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遮蔽、时代体现及实践路径探赜

2024-08-01 00:00龙少佩马志颖
成才之路 2024年20期

摘要:劳动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但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被异化的现象,使得劳动教育的价值被遮蔽,其主要原因在于三个“缺乏”:一是缺乏实施劳动教育的社会文化氛围,二是劳动教育政策与学校课程实施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三是缺乏完备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要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组建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队伍,完善劳动教育支持系统。

关键词:劳动教育;价值;劳动素养;全面发展;评价机制;教师队伍;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0-0057-04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2022年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课程中独立出来,设立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课程。同时,国家还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劳动课程实施提供了指导意见。这说明国家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也反映出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劳动教育有时处于“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实窘境。因此,为有效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使其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遮蔽的原因及实践路径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劳动教育的价值遮蔽

劳动教育受到国家和学界的关注与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劳动教育在部分学校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1]。在学校场域,由于教育理念落后、师资不足、基础设施欠缺、评价体系缺失,劳动教育课程被异化为体力劳动、技能训练等,这导致劳动教育未能通过课程实现育人价值。

1.遮蔽的表征

其一,劳动教育内容滞后、形式单一。劳动作为创造财富的手段和途径,其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数字劳动、混合劳动、非物质劳动等竞相涌现,是新时代的产物。然而当前一些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仍停留于传统教育,与时代发展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劳动教育被误认为是体力劳动或生产劳动,如打扫卫生、种菜种花、绿植养护等,这样的劳动教育是“有劳动无教育”。第二,有些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条件不足,只是将劳动教育简化为劳动知识、劳动观念“脖颈以上”的培养,忽视劳动教育的实践性。第三,有些学校是通过坐而论道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缺乏劳动实践,只有思想教育。

其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评价天然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影响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评价体系的不完备会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评价方式单一,重视劳动教育的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第二,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第三,评价内容单一,只见成果不见人,人的劳动态度、品质、个人进步程度等不在评价之列。

其三,劳动教育效果不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的劳动教育观念尚未转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其对提升学生成绩无益,因此不重视开展劳动教育。第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足。一些学校没有劳动课程专任教师,而是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兼任教师往往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劳动教育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因此劳动教育效果不佳。

2.遮蔽的原因

劳动教育要实现其价值,就必须挖掘价值被遮蔽背后的深层原因,只有探明其本质,才能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首先是劳动教育缺乏实施应具备的社会文化氛围,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尽管国家和各省都在倡导劳动教育,但目前劳动教育还没有被纳入中高考的评价体系。部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只实施不评价”“有教育无劳动,有劳动无教育”等现象,其重心依然在智育上。第二,传统观念中崇尚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根深蒂固,一旦涉及劳动,人们自然就想到体力劳动,这是对劳动的认识不清晰、不准确。另外,一些学生认为在当前经济社会,体力劳动价值不大,因此轻视劳动和劳动者。

其次是劳动教育政策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然而,一些学校仍然存在短视办学倾向,只重视智育,轻视劳动教育,将知识教育作为“主课”,常常用“主课”占用“副课”。有的学校虽然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但只是作为调节紧张学习气氛的方式,仍将其设定为体力劳动课。同时,由于劳动教育资源匮乏、师资数量不足等问题,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好。

最后是劳动教育缺乏完备的评价体系。一直以来,我国都开展劳动教育,但很少涉及劳动教育评价,没有形成完备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使得劳动教育处于“不考不重视”的局面。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备主要表现在评价内容滞后、形式单一、评价结果单向度等方面。没有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也就难以发挥评价指导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体现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也“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

1.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需要大批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矢志不渝地奋斗,方能汇聚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因而开展劳动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需要[3]。要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过程育人目标,就要使各领域的劳动教育之间合理衔接、有效补充和有序深化。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致力于传授学生形成良好劳动素养、劳动综合素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只有成为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4]。

2.劳动教育是构建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一环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我国教育体系内容的重要调整,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但是,受传统劳动观的影响,重脑力轻体力、重知识轻实践的社会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强调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独特育人价值,对解决当前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五育”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不能仅靠学校教育,还需要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发挥社会和家庭在劳动教育培养人方面的独特作用[5]。

3.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呼唤

自古以来,道德教化在我国教育事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立德树人”到底是“立何德,树何人”?“立德”和“树人”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指的是“立社会主义之德”,“树人”指的是“树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看出,“立德树人”反映了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6]。对于“立德”和“树人”的关系,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其进行了阐释。可见,“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必然要求,二者统一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立德树人”是对我国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建党以来思想道德建设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与系统总结,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南,同时,又增加了许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内涵[7]。因此,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之间存在天然联系:“立德树人”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引和实践要求,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德育承载和育人践行[8]。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1.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从纵向上来看,劳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就是劳动教育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意见》明确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学时和主题活动要求,以保障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顺利开展。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劳动品质,要改变传统劳动教育中“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的做法。新时代,劳动出现了新特点和新形式,因此学校应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目标导向,以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依据,设计适合不同学段、具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内容,培养富有劳动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与建设者。从横向上来讲,除了重视劳动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重要价值外,还要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事实上,劳动教育仅仅依靠劳动教育课程是不够的,而且难以实现“五育并举”的综合而有个性的育人价值。一方面,劳动教育课程要制定属于自身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实施、教育评价等标准体系,使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时“有章可依”。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劳动教育的必然选择。学校的各个学科并不是严格按照“德智体美劳”划分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养要求是渗透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的,劳动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实施劳动教育时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劳动实践,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劳动教育政策与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主要是因为缺少劳动教育评价环节。为切实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劳动教育评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变革。第一,多元的评价主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因此要重视教师的评价作用。同时还要将家长和社会纳为评价主体。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需要家长反馈给教师,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同时,接纳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企业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也很重要。企业要将评价反馈给教师,成为学生劳动档案袋内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才能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另外,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也很重要。第二,多元的评价内容。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不是没有差异和个性的教育,劳动教育评价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不能用一个模子套用所有学生。因此,劳动教育评价的内容还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转变及其成长变化等,从纵向上肯定学生的进步。第三,多元的评价方法。即将量化的评价和质性的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也就是说,既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将其作为学生成长档案中的量化材料,又注重教师语言化(口头的、书面的)的评价,既关注学生在学期结束时的学习成果,也重视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对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变革,能够使评价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3.组建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队伍

从数量上看,要加快落实劳动课师范生的培养。师范类高校应设立劳动教育专业,培养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因为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需要时间,所以学校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在校有能力、有意愿的教师兼任劳动教育课程教师。事实上,很多劳动教育实施成功的学校,并不是完全依赖专业劳动课程教师,因为毕竟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师数量有限,而且跨学科的教师有其自身优势。因此,各学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专业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在现有教师队伍中遴选具有一定学科背景和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教师,让他们发挥才能,成长为教学的“多面手”。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其教学能力的培训,帮助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另外,教研活动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方式,学校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培训,也可以加强校际之间的联系,建立教研活动共同体。有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且经验丰富的学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分享经验,调动集体智慧,互相补充,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具体实施时,本校的教研活动可以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而校际教研活动受时间、人员数量和场地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建立线上教研系统。

4.完善劳动教育支持系统

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各级各类学校一体化的设计,以及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共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除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外,还需要家庭、社会参与进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是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最佳场所。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在劳动中的身体力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并承担起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劳动品质等义务,树立良好的家风,帮助孩子掌握日常生活技能、自理能力、基本家务能力,养成崇尚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好品质。同时,学校与家庭之间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家长要了解学校的课程安排和目标任务,并将相关劳动教育作为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家庭成为日常生活劳动的训练场和实践地,使学生将在学校习得的劳动知识、观念等落实在家庭日常劳动中,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不容忽视的是,社会在劳动教育中起关键作用,既能为劳动教育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又是劳动教育最终的实践场所。因此,国家应发挥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例如,可以通过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与支持,提供方向上的指导。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团体的联通,拓展劳动教育的渠道和形式,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和机会,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应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劳动实践,实现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J].中国德育,2015(16):6-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1).

[3]乐晓蓉,胡蕾.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考量与整体推进[J].思想理论教育,2020,493(05):96-101.

[4]陈云龙,吴艳玲.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价值[J].人民教育,2020,826(07):35-38.

[5]石丹淅,赖德胜.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J].劳动教育评论,2020(03):70-85.

[6]王嘉毅,张晋.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J].中国电化教育, 2020,403(08):1-6+40.

[7]韩丽颖.立德树人:生成逻辑·精神实质·实践进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84(06):201-208.

[8]张威.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基于立德树人的视角[J].科教文汇,2022,558(06):44-47.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Covering, Era Manifest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Long Shaopei, Ma Zhiying*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The conno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as been enriched and developed, reflecting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phenomenon of alien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which obscures the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The main reasons are three "deficiencies": firstly, the lack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for implementing labor education; secondly, the lack of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labor education policies and schoo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hirdly, the lack of a complete evaluation system for labor education.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labor education, we can start from four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labor education, forming a team of labor education course teachers, and improving the support system for labor education.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value; labor competenc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teaching staff; support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