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耳朵切忌盲目挖耳

2024-07-31 00:00:00李莉南方任晓波魏兴梅
家庭医学 2024年14期
关键词:耳屎耳道棉签

在我们身边,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有时候会感到耳朵里有异物,不舒服。此时,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想办法挖一挖,觉得耳朵里有东西若是不清理干净,便浑身不自在。其实如果耳朵里经常觉得发瘁、不舒服,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屎在作怪。那么耳屎是如何产生的,是否应该挖除呢?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这个话题。

什么是耳屎

耳屎,医学上称之为耵聍,是人的外耳道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橙色或淡黄色的蜡质分泌物,同时还混有灰尘和皮屑。有的人耳屎比较干燥,是一片一片的,也是我们俗称的“干耳”;有的人耳屎比较黏稠呈油状蜡黄色,更容易堆积在耳道里,甚至长期积累会导致耳闷、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也是我们俗称的“湿耳”。中国人大多数为“干耳”,但也有不少人是“湿耳”。

耳屎看起来有点脏,往往被人们当成耳朵里的垃圾。其实它并不是人体的废物,它在外耳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是我们耳朵里的天然“保护伞”。一般来说,耳屎有以下生理作用。

1.富含脂肪酸的耳屎附着于外耳道表面,形成一层酸性保护膜,使外耳道经常处于酸性环境。如此可以防御细菌和病毒入侵,还可起到轻度杀菌的作用。

2.耳屎富含油脂,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细小的纤毛;这些细小的纤毛可以阻挡外界的尘埃颗粒,保持外耳道的清洁。

3.耳屎有特殊的气味,可防止小飞虫、蚊虫的飞人;一旦乱飞的小虫误入耳朵里,当它们尝到耳屎的苦味时,便会立即退出,逃之天天。

4.耳屎可以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它可以像消音器一样减轻外界传人的声波对鼓膜的刺激,保护我们的鼓膜不被强声所损伤,保护听力。尤其是儿童的鼓膜比较脆弱,如果外界的声波过强,儿童鼓膜会受到剧烈的震动,容易造成鼓膜受损,从而使听力受到一定影响。

5.如果我们洗澡时不小心耳中进水,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可以防止脏水的侵害,从而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例如外耳道炎和中耳炎等。

由此可见,耳屎具有很重要的保护作用,它是默默无闻地保护我们耳朵的大功臣。

耳屎应该挖吗

很多人认为耳屎过多会堵塞耳道,于是选择用挖耳勺、指甲或者火柴棒等尖锐、不清洁的工具挖耳朵。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盲目地挖耳朵,有时不但挖不出耳屎,甚至还会将耳屎推到更深的位置,尤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许多的病例皆是因盲目挖耳造成了相对严重的后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如果挖耳朵使用的工具比较坚硬,或者挖出的耳屎过硬、过多,很容易划伤我们外耳道菲薄的皮肤;而且如果挖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易使细菌进入划破的伤口,从而造成伤口感染,严重时会引发外耳道炎甚至外耳道疖肿等,使人更加痛苦。

2.如果外耳道皮肤经常受到刺激,由于人体自身保护机制的原因,耳道会自动认为分泌的耳屎或者油脂不足,因此会自动分泌更多的耳屎,从而造成耳屎堆积严重,继而出现皮肤肿胀、外耳道狭窄;而外耳道狭窄使分泌物的排出更加困难,便会进一步加重耳朵痒。越痒越挖、越挖越痒,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如果挖耳朵力度不当,还有可能损伤鼓膜,轻则出现耳朵疼痛、听力下降,重则引起严重外耳道炎、中耳炎,甚至发生颅内感染。尤其是在给孩子挖耳朵时,孩子突然挣扎或者出现了反射性咳嗽,损伤鼓膜的概率更大。

4.现代人注重生活品质,连挖耳朵都要享受“星级服务”。许多人会选择去美容院、采耳店清理耳朵。殊不知这样不洁的挖耳方式,与他人共用不洁的挖耳工具,容易导致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乳头状瘤等。虽然外耳道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但也有一定的恶变风险,一旦发生,必须去医院及时治疗。

5.有些人用质地差的棉签或者奇形怪状的挖耳勺深入地挖耳朵,极有可能导致棉球、耳勺留存在外耳道内,形成外耳道异物;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外耳道发炎、听力下降等。

由此可见,挖耳朵虽是小动作,却有大风险。因而应当谨慎行事,不要随便挖耳朵。

日常生活中有了耳屎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耳道有自排、自洁功能。耳屎形成后,会随着我们吃饭、说话、打哈欠等动作,以薄片形式自行排除。所以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在一般情况下,耳屎是不需要我们主动去清理的。无须人工清除,更不用刻意去挖除。

对成年人来说,如果实在忍不住想挖耳朵,我们建议:①严禁使用尖锐物体挖耳朵,一定要用相对较软的棉签。②挖耳朵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每周不要超过1次,平时简单地擦拭即可。经常性地挖耳朵会使耳道变得干燥,从而加重干痒症状。③挖耳朵时使耳朵朝下,用棉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让耳屎自行脱落;棉签不可深入过多,否则会将耳屎推至鼓膜,更不易排出或引发感染。④挖耳朵时不要太用力,用力不当易导致外耳道受损,引发炎症或者疖肿。

当然,如果长期不清理耳屎,耳屎在外耳道堆积,凝结成块、堵塞耳道,形成耵聍栓塞不能自动外排、影响听力时,应该到医院由专业医生用器械将耳屎取出。小儿不合作或者耳屎较大、较硬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或者苯酚滴耳油滴耳3天以上,待耳屎软化后,到医院由耳鼻喉科专业医生取出。

希望大家能善待我们的耳朵,切忌盲目挖耳。如果您有挖耳屎的习惯,请您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保护好我们的耳朵和听力。如果确实感到耳屎影响了自己的舒服感,建议到医院请耳鼻喉科的医生来处理。

猜你喜欢
耳屎耳道棉签
耳内插葱治不了耳聋
科学导报(2023年21期)2023-04-04 01:20:17
看耳屎就能知道鲸几岁?
处理伤口,应用医用无菌棉签
耳屎能不能掏
给鲸掏耳屎
如何制作雪花风铃
棉签怎样选购和使用
老友(2019年5期)2019-05-26 14:26:54
掏耳屎 会不会掏出病来?
祝您健康(2018年7期)2018-07-14 06:54:48
可爱棉签羊
童话世界(2018年11期)2018-05-28 02:23:08
声学头模耳道入口处的声场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