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刍探

2024-08-01 00:00许乃跃
成才之路 2024年21期

摘要:思政课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必然的联系,并且在价值引领、品格锤炼和精神塑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阐述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时代意义,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探讨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指出高职院校要做好四个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构建体现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诊改,构建核心素养评估与反馈支持系统;融入红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紧跟新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教学方式;构建话语体系,激发学生听课热情。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生;核心素养;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1-003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YB393)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需要依托课程去实施,而思政课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必然的联系,并在价值引领、品格锤炼和精神塑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1]高职院校要认真地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以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优势,培养造就大批具有新时代核心素养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1.核心素养的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核心素养作出细致的方案规划: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核心素养体现的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统整与融合,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3]。新时代学生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注重人才的身心两方面和谐发展,强调知行合一紧密相连,强调知识与能力并存。

2.核心素养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核心素养是关系个体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数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精准把握新时代人才教育方向

新时代,高职院校通过思政课教学改革,能精准把握人才教育方向,始终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全面提升新时代人才素质

思政课是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历程中“最佳的课程”和“关键性课程”,是关系学生成长的“第一颗纽扣”。高职院校要系统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支撑。

3.促进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推动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4.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课堂交流讨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集体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及个性化学习,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

三、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不匹配

高职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新时代核心素养。但是,现实中部分高职院校过多地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新时代核心素养的培养。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未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经济社会需要。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没有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设置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没有建设思政课程一体化育人体系,选择质性评价方式及方法,没有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良好的职业理念、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及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理念一致的多层级育人体系。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考核的重点仍然是学生上课到课率、课堂听课抬头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期末考核等,学生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机械识记就能轻松过关,缺少多元化评价体系。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标准不明确,评价机制不完善,无法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2.教学观念僵化单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高职教师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表现为思想上消极被动,在教学上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形式,教学内容陈旧呆板,没有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部分教师没有以生为本,完全依据教科书的编排逻辑,在课堂上对抽象理论未做自我内化,进行填鸭式灌输,使得学生对有些理论不理解,也未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部分教师缺少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的培育意识,无法高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直接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3.教学深度不够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高职学生的课堂需求更趋于时代化、多元化,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这也对高职思政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更多的学生希望思政课能够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希望理论能够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更紧密的结合。但目前来看,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实践体会感悟、理论深度广度、时事分析研究和课堂组织掌控等教学能力还不足,使得思政课教学深度不够。

4.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平板、手提电脑等智能终端电子设备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主要工具。高职学生的学习、交往、娱乐生活也因之被重塑,他们可以在微信、微博、QQ、抖音、小红书、网站等平台上获得更多的信息。但部分高职生自控力差,长时间沉溺于网络空间。并且网络中的负面、消极、虚假以及过度娱乐化的信息,严重地影响了高职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使得学生的思想出现许多因网而生、因网而增的新问题,给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是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全面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质量规范与品质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在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既处于基础地位又起着统领作用。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构建体现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合理的培养目标与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明确培养目标,制订符合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要建立体现核心素养的思政课程体系,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思政课程与核心素养间的实质性链接,进而体现思政课程为核心素养服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与素养,选择教学内容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把学生核心素养目标逐步分解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引入先进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和评价体系,将核心素养的关键性指标融入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中。要通过制定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结合课程学习、课堂表现、阶段性考核及期终总评等方式探索涵盖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道德品质养成、文化知识涵养、行为践行价值、社会参与实践等纳入评价维度。要明确学生学习相应内容后所应达到的素养目标,注重形成性评价,实现以评价促教学、促成长,以达到育人的目的。要不断完善基于核心素养的产教融合教学标准,采用校内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行业指导教师评价、各类资格证书获取等方式评价学生核心素养,通过评优评先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注重教学诊改,构建核心素养评估与反馈支持系统

持续诊断与改进教学,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根本所在。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和完善校内外系列化保障体系。高职院校还要优化提升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堂组织管理,设计选择教学路径,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思政课教学改革应聚焦对教学的诊断,凸显问题导向,建立师生信息双向反馈管理制度,建立班级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与教学信息员的沟通,及时根据信息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依据存在的问题主动调控教学,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优化。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个性化需求,为了突出教育教学效果,保障核心素养的落实,高职院校要构建动态评估和实时反馈系统,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业情况等,并将其与一卡通系统信息进行关联,以发现学生的兴趣志向、心理发展情况等。同时,高职院校要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常态化采集和分析,精准“刻画”学生的发展状态,为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参考。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构建实时数据反馈系统,通过数据反馈分析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和参与思政实践活动的情况。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反馈的评价信息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实现自我提升与发展。而教师也能利用学生个体画像、群体画像反馈整体信息和异常信息,并针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及时在思政课上进行教育和指导。

3.融入红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紧跟新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教学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5]高职院校应对本地区的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依据各年级教学计划和教学需要制定详细的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的方案,形成教学制度,集中用好红色资源开好“大思政课堂”。例如,在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红色资源相关的纪念场所,让红色精神洗礼和感召学生,以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把红色基因注入学生的血脉、融入学生的灵魂,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新时代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信息传播交流沟通的方式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零散细碎式、快餐碎片式的信息令人目不暇接,高职学生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量逐步超过课堂获取的信息量,网络信息获取量已跃居主导地位。而且网络信息的传输速度更为迅捷,一些错误观点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起到一定的负作用。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向塑造期、稳定期、定型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智处于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过渡时期,还不成熟,并且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不强,特别是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受到外部的干扰,立场不坚定,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控力不强,情绪容易波动、不稳定。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直面高职学生的新时代特征,积极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工具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实现师生互动,让科学的理论观点进入学生的耳、脑、心,使他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4.构建话语体系,激发学生听课热情

思政课是为党为国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主干线、主阵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必然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掌握思政话语权。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延伸到思政课堂的方方面面,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就需要高职院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将所学内容入脑、入耳、入心。思政课具有极强的科学性、时代性、政治性、系统性、理论性等特点,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较强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锤炼能力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语言表达能力。思政课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建设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必须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拥有话语解释力、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主导力[6]。而高职院校思政课堂要挣脱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的枯燥乏味的理论宣讲模式,就要深度加工课程教材内容和教材表述用语,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的结合,走出“理论远”“理论难”的认识误区,创新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视频、图片、数据统计表等形式加以形象化具体化处理,并转换为紧跟时代、贴近学生、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用脍炙人口、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则要打造行动活泼而积极、气氛活跃而热烈的情感浸润体验式课堂,运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听课热情,让学生在思政课上真学真懂,对思政理论真信真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结语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要契合新时代发展机遇,重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使学生进入“我要学”的学习状态,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课程,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 OL].(2019-08-14)[2023-12-18].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N].人民日报,2016-9-14(01).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5]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EB/OL].(2021-09-30)[2023-12-18].http://cpc.people. com.cn/n1/2021/0930/c64094-32244129.html.

[6]张攀攀.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3(30):12-14.

Exploring the Reform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Core Competencies

Xu Naiyue

(Suqian Higher Normal School, 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re inevitab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and have unique advantages in value guidance,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spiritual shaping.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core literacy, analyz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oints out that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do four aspects well: 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ducational goals, and build an evaluation system that reflects core literacy;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and build a core competency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support system; Integrating red resources to enrich teaching content;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w era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build a discourse system to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istening to lectures.

Key words: new era;vocationalcollege students;corecompetencie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