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广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混合式教学方向;要注重整合思政资源,丰富混合式教学内容;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推进混合式教学发展;有效完善评价体系,巩固混合式教学成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08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福建省三明市职业院校联盟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课程思政视阈下中职《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smzy2023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指出,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要符合因材施教规律并充分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要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并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引领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背景下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丰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广度,提高课程育人效果。为此,教师有必要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1]。其中,“线上教学”以讲授基础知识、传授基本方法为主,旨在借助Flash动画、演示文稿、文字等线上教学资源指导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线下教学”是在“线上教学”基础上开展的,旨在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深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知。在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问题。第一,要保证线上教学资源的充足性。混合式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在于充足的线上资源,教师可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屏幕录制软件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录制课程、制作文稿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呈现出来,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大概认知。第二,要保证线下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师可在线下教学中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学科原理,总结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方法与技巧。第三,要保证教学评价的适应性。线上评价要与线上教学相适应,要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小程序设计在线测试等,用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线下评价要与线下教学相适应,关注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阶段性学习结果,用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与学习金字塔理论[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加工自身已掌握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启迪意义。根据该理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应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在依次呈现简单直观、复杂抽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实现有效教学。教育传播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可被视作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传授教学内容,并借助各类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根据该理论,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传播媒体,确保混合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该理论认为,学生若选择听讲、阅读、视听、观看演示视频等被动学习方式,能够记住学习内容,但无法理解相关内容;学生若选择讨论、实践、讲解等主动学习方式,则能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学会应用相关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应鼓励学生采取主动学习方式探究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明确相关原理,提升综合能力。
1.有机互动原则
有机互动原则要求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完成与学生的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基于此原则,教师应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严谨认真的科研精神、尽职尽责的教学态度对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用行为打动学生,使师生双方在互动过程中完成思政教育[3]。
2.政治导向原则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专业课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工作目标,梳理课程内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同向同行[4]。中职教师应秉承政治导向原则,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热点关注原则
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使中职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学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因此,教师应秉承热点关注原则,关注信息技术方面的社会新闻,并将其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通过介绍相关时政新闻,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共参与意识,推进信息技术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混合式教学方向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涉及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等教学内容[5]。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难以满足新时期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要求,更新教学目标势在必行。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为混合式教学指明方向。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教学需要。在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多围绕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等知识与技能开展教学,很少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职业道德与法律”等思政理论课内容,导致部分中职学生专业能力较强,但思政水平较低。新课标要求信息技术课程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教师可将其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设计的参考,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宏观方向后,教师还要确定该门课程各模块、各章节的课程思政目标,进一步凸显目标的指向作用。为此,教师要考虑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与拓展模块教学内容的差异,基于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例,此模块包括“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信息社会的文化”“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常识”等知识点,重点说明信息技术对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围绕此模块内容开展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明确信息技术为当代生活带来的好处与弊端,学会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给社会形态与个人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伦理,自觉履行信息社会的责任;让学生掌握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技术与方法,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基于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特征有机渗透思政内容,在教学目标中巧妙体现课程思政目标,能明确混合式教学方向。
2.注重整合思政资源,丰富混合式教学内容
混合式教学以教学资源为支撑,如果教学资源不充分,就会影响线上教学广度与线下教学深度,降低教学质量。目前,一些教师基于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机械、生硬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这不利于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深度理解[6]。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不仅要尽可能多地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思政资源,还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课程外的思政资源,并注重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以丰富混合式教学内容。
(1)整合理论资源,提高学生思政认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储存单位的概念及换算、信息设备的类型和特点、网络体系结构、TCP/IP地址知识等。知识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分析信息技术教材,确定思政教学资源的融合策略。之后,教师可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收集思政教育素材,并将其有机融入信息技术理论教学内容中。学生在观看视频、浏览文字资料的过程中,能明确信息技术课程中蕴含的现代科技理念、道德理念、法治理念。基于丰富的资源开展线下教学,能使学生在围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讨论、辩论的过程中深刻领悟思政内容,形成科技活动中应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以“网络应用”模块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分析教材中关于互联网对组织及个人的行为、关系的影响,典型的物联网系统及软件配置等知识,梳理思政教学资源的融合思路。例如,教师可就“与互联网相关的社会文化特征”这一知识点引出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引发学生对负面信息的警觉。基于此类教学内容渗透思政教育,能使学生在线上学习、线下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政治认同。再如,教师可就“网络交流与信息发布”这一知识点引出保护个人网络信息的内容,将网络安全法规中的隐私保护条款等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法治教育的有效渗透。
(2)整合实践资源,提升学生思政素养。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要求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7]。教师应注意收集并整理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确保二者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在线上探究、线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政素养。例如,在“数据处理”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乌审旗毛乌素沙漠开启生态大数据智慧管理模式”等数据技术应用案例,并将其作为课程思政背景下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可应用WPS制作演示文稿,在演示文稿中说明塞罕坝林场采用Web开发平台以及ECharts可视化算法集成库设计森林资源数据可视化系统的方案,使学生对数据技术的应用策略形成大致认识,明确数据处理技术对于社会管理、公益活动的应用价值,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教师可基于真实案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应用数据处理技术记录、筛选、分类汇总公益捐款、公益劳动的相关数据,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3.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推进混合式教学发展
“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特征[8]。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不仅要汇总信息技术课程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还要基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观念形成需要组织线下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将线上所学知识、方法内化于心,自觉提升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以“人工智能初步”模块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讲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等知识,并渗透我国科技发展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在线上讨论,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我国科技发展现状的认识。课上,教师可组织探究活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透过“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探究其中的思政原理。比如,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播放智能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医疗诊断等视频,同时提出问题: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在以上应用中,人工智能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基于现实情境提出问题,能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引导学生挖掘课程内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在夯实学生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的同时,提升其思政素养,推进混合式教学发展。
4.有效完善评价体系,巩固混合式教学成果
教学评价贯穿于混合式教学中,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反思。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肩负着育人责任,要保证学生在混合式教学中充分掌握信息技术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就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弥补。因此,完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十分必要。教师可着眼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根据不同类型教学活动特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线上教学多以传授基础知识、技能为主。对此,教师可重点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落实相应评价。比如,设置在线测试检验学生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数字媒体的类型、格式及特点等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判学生在线上学习中是否有效汲取知识,形成正确学习观。线下教学多以技能训练教学为主,教师可重点关注学生在解答问题、完成任务与项目时的表现,观察学生是否能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数字媒体作品、应用维护技术处理计算机常见故障,观察学生是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积极、是否秉承精益求精的原则等,评判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的形成情况。完成评价之后,教师可借助在线平台公示评价结果,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明确自身的思政素养发展现状。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拓宽教学平台,实现随时随地教学。中职教师要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政理论课的有机融合,渗透党史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梳理信息技术教学思路。应明确课程思政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基于相应要求优化教学目标、整理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应采取有效策略确保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凯.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践———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36):60-65.
[2]韦玉梅.提质培优视角下中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2(32):21-23.
[3]张博.尹振红.“大思政”视域下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2):4-7.
[4]谢明慧.“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1(10):95-96.
[5]李强,吴毳.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1):133-136.
[6]韩莉.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与探索[J].甘肃教育研究,2023(08):99-101.
[7]刘国平.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6):106-108.
[8]卜琴.浅谈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实施“课程思政”[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52-53.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Vo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Wang Jiajia
(Fujian Province Youxi Vocational School, Youxi 3651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vo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can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expand the teaching breadth, enhanc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urse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vo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reasonably design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enriching blended teaching content; to carefully organiz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lended learning;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blended learning.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lended teaching mode; application; car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