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探赜

2024-08-01 00:00黄琴
成才之路 2024年20期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堂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能力。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为目标,以教改方针为指导,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掘课文的价值、感知作者的心境,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在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意义、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此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素养;学生本位;预习;习惯;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0-0085-04

阅读是将文字符号转换为具象事物和抽象观念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有准确领会文字符号的能指和所提,才能对文本作出符合作者本意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其阅读素养方面。而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密切关系。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探究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语文阅读素养概述

语文阅读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阅读能力和素养,其包含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升语文知识整体运用水平。这也是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进行大量阅读,其对语言的拆分能力会越来越强,对文本的解读和解构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而且知识储备也越来越丰富,知识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为此,语文教师要基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广泛且有意义的阅读,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意义

1.有助于落实学生本位教育理念

学生本位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学生本位教育理念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例如,基于部分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的学情,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写作教学,即以写作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首先让学生深入思考所学课文,然后以读后感、读书笔记等书面形式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样,通过写作,学生可更加深入地思考课文的主题及涉及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2]。

2.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这些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高效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并阅读大量课外文本,以阅读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3.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的阅读作品可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其形成对“真善美”的正解认识,更加睿智,成长为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个体。为此,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各种体裁、题材的作品,让学生与书中的人物或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1)未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将自己作为课堂主体,掌控课堂进程,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甚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3]。另外,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语言知识、技能训练,忽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培养,忽略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

(2)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固化,如以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或未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4]。这也是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部分教师给学生布置的阅读材料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的阅读停留于表面。

2.学生方面

(1)课堂表现不佳。受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影响,部分学生对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或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如以一目十行的方式阅读,未对文章进行深度剖析,未对文章主旨进行归纳[5]。另外,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缺乏重视,或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存在一些局限,习惯于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阅读,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表达。

(2)课外阅读效果不好。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为此,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以此巩固、补充课堂学习内容。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存在课外阅读时间少或课外阅读量少的情况。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则因缺少有效指导,未能真正理解课外阅读文本的内容,导致阅读效果不理想[6]。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

1.从课前预习入手,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

所谓预习,就是在上课之前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初步理解文本主题。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可布置如下预习作业:了解老舍先生的生活经历以及文章创作背景。在阅读中,对于不认识的汉字、不理解的语句可借助字典或网络等辅助工具,加以标注,并尝试对全文进行分段,找出文中描写景色的修辞手法,总结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可基于学生的“预读”情况,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难点。可见,“预读”可有效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又如,《沁园春·雪》涉及的生字较多,如果学生不能准确读出生字的字音、理解其含义,就不能完全理解这首词。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前预习的重点放在掌握这首词中字词的读音和含义上,如“妖娆、折腰、文采、风骚”等。在攻克字词难关之后,学生就可借助教师的讲解,深层次理解本词的内涵,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自身的阅读能力。可见,课前预习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和阅读课堂教学效率[7]。

2.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延伸拓展的阅读习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整体发展的教学原则,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基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性阅读,以此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8]。例如,《陋室铭》被称为逆境里的赞歌,在失意中蕴含着诗意。在课堂上完成逐字逐句的讲解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刘禹锡的其他诗词作品,如《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望洞庭》《竹枝词二首·其一》《秋风引》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鼓励其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这样,基于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学生可读懂与刘禹锡同时代的其他诗词作者的作品。

(2)培养学生批注的阅读习惯。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空白处进行标记。批注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亲贤臣,远小人”这句话的旁边标注“其表面意思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实则体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同时说明骈体已在东汉后期盛行。这样,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认真推敲文章中的字、词、句子,进入深度阅读状态。

(3)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阅读习惯。在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把读和写分开教学,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写作能力低下。语文教材选用的文本都是国内外名家的佳作,也是最佳的作文范本。而“创造是灵感的爆发”,学生在与文中人物或作者进行心灵交流时,会有所感、有所悟。对此,教师可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可首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分析课文采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写作手法。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呈现方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并将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运用其中,促进学生读写水平的同步提升。

(4)以经典阅读文本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具有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和情感美的特点。为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鉴赏的技巧。例如,我国台湾地区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乡愁》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美感。在教学中,教师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使其感受到诗歌蕴含的多种美感,如指导学生划分诗歌的阅读节奏,以感受诗歌的节奏之美,或从诗歌的艺术构思中感受其结构之美。

3.以合作交流为平台,开展探究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一种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其在小组中发挥各自特长,在思维碰撞中共同完成任务。为此,教师可在课前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然后分组以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海燕》一课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其带有感情地分别朗读暴风雨孕育之时、暴风雨逼近之时、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表现海燕状态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阅读内容,品读文章的语言之美,领悟文章的情感之美,并研读文章中的形象,理解文章中的意象,从而对文章内容形成深度理解。这种协作学习方式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针对性调整。

4.利用网络实现“少教多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新课改理念,教师要积极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不用教师来教,而让学生自己去看”的构想,即“少教多学”,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增强阅读课堂的吸引力,达到“少教多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教师可利用网络搜寻有关资料,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索感兴趣的资料,使学生对沙漠的认识变得多元化。在上述教学环节,教师不是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寻找学习资料,去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可在拓展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少教多学”并不意味着不教,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要进行相应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桃花源记》围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进文本,并引导学生细读细思,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5.注重课外阅读,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

初中生的阅历有限,其需要借助大量的阅读材料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所以,在确保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课外阅读活动,而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向外拓展,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例如,在讲到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诗歌作品时,可把《唐诗三百首》介绍给学生,并让其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诗歌;在教学《香菱学诗》时,可结合《红楼梦》中的片段,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和语言描写特点,使其获得写作灵感;在学完鲁迅先生的《社戏》后,可把鲁迅的故事和作品介绍给学生。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课外阅读文本观看相关视频,以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例如,在《三顾茅庐》中,刘备求才心切,诸葛亮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对两位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那么,文章中提到的关羽、张飞等人对刘备的劝阻又有何意呢?部分学生未完整阅读过《三国演义》,对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总体结构缺乏系统了解。为此,教师可适当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情节,引导学生了解刘备的“思贤若渴”以及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的故事,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同时辅以视频资料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情节。这样,通过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检验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如在班级组织每周一次的“分享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外读物、读后心得,使其不断扩大阅读范围,读好书,并在书香的浸润中实现全面发展。

6.以读写结合形式,同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将写作有机融入阅读教学中,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思考空间以及创作空间,使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将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落实到笔端,实现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故乡》中,鲁迅对“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的描写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凸显其鲜明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描述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再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人物性格、心理变化的原因,以及导致变化的社会因素,以便更好地把握作品内涵。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手法,以《我认识的一个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在写作中,学生要积极思考,调动已经掌握的阅读知识,如人物、环境、心理描写技巧,以凸显人物的个性特点,将人物塑造得更丰满、更立体。可见,读写结合活动,既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更加深刻地掌握作品的创作手法,养成从阅读中汲取文章写作精髓的好习惯,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为学生进行深度语文学习以及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探究能力、读写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长为爱读书、有思想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树国.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语文教学通讯,2020,(02):47-49.

[2]李华羽.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 2020,(02):44-46.

[3]杨婷.激活阅读意识感知名著魅力———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0,(09):16-18.

[4]崔敏.“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2,(08):17-20.

[5]吴欣歆.阅读整本书,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7,(01):11-14.

[6]徐鹏.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2017,(01): 4-7.

[7]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03):15-17.

[8]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4-8.

Exploration of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Reading Literac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Huang Qin

(Guizhou Province Changshun County Guangshun Town Guangshun Middle School, Changshun 550701, China)

Abstract: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 efficient Chinese reading class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other aspect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reading teaching mode,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and guided by educational reform policies, guiding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text and perceive the author’s mood from reading, while expanding their knowledge and vision, and promoting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and the problems in reading teaching, the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in order to provide methodological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Chineselanguage; readingliteracy;studentoriented; preview;habits;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