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基础知识的使命,更在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投入,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文章阐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出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9-0093-04
基金项目:福建省漳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专项课题“结构化理论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编号:ZPzx2022-10)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引擎,而数学教育是这个引擎中的核心部件,对于培育未来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更高效地培育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提升数学素养
深度学习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不仅包括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包括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2.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深度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被鼓励去挑战传统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这种创新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1]。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深度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度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他们学会如何独立地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强化数学应用能力
深度学习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5.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深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面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数据、制定解决方案等一系列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种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也是他们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6.促进终身学习
深度学习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将更加愿意不断学习新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然而,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深度学习。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严重制约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实施效果。
2.学生参与度低,缺乏知识体系构建
深度学习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他们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这导致学生在深度学习中难以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影响学习效果。
3.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这导致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深度学习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如果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就难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1.做好课前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收者,而是转变为积极的学习参与者,这一转变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致力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着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做好课前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引导是开启学生深度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课前引导的内容应与即将学习的知识点紧密相连,既能回顾旧知,又能引出新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差异化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兴趣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程度,为每位学生量身制订学习计划。通过实施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预习材料,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以及解题步骤等。教师可以围绕材料设计一些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启发性问题:你们听说过一元一次方程吗?这个方程具体是什么样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方程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对方程进行初步的思考和了解。然后,教师可以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公式ax+b=0(a屹0),详细解释其中的a、b分别代表什么,并通过具体的示例方程来讲解解题步骤。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演示如何消去常数项、合并同类项、简化方程,并+最终解出x的值。这样的课前引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相关概念,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2.建立知识连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单个知识点,还能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夯实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稳固的知识网络,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因为这是后续深度学习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巩固,使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烂熟于心,从而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构建知识网络。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教师可以利用知识图谱这一有效工具,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制定知识图谱,将不同的概念和知识点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对初中数学的整体认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效果[3]。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学生互动讨论以及适量的练习来巩固这些基础知识。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知识图谱来帮助学生构建关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网络。在知识图谱中,教师可以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如SSS、SAS、ASA、AAS等)作为关键节点,然后连接这些节点,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将全等三角形与其他相关知识点(如相似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更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还能为他们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提升教学实践性,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深度学习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提升教学实践性,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4]。首先,引入真实世界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应将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引入数学课堂。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更加明确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通过让学生实际测量和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城市交通流量、环境保护、财务规划等现实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开展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独立或与人协作完成研究和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如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编写数学应用程序等数学项目,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再次,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是一种强调实际问题求解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分析问题、收集数据,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这一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设计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概念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数学实验场景,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数学现象,从而直观地理解数学规律,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5]。
例如,在教学“圆的有关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真实世界中的圆形物体或现象,如轮胎、水波纹等,引出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通过观察这些实际例子,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并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何计算一个圆形水池的面积和周长?如何确定一个圆形零件的尺寸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通过让学生分析问题、收集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圆,并通过测量和计算来验证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这种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性质,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优化课后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知识巩固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课后作业形式单一,缺乏挑战性和探索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后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作业应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计算题和证明题,还可以引入应用题、探究题、开放性问题等,这些题目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巩固知识。其次,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后作业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并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帮助他们巩固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反思与总结。课后作业不仅仅是做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并思考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得失。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掌握其图像特征和变化规律,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后作业设计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解释其对称轴和对称性质,这样的作业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识别与绘制题目,帮助他们巩固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如探究轴对称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或者解决与轴对称相关的复杂几何问题。通过这样的课后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还能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善评价体系,优化学生学习方向
在新课标背景下,深度学习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为了实现深度学习,不仅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还需要完善评价体系,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向。首先,明确评价目标。深度学习的评价体系必须明确评价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应包括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应涵盖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通过明确这些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他们获得更广泛的数学能力。其次,综合性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综合性评价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将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能力等纳入评价范畴。个性化评价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的评价方式。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因此评价应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除了传统的书面考试,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实践操作、数学建模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特长。通过综合性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显著影响,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促进终身学习。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推动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全面实施,教师要做好课前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知识连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升教学实践性、强化学生应用能力,优化课后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知识巩固,完善评价体系、优化学生学习方向,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调整学习策略,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范刚.例谈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J].新教育,2023(25):33-35.
[2]汪冰洁.新课标背景下巧用评价,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J].新教育,2023(01):28-29.
[3]朱永霞.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3(39):29-30.
[4]孙乐彤,彭文学.深度学习下的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28):3-5.
[5]刘兆吉.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6):26-28.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Deep Learn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Chen Jinghua
(Fujian Province Zhangping City Yongfu Middle School, Zhangping 364401, China)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a core discipline in the basic education system, which not only carries the mission of imparting basic knowledge, but also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shap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log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deep learning of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ke them more actively engag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us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deep learn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deep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explores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deep learn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im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core competencies.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deep learning;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core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