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由“知识技能本位”向“素养本位”发展,运用支架式教学法代替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法势在必行。文章以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步骤,其次研究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最后基于教学实践研究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指出教师可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需要搭建教学支架,着眼学生发展需要优化教学评价,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篮球教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10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2年区级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校园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编号:SXJYKT-22140)的研究成果之一
初中篮球教学以篮球理论知识、进攻防守技术、基本战术为主要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思维,提升学生的体能与竞技能力。初中篮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若一味采用“知识注入”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机械识记篮球运动的竞赛规则、进攻移动等动作的基本要领,难以使学生对相关内容融会贯通。要避免以上教学问题,教师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学支架的帮助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练习。教师将此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篮球教学,对提升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均有帮助。所以,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研究支架式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为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做好理论准备。
1.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法是借助问题、图表、案例等支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建构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1]。该方法提倡借助概念框架为学生指明意义建构学习方向,使其进一步理解教学问题,达到深入学习状态。该教学方法以J·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L·Vygotsky的心理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其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活动由确切的认知发展结构组成,包括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点明个体的认知结果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出“智慧行为是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两种智慧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该理论为支架式教学法提供了应用思路,教师可先将学生的已有图式作为支架教学起点,根据其顺应、同化、平衡发展规律搭建问题、案例等教学支架,并在合适的时机撤去支架,使学生在支架式教学中充分内化、吸收相关知识。心理发展理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两种形式,指出人的心理发展是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2]。根据该理论,教师可将教学活动、实践任务作为教学支架,由此驱动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原理,总结技能方法,形成专业素养。
2.应用步骤
第一,在正式教学之前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搭建教学支架。第二,为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运用支架探究相关问题,创设相应情境,促进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深度交互。第三,组织独立探索教学活动,通过布置任务、提出项目等方式指导学生借助相关教学工具探索更多新知,促使其有效跨越最近发展区。第四,组织合作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复杂问题,使其在思考、分析、交流观点的过程中扎实掌握知识,达到内化吸收的状态。第五,落实效果评价,评价学生利用支架掌握新知的学习过程及其阶段性学习成果,指出其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贡献、意义建构优缺点,使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1.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使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开展篮球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投篮技术教学[3]。应用此类教学方法固然可达成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但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接受,影响学生自主发展。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可分为搭建教学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部分,其教学活动内容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开展初中篮球教学,需要教师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支架式教学提倡通过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完成新知探究,提倡通过撤去支架刺激学生内化新知,完成意义建构[4]。初中篮球教学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可使学生重复上述过程,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篮球运动的关键技能。以“传接球技术”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范例支架引导学生探究支配球、转移球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观察、思考、实操等学习活动中,感悟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的策略,提升体能、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能力。接着,教师可撤去教学支架,通过组织实战训练教学活动驱动学生在支架撤去之后研究相关策略的迁移应用方法,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教师通过搭、撤支架,能引导学生调整学、练状态,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及专项运动技能,领悟运动魅力,养成锻炼习惯[5]。新课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改革教学方式,将理论讲解、互动交流、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的能力。支架式教学法具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特征,可满足新课标关于改革教学方式的要求,对于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综合素养有积极意义。教师可借助教学支架驱动学生应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平台,收集与体育教学主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教师可借助问题链、任务串、运动案例等资源搭建支架,驱动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确保学生在讨论、练习、竞技活动中提高认知水平,掌握动作要领,提升运动能力,丰富运动经验,落实新课标“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要求。
1.基于最近发展区制定运用目标
L·Vygotsky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类,其一为“现有水平”,即其应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其二为“可能的发展水平”,即其通过系统学习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6]。教师可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厘定学生的支架学习起点并预设学习结果,为具体教学的有序开展指明方向。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收集学生的运动训练资料,结合具体教学情况设定教学目标。考量学生“现有水平”,需关注其理论知识储备情况及运动能力发展情况。教师可借助超星学习通、钉钉等教学软件提前发布教学问题:篮球移动技术包括哪些?移动篮球时的动作要领是什么?具体要注意哪些问题?通过提出上述问题,考验学生对变向跑、变速跑、侧身跑、后退跑、双脚跳、单脚跳、跨步急停等动作的理论掌握情况,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篮球学习理论基础。教师还可在线上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借助电子设备录制并上传篮球运动视频,通过检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判断其篮球动作是否标准、篮球运动经验是否丰富、是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分析学生运动习惯养成情况,由此了解学生的篮球知识储备情况、运动能力发展情况,确定“最近发展区”。鉴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最近发展区”并不完全相同,采取“一刀切”的手段制定教学目标,难免忽略部分学生的学习意愿,造成其学习体验感差,影响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按确切标准对分析数据进2YOiNL+yv+ZPSnv9jZq9nQ==行整理,对学生进行归类,并分别设定教学目标。对参与兴趣低、知识储备量少的学生,可将培养篮球运动兴趣,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篮球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对篮球知识储备、运动经验丰富的学生,可将提高其技战术运用水平作为教学目标,引领他们了解关键的篮球运动技法,提升他们专项运动能力。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定差异化教学目标,能提高支架式教学针对性,使教学支架、情境创设内容、协作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确保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充分发挥育人价值。
2.结合教学需要搭建教学支架
支架式教学法有效应用的关键在于学生掌握独立探索的主动权,并能够在协作学习中收获具有价值的知识[7]。在学生独立探索时,教师应利用教学支架引导其发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使其运用迁移思维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规律,完成对新知的意义建构。
(1)搭建范例支架强化认识。范例支架是指将案例作为框架内容,支撑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度探究的教学支架[8]。范例支架具有具象、直观特征,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内容形成大致认知,达到加深认识的教学目的。初中篮球教学涉及大量篮球动作。围绕此类内容展开教学时,教师可在课上搭建范例支架,通过呈现完整动作案例、动作分解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动作的操作方式及运动细节,使学生在观察案例、模仿案例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刻认识。以“单手侧体传球”这一篮球动作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搭建范例支架,加深学生对这一运动技术的认识。一方面,播放正确的“单手侧体传球”案例,使学生对该动作的运动路径、特征形成大概认识,明确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播放“单手侧体传球”的运动图示,加强学生对具体动作要领的直观认识。比如,播放站立图示,体现“双脚平行开立,双手持球于胸腹之间”特征;播放预备传球姿势,体现“传球时,左脚向左跨步的同时将球移至右手并引到身体右侧”这一动作要领;播放出球姿势图,体现“出球前一刹那,持球的手拇指在上,手心向前,手腕后屈”的动作要领;播放出球时动作分解图,体现“出球时,前臂向前作弧线摆动,当球摆过右前方时,迅速收前臂”“手腕前驱,食、中指用力拨球将球传出”这两个动作要领。搭建范例支架能为学生学习新动作提供资源,使学生在观看动态视频、对比动作分解图式的过程中了解动作要领,加深对篮球动作的认知。
(2)搭建问题支架提高认知。问题支架是以问题为构成要素的教学支架,具有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深度的作用。教师可将问题支架用于初中篮球教学全过程,由此驱动学生关注篮球教学细节,探究相关原理,提高学生运动认知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提炼课程教学主题,分析其蕴含的相关原理。之后围绕教学主题设置问题链,先提出简单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提出复杂问题驱动学生协作探究,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协作讨论的过程中总结篮球运动原理,达到较高的运动认知水平。以“投篮”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明确投篮原理并总结相关技能经验,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由此组成问题支架,驱动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篮球教学内容。1)投篮是什么?你对投篮的认识有哪些?2)想要投中篮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投篮的技术动作有哪些?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哪些事项?4)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可看作什么?5)如何巧妙运用力量保证投篮准确率?其中,第1)问较为简单,目的是快速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将注意力集中于投篮学习中,关联生活、运动经验解答问题,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2)问引出教学主题,驱动学生自主思考,使其联想生活中投掷经验提出猜想。第3)问围绕教学主题引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关注握球方法、瞄准点、出手角度与速度等投篮技术,提高其学习深度。第4)问拓宽篮球教学广度,驱动学生关联物理学、数学等知识研究篮球运动轨迹,使学生认识到篮球运动的科学性,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第5)问呼应上述问题,驱动学生协作学习,讨论握球方法,确定瞄篮点的方法等,进行深入讨论,研究相关原理。这样,借助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学习动作要领、探究动作原理,逐步提高其学习深度,能从根本上提高其运动认知。
(3)搭建建议支架促进创新。建议支架指的是由建议构成的支架,与问题支架相比,建议支架的启发性更强,其表现方式更为直接。教师可在篮球教学中搭建建议支架,由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篮球学习、训练思路,促进其创新应用。以初中篮球竞赛训练教学为例,教师可搭建建议支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进攻、防守战术。比如,在篮球竞技练习中,针对比分落后的一队学生,教师可搭建建议支架:是否可以尝试传切配合,从防守空隙中将球传给切入的同伴,达到投篮目的,是否可以尝试策应配合,通过与内线队员合作摆脱防守,实现投篮目的。通过给出相关建议,启发学生联想所学的突围战术,驱动其尝试更多方法追平比分,反败为胜。搭建建议支架,能为学生篮球运动学习提供更多可能性,使其尝试更多方法,形成创新素养。
3.着眼学生发展优化教学评价
落实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发展情况,促进其查漏补缺。为在初中篮球教学中进一步发挥支架式教学法的育人价值,教师有必要优化评价体系。一方面,可结合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特征创新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其是否能基于学习支架明确学习主要目标,是否能基于学习支架发现新问题并探索新规律,是否能基于学习支架产生新的学习感悟并总结经验技巧,是否能基于学习支架探索更多篮球技能的创新应用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可基于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创新评价方式,通过落实过程性评价指出学生在问题发现、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等教学环节的表现,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身的篮球学习优势与不足;通过落实终结性评价帮助学生明确自身阶段性学习成果,帮助其反思自身球性、移动步法、运球投篮等技术的掌握情况,反思支架式学习不足。优化评价体系,体现支架式教学法的发展性育人特征,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学会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客观评价,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
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法,首先要明确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应用程序,确定大致教学思路。其次要明确教学对象对篮球运动的认识、相关技能掌握情况,根据其学习起点预设运动目标。最后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合理搭建教学“脚手架”,并落实教学评价,从多个方面着手优化教学细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篮球教学的具体需要,根据知识教学、运动技能教学、素养培育等需求灵活调整支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并做好实践反思,由此总结更多教学经验,以推进篮球教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伶,徐菲璠.支架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18(07):29-30.
[2]张前成.支架式教学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实验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5):57-58+76.
[3]鲍海波.初中生篮球运动中身体素质训练探究[J].田径,2022(09): 33-34.
[4]朱江.初中篮球教学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9(04):60-61.
[5]王光琦.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内容优化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8):109-110.
[6]刘尚武,张润红.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的实证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7(01):141-144.
[7]林开飞.初中篮球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3):181-182+185.
[8]陈祥.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导学,2022(02): 41-42.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Basketball Teaching
Wang Xiaoqin
(Chengnan Junior Middle School, Shaxian District, Sanm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Shaxian 3655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has developed from "knowledge and skills oriented" to "literacy oriented". It is imperative to use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infusion based" teaching method. The article tak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basketball teach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ly,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pplication steps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 are studied. Secondl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basketball teaching is studied. Finally,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basketball teaching is studi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eachers can set teaching goals based on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uild teaching scaffolds based on student needs, and optimize teaching evaluation with a focus on student development needs, aiming to provid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frontline teachers.
Key words: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 basketball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re competencies; teach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