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力源泉,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高职思政课理论知识与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引领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实际育人效果,帮助高职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文章简述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指出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几个方面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思政课;校园文化;网络阵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0-0029-04
青年群体是社会的生机和活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力源泉,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一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有时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有效开展对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而高职思政课理论知识必须与红色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引领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实际育人效果,帮助高职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红色文化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1.红色文化的内涵
从红色文化的源头角度看,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文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实质内容、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红色文化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从红色文化的政治角度看,红色文化指的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引导、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包含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等精神。从红色文化的时代角度看,红色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文化,也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文化。红色文化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2.红色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形成的先进文化,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因此,红色文化的形成也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二是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特征。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当前,我国各地文旅竞相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创新文创产品,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传播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体现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开放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能够使红色文化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三是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红色文化是凝聚在一定的物质形态中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发展历程中留下来的革命遗迹遗址、纪念场馆等都是红色文化物质形态的展现。蕴含着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红色精神的鼓舞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红色文化,是精神性与物质性的高度统一。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实际应用型技能。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只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塑造高职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更是必不可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意义重大。
1.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都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教学资源,而全国各地的红色纪念馆、遗址、革命胜地等都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提供了实践教学资源。大学生通过思政课理论知识学习和参观红色革命胜地等实践学习,可以对思政理论、红色故事、英雄事迹等有深入的了解,深刻体会红色文化的红色精神内涵,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2.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青年是国家、民族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希望,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青年的精神风貌是时代发展的生动体现。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一些青年的思想尚未成熟,有时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引领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之间竞争趋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严峻激烈。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正处于成人成才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的价值观引领极为重要。当前,部分高职大学生的党史知识薄弱,尤其是一些理科类专业高职大学生对“四史”了解甚少,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而厚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更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高职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3.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3]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实现德育目标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及其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色基因的传承对高职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至关重要。红色文化凝聚着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价值追求,如艰苦奋斗、团结友爱、勤俭节约、拼搏向上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比如《思想道德与法治》中所讲述的爱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精神等都与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同根同源。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助于高职大学生了解更多红色历史和红色故事,并将红色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见,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入,有助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际育人效果的提升,有助于高职院校切实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新时代“四有”新人。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进行思政课改革,力求达到思政课实际育人效果最大化。与此同时,很多高职院校也在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尤其重视研究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路径。下面,笔者将结合教育实际,从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三方面,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探讨。
1.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是一门学理性较强的学科,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达到思政课入脑入心,十分考验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基础不是很扎实,对红色历史事件并不太了解,同时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也不强,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拥有极强的表现欲,对实践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学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4]。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将教学重点由“教师怎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体。一方面,思政课要创新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课教材资源较为丰富,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思考教材中各章节与红色文化的结合点,将红色文化巧妙地融入各章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搜集挖掘并在课堂上分享当地红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如OBE、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PBL等。同时,思政课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网络教学方式,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学习通平台,通过提问、播放歌曲和电影、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将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2.推进校园红色文化建设
红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出深厚的历史价值,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并将这种精神内涵渗透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帮助大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维活跃,主观意识较强,他们有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推进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营造充满红色文化的校园环境,辅助德育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在学生中组织成立红色社团,开展红色纪念日和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号召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网站定期播放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等,充分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使红色文化走进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艺术”“三下乡”“红色文化进班级”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现红色文化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详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红色旅游活动,引领大学生体验中国共产党奋斗过程中的困难与艰辛,更好地理解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红色精神,从而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帮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学生争做新时代“四有”新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3.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各种文化的了解主要源于网络、报刊等媒介。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其中有时存在一些包括享乐主义思想、功利主义思想等在内的不良思想观念,会对部分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占领网络这一舆论宣传阵地,利用积极、健康的内容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创办宣传红色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抖音账号等,每天通过它们推送高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学校网站播放《钱学森》《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主义影片,让高职大学生更加生动真切地感受红色文化,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红色文化系列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和讨论的方式帮助高职大学生答疑解惑,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渗透到高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参观红色旅游胜地活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增加高职大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学校官方微博或抖音平台大力宣传当地典型人物,有条件的可以邀请当地典型人物开展系列讲座,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当代高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而且可以提升思政课实际育人效果,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总而言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有着显著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锻炼责任担当意识,厚植爱国情怀,有利于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传承者、时代的开拓者,承担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高职院校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争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自我,奉献社会,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7(21):4-35.
[3]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1).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Xiaoxia
(Jiangxi Technical College of Manufacturing, Nanchang 330000,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xcellent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 source of vitality for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a powerful spiritual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red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better guid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worldviews, outlooks on life, and values, further enhance the actual education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elp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asten the first button in life",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d culture,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lores effective paths for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several aspec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red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 campusculture;network battle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