合实践的广度、力度和深度。第二,延伸相关时事热点。例如,教师可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内容融入“快速跑”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站在世界的视角来审视体育锻炼和健康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或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融入“弯道跑”的教学中,并借助数学、语文、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进行解读。这其中,在“弯道跑”的课堂学练中,可将“生命至上”与语文的语言沟通培养相结合,借助多媒体播放抗疫宣传片,创设运动情境,引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准确告知病患情况、病患具体位置等”;可将“舍生忘死”与音乐的感受节奏变换相结合,设计“奔赴前线—单人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接到信息后用最快的速度绕过各种地垫形成的“弯道”到达目的地,体验并探究弯道跑特征;可将“举国同心”与数学的快速计算转运距离相结合,设计“转运物资—四人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赛”,即根据图示,以四人为一组开展合作互助,计算并选择最近的距离点,将相关物资转运到各处等。这样,通过将抗疫精神与“弯道跑”教学的有效衔接,可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

3.内隐和外显方法应用

精神谱系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为此,教师要深入剖析精神谱系的融合资源和载体,并在讲解传授和实践拓展中自由切换,如采取内隐式和外显式的教育方式,提升精神谱系与初中体育教学融合实践的成效。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钢铁战士”为例,教师可以外显的方式将“长征精神”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以视频方式呈现或直接讲述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还可以内隐方式引导学生模拟红军长征场景,或创设长征情境,引入“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情境。其中,在热身跑“巧渡金沙江”情境中,既可进行外显式教育引导,如对学生进行最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训练,以活跃课堂气氛,或引导学生充分活动全身关节,预防运动损伤,还可以渲染“红军长征”的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以进行内隐式教育渗透。在“爬雪山”的练习设计中,可利用彩带摆放“情报密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创造能力,或搭建比赛平台,帮助学生掌握迁移与应用知识的方法,感受红军长征“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在“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的体能练习、“红旗飘飘”的放松操中,可创设长征精神的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精神谱系的具体内容,还可对学练过程中的体育道德内容进行简要讲解与分析,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并作出正确抉择。可见,精神谱系融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采取内隐和外显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认识、探索和发展道德认知。

4.情感交融,智库构建

在融入精神谱系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融入“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品格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运动实践中感受品格,认知品格。第一,依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体育教学内容,在精神谱系中研析并明确体育品格培养的主要内容,如尊重对手、团队精神、爱国情怀等,以提升学生对品格的认知。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要以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呈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形成优秀体育品格。第二,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特点,建构初中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积极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教材、进课堂,通过专题学习、现场教学、拓展训练、研讨互动等多种教育形式,最终实现精神谱系入学生脑、入学生心[10]。第三,梳理精神谱系具体实践的典型案例,构建“体育品格范畴—精神谱系资源—体育具体案例”教学资源库,为初中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精神谱系”融入初中体育课堂是践行新课标理念,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应然之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文化自信的有效之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极力推动“精神谱系”融入课堂,使学生以“精神谱系”为指引,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续写“精神谱系”的时代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周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基本特征及时代价值[J].沂蒙干部学院学报,2023,(03):81-88.

[3]王易.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百年流变、精髓要义及赓续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5):23-33+151.

[4]孙静.从史实到史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教学转化[J].福建教育,2021,(21):24-27.

[5]孙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39-46.

[6]白杨,杨慧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略[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05):606-612.

[7]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发布[J].中国民族, 2021,(10):5.

[8]杨振华,陈强.新时代精神富有的逻辑理路、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45(03):1-10.

[9]徐霞.赓续精神谱系提升核心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2):14-15.

[10]邓国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核心要义与传承弘扬[J].理论建设,2021,37(05):1-8.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Spiritual Genealogy" into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Lin Shuzhen

(Fujian Province Xiamen No.1 Middle School, Xiamen 361003, China)

Abstract: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people of the CPC is the concrete practic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mportant carriers for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integration of spiritual lineage into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nd the continuity of spiritual bloodline. Based on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uch as the lack of humanistic spiritual resources, strong moral grounding methods, and insufficient centripet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strategies such as changing concepts, designing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integrating disciplines, extending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applying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thods, integrating emotions, and constructing think tank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effect of spiritual lineage and fully leverage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iritual pedigree of CPC;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continuation; implicit;external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