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析

2024-08-01 00:00梁猛猛
成才之路 2024年20期

摘要:机械行业是拉动内需和内循环的重要引擎,在稳定工业经济大盘方面起到的是“压舱石”的作用。机械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而工匠精神是衡量技能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新方向,是促进机械行业稳增长、提质量、促升级的必然途径。文章从顶层设计、校企融合、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探究培养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类专业;工匠精神;顶层设计;校企融合;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0-0077-04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职业价值取向的体现,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等内容。职业学校是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培育摇篮,承担着工匠精神传承和高素质人才培育的重任[1]。在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将工匠精神融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并贯穿教学全过程,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成长为科技创新人才和大国工匠。

一、企业视角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机械类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关键点

1.企业视角下工匠精神的内涵

企业是一个大的综合体,工作流程的持续优化、生产技术的持续创新、加工过程的逐步升级、人员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这也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源泉[2]。时代呼唤工匠精神,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也是企业人才建设的重点[3]。但工匠精神的回归,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对优秀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工匠精神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引领价值也越来越大[4]。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等。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在思想层面,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是从业者由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形成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精神。第二,在行为层面,要持续专注、开拓进取。这是从业者着眼于细节,对工作耐心执着、敢于开拓的职业品质。第三,在实施层面,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这是从业者对待每项工作、每件产品、每项技术都追求精雕细琢的精神品质。第四,在技术层面,要追求突破、追求革新。这是从业者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可见,对于企业来说,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对工作执着、精益求精、追求突破的精神。

2.机械类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关键点

第一,工匠精神的内涵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指具有专业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如铁匠、木匠、铜匠等。工匠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有更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职业态度与精神理念。但部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存在一些偏见。因此,正确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内涵,是唤醒学生工匠意识的重要前提。第二,工匠精神的价值教育。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械行业中的许多岗位将由机器人来承担。为此,有的学生认为,在信息技术时代,追求工匠精神似乎没有价值。事实上,机器人不能承担所有岗位的工作,机器人也是由人来控制的,企业的发展壮大始终需要工匠精神作为动力保障。因此,正确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培养价值,是学生工匠精神形成的领航标[5]。第三,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法。在机械类专业的工匠精神培育中,中职学校要以机械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面向行业、紧贴行业、服务行业的思路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活动,采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方式,落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养任务,确保培养出的人才适应机械行业发展需求[6]。

二、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电一体化、飞行器设计、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工业设计等方向,涉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仪器仪表、机床工具、机械基础件、医疗装备、文化办公设备、其他民用机械等多个行业。“十四五”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机械行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此,中职学校要大力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以适应产业转型、行业变革。通过对地方机械行业的管理人员、开设机械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及专业课教师、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调研,笔者分别从企业视角、学校视角、学生视角分析中职学校的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1.企业视角

从机械行业、企业管理者视角来看,企业需要具备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革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但有的毕业生并不具备工匠精神。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加大工匠精神的培育力度,积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学校视角

虽然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学校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也未按规定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存在工匠精神培育浮于表面的情况,导致效果不理想[7]。第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与工匠精神融合程度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则流于形式。第三,部分教师在工匠精神培育中以“灌输”的方式为主,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学生视角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是在不了解自己专业内容的情况下而选择机械类专业学习,存在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学习兴趣、缺乏潜心钻研的精神等情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工匠精神形成的基础,对专业的学习热情是工匠精神形成的驱动力,而这也是当前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难点。

三、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机械类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形成一支技能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肩负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要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为载体,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专业素养、正确的职业态度,成长为热爱专业、潜心钻研且敢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8]。

1.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纵横立体工匠精神培育系统

机械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持久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中职学校更新理念,做好顶层设计。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构建纵横立体工匠精神培育系统,引领广大教师自觉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1)工匠精神纵向培育系统的构建。在工匠精神培育中,本校机械类专业构建了PDCA循环培育系统,并根据需求不断进行修订与完善,形成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改进机制。其中,“P”是指工匠精神培育总体规划。首先,对机械类行业工匠精神内涵进行系统调研,明确不同岗位对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要求,进而确定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然后,结合机械类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进一步细化与分解工匠精神培育目标,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体系。例如,在中职一、二年级分别设置实践周、职业素养实习周等新型实践方式,并将工匠精神培育、军工精神传承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入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等。在实训环节,由技能大师、企业能工巧匠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劳动素养和匠心匠艺的培养内容。“D”是指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实施,重点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包含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软件方面包含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法、师资力量等。本校现有校内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其以邀请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等来校做报告、座谈等形式,让在校生近距离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C”是指工匠精神培育中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本校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建立了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自我检查、评价和改进机制,采取教师评、企业评、行业评和学生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行业、企业、社会及学校共同参与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A”是指建立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改进机制。本校根据机械行业、企业对毕业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满意度,动态调整工匠精神培育方案,积极提高工匠精神培育效果。

(2)工匠精神横向培育系统的构建。本校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德育重点,并将其融入学生教学、管理及服务等环节,逐渐形成大德育、大教育的育人格局。1)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的培育体系。将第一课堂有关工匠精神的教学目标与第二课堂的活动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这样,借助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活动,学生可激发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其中,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本校结合机械行业、企业以及职业岗位特点,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程体系中,开展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工匠精神互嵌式教学,通过案例展示、讨论互动等形式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机械类专业理论知识讲授中。第二课堂则以学生社团、技能节等日常养成训练活动为主。借鉴第一课堂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本校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出发点,设计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并设置相应学分,配备相应师资。第二课堂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专业技能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他五大模块。本校重点打造了以讲座、培训、竞赛、cjtO+mkaiSlp17QZbUArrWBxf3V5sf//OuMl2j+5Ii0=社团、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体系,并拓展了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社团活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竞赛与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等若干项目群,同时将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学分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挂钩,促使学生认识到工匠意识及精神培养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外,本校还自主研发了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认证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活动数据与信息,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动态跟踪和实时量化考核,以此提升工匠精神培育效果。2)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培育体系。工匠精神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体现,为此,中职学校应强化思政教育在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并以思政教育承载工匠精神培养。第一,强化思政课程建设,构筑工匠精神培养载体。工匠精神蕴含的精神品质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因此,中职学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工匠精神的发展脉络,积极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形式,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实践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工匠精神的时代伟力,并将工匠精神融入自身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中,做到“知行合一”。第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筑工匠精神培育的隐性载体。中职学校要把“国之大者”作为政治引领,紧扣机械类行业需求以及学生的价值实现和思想现状,展示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实现工匠精神的技术要素和思政要素在课程目标设定、模块选择设计和课程内容讲授中的交汇融通,构建具有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3)构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培育体系。中职学校可以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方式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校内技能先进个人事迹、大国工匠榜样事迹,将工匠精神传承与模范人物事迹展播相结合,用生动、鲜活、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工匠精神,强化意识形态引领,积极提升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

2.深化校企融合,共同搭建工匠精神培育平台

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本校注重与企业、社会的深度融合,与其共同制定工匠精神培育方案,共同搭建工匠精神培育平台,不断提升工匠精神培育质量。

(1)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践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校秉承“知行合一,明德强技”的理念和校训,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办专业,形成校企合作、院校衔接、校政融合的新机制,借助校外力量构建工匠精神育人平台,做到校内实训真实化、校外实践教学化。第一,组建职教集团,拓宽工匠精神培育平台。本校在区域内率先组建了由中职学校牵头,政、企、校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与对口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技能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第二,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建生产实训基地。本校以校中企、企中校的合作方式,建成集生产、教学和技能大师工作区域于一体的现代学徒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对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养,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第三,共建“三线一平台”实训基地,深化工匠精神培育模式改革。其中,“三线”是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和焊接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融入企业技术、生产、文化和人力资源的培养内容。“一平台”是指VR仿真实训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装备、机械制图、液压传动、模具等多个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本校通过构建“三线一平台”,强化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内容、教师与师傅之间的对接,形成“引企入校”的工匠精神培育新模式,实现教育、企业、社会的协同发展。

(2)校企双方开发、创新合作模式。基于不断变化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本校在将工匠精神植入产教融合过程的同时,围绕企业需求、社会热点及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开发、创新合作模式,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使其成长为具有机械行业生产运行和技术管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第一,营造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的校企文化育人环境。本校充分发挥地方机械行业、企业的独特资源优势,以“弘扬工匠精神、展示技能风采”为主题,开展“师生进企业、工匠进课堂、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营造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多元文化育人环境,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第二,共建工匠人才培育社会实践基地、德育实践基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开展与“匠心”有关的实践活动,如“四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在理论认知与实践参与中内化、践行工匠精神。

3.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力军,是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引路人。因此,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把工匠精神的核心要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价值理念和自觉意识,并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同时,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师要把自己发展成新时代的“工匠型”教师,把敢于担当、无私奉献、认真敬业、德才兼备的师德师风和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学风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身示范,于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匠心的养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器物有形,匠心无界。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立足新时代背景,中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大力推进工匠精神培育,培养更多具有理论分析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益求精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任清华.工匠精神融入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06):67-70.

[2]陈江忠,郑开锦.中职学校思政课传承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0,(09):75-78.

[3]缪学梅,王红香.基于OWL本体论语言的“工匠精神”知识本体与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职业教育,2019,(06):72-79.

[4]郭荣,赵文平.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材情况分析———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2,(09):82-88.

[5]张捷树.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引领课程思政的策略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21,(06):65-72.

[6]申小芳,刘杨,刘莉.远程教育背景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8,(01):79-84.

[7]谢丽萍,刘旭东,赵东俭,等.传统工匠精神的培育对当代高职教育的启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固传统造像”的塑造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17(01):74-77.

[8]马雷.基于培育“工匠之师”的新时代特色思政教育实践与探索———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8,(05):5-10.

Exploration of Analysis of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f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ajoring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ang Mengmeng

(Jiangsu Province Sucheng Specialized Secondary School, 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engine for driving domestic demand and internal circulation, and plays a role as a "ballast stone" in stabilizing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chanical industry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and highly skilled talents as support.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skilled talents.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who love their jobs, strive for excellence, and possess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is a new direction for vocational schools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the new era. It is an inevitable way to promote stable growth,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upgrading of the mechanical industry. The article explores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vocational school mechanical major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op-level design, school enterprise integration, and teaching team building.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mechanical majors;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top level design; school enterpriseintegration;teaching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