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应以“德艺共育”为立足点,紧扣艺术类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需求,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创新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可采取以下路径:创设思政主题项目环境,利用数字艺术工具凸显思政元素,实施跨学科协同创新项目,建立思政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立德树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116-04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1]。在此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势在必行[2]。课程思政的提出,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创意产业的摇篮,其教学创新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还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3]。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应立足时代背景,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结合科技发展,以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双重需求[4]。下面,笔者简述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课程思政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合的必要性,并从几个方面对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路径进行探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所有专业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5]。在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寻找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性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科教学与思政课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知识和品德全面发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的区别是:课程思政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兼容性[6]。而大学思政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在思政课上,教师要讲解思政课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运用专业课程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素质。课程思政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课程思政强调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而言,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相融合的必要性日益凸显。这种融合不仅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1.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术设计类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设计观,提高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7]。在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这些都需要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设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需求和文化内涵,提高作品设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的融合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传统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课程思政融入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不仅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艺术设计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教师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作品设计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课程相融合,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种融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1.创设思政主题项目环境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之一是创设思政主题项目环境。这一路径旨在将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思想观念,提升其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创造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政主题项目环境创设需要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中。首先,以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为核心,设计具有思想性和现实意义的项目。例如,在环境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为某社区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公共空间,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例如,在广告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宣传社会正能量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跨学科合作的方式,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具有思政主题的项目。例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合作,共同设计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主题的文化创意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历史事实,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创设思政主题项目环境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践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思政元素与艺术设计的融合,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路径,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质和教学能力。高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同时,高校应加大对思政主题项目环境的投入力度,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设备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创设思政主题项目环境并非简单的“贴标签”或“穿插思政元素”,而是要将思政元素与艺术设计专业内容有机融合。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避免生搬硬套或牵强附会的现象,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2.利用数字艺术工具凸显思政元素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之一是利用数字艺术工具凸显思政元素。数字艺术工具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创意空间。
(1)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思政主题,开发一系列数字艺术教学资源,如设计思政主题的数字绘画、动态图像、交互式动画等。这些资源可以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理解思政元素的内涵。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思政主题为核心的项目式学习,利用数字艺术工具进行创作。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数字艺术竞赛活动,以思政主题为核心进行创作。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优秀作品可以作为教学成果展示,也可以用于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对思政元素的认同感。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的数字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在线展示平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以促进交流。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可以通过作品展示传递思政元素的价值观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认同。教师还可以通过跨学科合作的方式,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和开发具有思政主题的数字艺术项目。例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合作,共同设计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数字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其文化自信和爱国精神。
(3)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字艺术工具凸显思政元素,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数字艺术工具的使用技巧和方法,提高其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通过开发教学资源、进行项目式学习、开展竞赛活动、建立展示平台、跨学科合作以及加强教学培训等,可以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设计课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进行理解。
3.实施跨学科协同创新项目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实施跨学科协同创新项目,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能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跨学科协同创新项目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意识和合作精神,积极寻找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应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项目选择上,教师应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选择与实际需求密切相关、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跨学科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是涉及环境保护、社会问题、科技发展等领域的实际案例,也可以是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的研究课题。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可以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研究和实施。学生应被赋予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项目角色,发挥个人优势。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其次,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交叉点,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应学会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实践。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学生应学会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团队的协作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可以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跨学科意识和合作精神,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进行理解。
4.建立思政评价体系
建立思政评价体系,能够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评价中,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实现对学生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取以下具体做法。首先,要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结合课程内容和思政主题,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评价指标,以保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小组互评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再次,要关注评价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不足。通过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最后,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思政评价标准。通过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指导帮助。同时,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创新,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还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课程相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教师要创设思政主题项目环境,利用数字艺术工具凸显思政元素,实施跨学科协同创新项目,建立思政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际,王志惠.“大思政”视域下艺术类高校专业课程(群)塑造爱国主义与人文情怀的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23(12):273-276.
[2]马文霆.“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索[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22,22(04):47-50.
[3]张媛媛.制药分离工程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23,44(03):89-96.
[4]张光帅,李娜.课程思政视域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23(02):66-69.
[5]王洪斌.高等院校艺术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5(03):88-93.
[6]王世平,赵春燕.立德树人理念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2(21):184-188.
[7]王虹.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08):80-84+97.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Innovation in Art and Design Majors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Quantong, Ding K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art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moral and artistic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closely adhere to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needs of art professionals, and introduc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s of art and design majors in universities.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character?and?civic?virtue, has become the primary goal of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in art and desig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can take the following paths: creating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med project environment, using digital art tools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mbining social hotspots for case teaching, implementing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jects, and establishing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artand design major; teaching innov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t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