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取向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初探

2024-08-01 00:00刘广逊
成才之路 2024年20期

摘要: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支持者,更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情感和人际关系问题的重要指导者,他们能够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理学新分支,专注于研究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幸福、满足和成就,强调不仅要关注人们的心理问题,更应着眼于个体的优势、潜能和积极心态。积极心理学能够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新的视角。文章分析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并阐述积极心理学取向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0-0045-04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支持者,更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情感和人际关系问题的重要指导者。辅导员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还是学生能够信任并寻求帮助的重要引路人,能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理学新分支,专注于研究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幸福、满足和成就,强调不仅要关注人们的心理问题,更应着眼于个体的优势、潜能和积极心态。高校辅导员应该在积极心理学取向下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大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概述

作为一种心理学新分支,积极心理学专注于研究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幸福、满足和成就,着眼于人类的优势、成长和积极品质。其核心观点强调不仅要关注人们的心理问题,更应着眼于个体的优势、潜能和积极心态。相较于传统心理学所关注的缺陷和疾病,积极心理学更专注于个体的优势和特长,提倡在心理健康领域以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基于人类的内在驱动力和发展潜能,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这一理论关注力的转移,试图回应传统心理学将注意力过于集中于病态心理现象的批评。通过强调正念、乐观主义、希望和幸福感,积极心理学试图让个体更加关注自身的优点和积极体验,从而提升心理健康质量和生活质量[1]。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流畅体验”(Flow),即个体在专注于某项活动时全身心投入其中、忘我沉浸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可以体验到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对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积极心理学试图探索如何促进这种流畅体验的产生,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此外,积极心理学也强调人际关系和社区参与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关注积极的人际互动、社会支持和情感联系如何增强个体的幸福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倡导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这些都能为个体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意义感[2]。积极心理学旨在从积极的角度研究和实践心理学,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个人潜能,并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

1.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致力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有力保障和全方位支持。他们能够通过建立开放式的咨询和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情感和心理层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减轻学业压力、改善人际关系等。这种支持不仅在危机发生时发挥关键作用,还在预防潜在问题的出现上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倾诉和探索空间,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2.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

高校辅导员通过早期预防和干预,能够防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辅导员通过定期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技能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潜在的心理危机,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3]。这种干预不仅能在问题出现初期给学生提供帮助,更着眼于学生未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中更具适应性和成长性。

3.促进学习和社交的平衡发展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平衡学业、社交的发展。辅导员提供的指导和支持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应对压力、改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整体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使学生在学习、社交等各个方面取得平衡与成就。

4.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能在校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学生带去更加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能够鼓励学生寻求帮助与支持,为全体学生提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环境。

三、积极心理学取向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1.提高辅导员的积极心理学素养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人类优势和潜能为研究重点的心理学分支,致力于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和心态,以促进他们的成长,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抗逆能力。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者,需要掌握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辅导员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积极心理学素养,学会从积极的角度观察和评估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并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潜能和优势来应对所面临的挑战。这种积极的评估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情感。同时,辅导员需要了解和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如心理韧性、乐观主义、希望和感恩等,并应用这些概念激励学生通过心理韧性和乐观的心态来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另外,积极心理学倡导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多变的环境和情境。因此,辅导员应通过实例和案例的分享,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而这些,对辅导员的积极心理学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方案,还能引导学生寻求社交支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导学生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并建立互信关系,以获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至关重要。这一机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和识别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能给学生提供及时、恰当的支持和帮助,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健康评估、学业成绩、社交情况等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4]。明确的信息数据有助于辅导员和相关机构准确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识别出学生潜在的心理危机。成绩突然下滑、频繁缺课、情绪波动明显等都可以作为预警的标志。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支持团队应迅速采取行动,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或者引导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需要注意的是,收集和使用学生信息时,必须遵循相关的隐私法规和伦理标准,确保学生的隐私权得到充分尊重。同时,高校应建立适当的信息共享途径,使辅导员、教职工和心理健康支持团队能够及时分享信息,以便更好地协同合作,给予学生综合性的支持和帮助。

3.加强辅导员的心理援助技能培训

高校辅导员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原因和干预方法,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和特征。这样,辅导员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估和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有效地开展心理援助。辅导员进行心理援助除了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外,还要通过具体实践来实施,因此理论知识学习只是第一步,辅导员还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实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为此,高校应加强辅导员的心理援助技能培训,通过实践训练让辅导员在真实情境下提升沟通、倾听、情绪管理和危机干预等能力[5]。同时,心理援助技能培训还需要向辅导员传授关于心理辅导的伦理和专业标准方面的知识,使辅导员在心理干预中能够遵循心理援助的伦理原则,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个人选择权,确保干预过程不造成负面影响。辅导员还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专业边界,遇到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及时寻求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另外,心理援助技能培训应该是持续性的,高校应定期组织各类培训活动、研讨活动,不断更新辅导员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跟上心理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提升他们的心理援助水平。

4.建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

辅导员应当理解和关心学生,尊重并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法和情感,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从而赢取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在与辅导员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安全和舒适。同时,辅导员需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到言行规范,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强化学生的信任感,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此外,在学生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辅导员不仅要表现出对问题的关注,更要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支持和建议。辅导员的专业支持和指导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使学生更愿意在遇到困难时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学生的信任能够为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奠定基础,进而为学生提供更有效、持久的心理支持,

5.学校应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支持和保障

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全面支持和保障在推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起关键作用。这种支持和保障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之一是资源投入层面。高校应当提供充足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支持,以便辅导员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6]。这些资源的投入可以支持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覆盖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专业化的心理支持。除了物质资源外,高校还应该提供政策支持,通过设置明确的制度规范促使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工作的有效性、合规性。这些制度规范应包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要求、工作标准和保密制度等内容,以便为辅导员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引,让他们能够更专注、规范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同时,学校需要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如相应的工作场所、设备和技术支持等,还要关注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和压力,避免其工作量过大、出现职业倦怠。另外,高校可以通过建立评估机制来监督、评估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帮助辅导员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为辅导员提供专业发展支持,发现并表彰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辅导员,激励更多辅导员投身到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

6.强化学生自我认知和成就感,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和潜能

高校辅导员采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策略,注重发挥个体的优势和潜能,以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成就感为核心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够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辅导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感反应,然后通过认知疗法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思维模式。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可以鼓励学生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实现目标。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时,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增强对自己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为此,辅导员可以采用定期反馈、肯定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通过努力所取得的进步,进而增强成就感。辅导员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增强心理韧性。

7.丰富文娱形式,帮助学生放松身心

让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如音乐会、文学沙龙、绘画展和舞蹈表演等,不仅是一种文娱方式,更能为学生提供充分放松的机会。通过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学生能够融入艺术和文化的海洋,从中感受到放松和愉悦。这种身心放松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为学生带去更强的幸福感,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使他们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另外,文艺活动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达和展示的平台,学生通过诗歌创作、音乐演奏或绘画创作等形式,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价值观和思想等[7]。在文艺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释放内心的压力,还能很好平衡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逐渐形成一种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辅导员应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艺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轻松和愉悦,并在团队合作中增进学生之间的联系、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8.建立信息化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

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学生建立信息化档案是一项重要的策略。这项策略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信息档案,以便辅导员及相关机构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为其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健康信息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情绪波动、学业压力、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数据信息。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信息化档案,可以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8]。这有助于及时抓住心理健康问题的蛛丝马迹,进而及时进行干预和支持。信息化档案可以实现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快速查询,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等数据及时得到反馈。这种实时监测能够使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更为全面,有助于快速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信息化系统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其特定的心理需求和问题等。这种定制化服务有助于辅导员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辅导员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进而为制定更加精准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还有助于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能够推动心理健康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干预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不仅对学生个体有着深远的影响,更能在整个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在未来的道路上,高校辅导员应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添砖加瓦,让大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琼,王业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思考[J].教师,2021(18):7-8.

[2]柯小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模式探析[J].科教文汇,2020(35):161-162.

[3]王莉.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0):144-145+148.

[4]顾乐红.积极心理视角下辅导员工作效能和归属感论述[J].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3,28(05):65-67.

[5]杨浩宇,潘琛.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高校辅导员信息育人素养培育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0):200-202.

[6]邹婷,吕志强,周云.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实效性提升的调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30):117-120.

[7]冮玉石,田浩男.高校辅导员利用积极心理学来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17(03):107-108+106.

[8]孙硕.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57-58.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 Counselors under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Orientation

Liu Guangxu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22, China)

Abstract: College counselors are not only key supporters of student mental health, but also important guides to help students solve academic, emo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problems. They can help students shape a positive and healthy mentality,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growth and success. Positive psychology, as a new branch of psychology, focuses on studying how individuals achieve happiness, satisfaction, and achievement in their daily lives, emphasizing not only their psychological issues but also their strengths, potentials, and positive attitudes. Positive psychology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counselors to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counselors carrying out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elaborates on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under a positive psychological orientation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college 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