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提升路径刍论

2024-07-31 00:00汤大为吴晓
成才之路 2024年19期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队伍,责任重大。政治素养在初中思政课教师各项素养中处于首要地位,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所在。新时代初中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提升可从政治认同、育人政治导向、政治自觉、价值引领四个方面着手,探寻精研专业、领悟顶层设计、示范引领、实践笃行的政治素养区域提升路径。

关键词:思政教师;政治素养;精研专业;顶层设计;示范引领;实践笃行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9-004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资助课题“新时代区域推进中学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20BJC046)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如何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广大思政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政治要强”是对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要求,集中表现在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在思政课教师各项素养中处于统领地位,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的关键。但个别思政课教师政治敏锐性不高,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不够,不能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不深、理解不透,甚至信仰不坚定,面对一些复杂问题容易讲偏话、怪话,与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素养,把握时代之变,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培养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己任的时代新人。这也是由思政课的特点所决定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性质”中提到“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3],其中“政治性和思想性”被摆在突出位置并贯穿新课标始终。因此,提升思政教师政治素养成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为例探讨初中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提升路径。

一、精研专业,涵养政治认同

掌握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创新理论,拓宽教育视野,夯实专业底蕴,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前提。思政课教师只有准确把握科学理论的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感召学生。

1.专家引领,夯实专业理论素养

专业性比较强的专家引领在提升政治素养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专家不仅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而且有明确的行动导向、严密的逻辑体系,能让思政课教师扎实专业素养,准确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汲取营养,补足精神之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筑牢思想的铜墙铁壁,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透析事物本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考虑问题。同时,思政课教师能在专家引领下与时俱进,迅速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4]。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变化,学习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和讲话精神,在学思悟行中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夯实马克思主义素养,守正创新,回应时代之问。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立体轮训,把省、市、区专家“请进来”,举行专题讲座、报告会,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同时把思政课教师“送出去”,参与省内外知名师范大学、党校等主办的高端培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2.自主研修,开阔教育视野

视野决定高度,教育者的视野决定教育的高度和格局。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其涵盖的范围极广,这就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提出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主动开阔教育视野,才能培养具有大格局、大胸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历史视野中厚植家国情怀。历史是一面镜子,思政课教师要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洞察社会发展规律,在历史发展规律中弄明白“我们是怎样走到今天”“我们要怎么样走好今天”“我们将如何把握明天”等问题。思政课教师应该自觉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在历史视野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2)在全球视野中坚定“四个自信”。世界局势波诡云谲,放眼世界方能读懂中国。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全球视野,在横向比较中辩证看待中外差别,透过现象洞察本质,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四个自信”。只有具备国际视野,才能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正确认识中国现代化的深刻内涵,认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领悟顶层设计,把握育人政治导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党和国家近年来对思政课建设进行了大量的顶层设计,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发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既要有“孺子牛”的高尚品格,踏踏实实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也要有“仰望星空”的能力,领会党和国家顶层设计意图,不断增强课堂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顶层设计的学悟中,思政课教师可以涵养专业格局,把握思政课的育人政治方向,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者[6],守正创新,增强思政课程的创造性。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国家每一次重大文件出台后都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集中研讨新理念、新思想,并开展“融入文件精神的课例研讨”“同备一堂红色思政课”“有风景的思政课”“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试点岳麓区基地线下备课”等活动,使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频,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三、示范引领,内化政治自觉

先进人物具有示范引导生活道路、践行高尚品德、培养理想人格的作用。在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类榜样、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塑造其人格,强化其政治自觉。

1.榜样示范引领使命担当

榜样人物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浸润感染思政教师,引领思政教师把教书育人融入国家、时代发展大势中,培养有骨气、有底气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秀教师的榜样示范能使其他思政课教师产生共情。共情,又称为神入,同理心、感同身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等都是对“共情”的阐述,是两个或多个载体间的一种共识和情感共鸣,是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路径。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利用公众号开展优秀思政教师事例展播活动,把优秀思政教师的事迹搬上舞台、搬上荧屏,大力宣传优秀思政教师的育人事迹、育人理念,使学榜样、争先进成为思政教师的新风尚,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深入人心。

2.党建引领行动自觉

在思政教课师队伍建设中,思政课的党建引领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提升必须向共产党员看齐,发自内心地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政治自觉。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从教育行政层面明确把党小组建在教研组上,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发挥党委的先锋作用。教研组长带领全体组员研讨党的最新文件精神和理论成果,并以之引领教研、集体备课等活动的策划与开展。教研组长组织思政教师到红色景点开展“思政教师讲党史”公益讲解志愿服务活动,潜移默化地将党的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调动全体思政教师的理论学习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3.共同体协同引领教师成长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内部成员间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开展旨在促进成员共同成长的教学研究活动,从而达到相互影响、相向而行的有机整体。学习共同体不仅有助于打破校际教师间的隔阂,形成合作型教师文化,使教师获得社会情感支持,增强职业认同感,激发成长动力,而且能使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产生赋权增能的社群效应,促进个人专业成长,并在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中提升政治素养。为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养,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针对教师成长的不同层级,分别成立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青年教师成长研究会和赋能骨干教师成长的名师工作室。在青年教师成长促进会,区教研员亲自带徒弟,遴选区内思政学科理事和名师一对一帮扶青年教师,开展读书分享、理论学习、课堂竞赛、课例研修等活动,为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搭建平台。名师工作室则以课题为抓手,开展常态化课例研修、序列化读书沙龙等活动,聚焦体验式教学,提高骨干教师综合素养,为思政教师的成长尤其是名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四、实践笃行,强化价值引领

实践是获得真理最权威的渠道,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提升需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磨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发挥课堂主阵地的引领作用,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不仅要成为思政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而且要成为思政课程的引领者、创造者,使思政课入情入理、入脑入心,成为真正触动学生心灵的课程。

1.钻研学情,把握思政教学规律

要将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具体的学生实践相结合,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教师政治素养的提升更有张力和活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接地气的“中国话”讲“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有生活温度、有人文深度、有价值高度的课堂中征服学生,感染自己。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利用每周三下午开展课例研修,探讨如何在多样化课例中进行学情分析,如何寻找生活起点,融入丰富时政资源,如何积极开展学科活动,探索议题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在思政课堂中主动思考,在情境体验中实现知行统一。

2.聚焦课堂,生成课堂智慧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是否真正发挥作用必须看课堂。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做时代主旋律弘扬者,在情感共鸣中强化政治认同,将制度自信播进学生心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入学生脑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内心。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更要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让学生见世面、历风雨,使学生有“下水游泳”的机会,有面对现实冲突问题时“热锅上的蚂蚁”般的体验。思政教师要在课堂上与时俱进发现新问题,当机立断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到“说得清”“问不住”“难不倒”,有效引导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站稳政治立场。除了每周的集中课例研修外,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思政教研员和学科理事每周视察一所学校,推门听课,与思政课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对思政课教师课堂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3.整合资源,形成社会合力

思政课教师的价值塑造必须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教育的场域和社会空间,让思政课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交往活动,在实践中凝聚核心价值。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思政小课堂,积极走向社会大课堂。思政课教师应走进伟人故里、党史馆、博物馆、社区等,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拓展教育手段,以隐性渗透的方式提升政治素养。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研训活动,把课堂搬到红色景点、社区等场所,开展“有风景的思政课”课堂竞赛、“思政课教师讲党史”公益讲解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师生接受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使师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

4.优化评价,着力素养落地

评价既能及时反映思政教师政治素养情况,也能促进政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对思政教师政治素养提升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在实践操作中,衡量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高低,需要建立一个多维的过程表现性评价体系。经过四年的实践,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发了“三维度九要素”政治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三维度”分别是认同、理性和精业。认同包括政治认同、职业认同和学科认同三方面要点;理性包括政治敏锐、逻辑思辨和法治思维三方面要点;精业包括专业学识、教学技艺和价值引领三方面要点。研究组根据这个指标体系建立对教师和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量表并应用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成长过程。首先,教师方面。注重教师在研训、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采用教研员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维度相结合的量化评价,建立教师个人评价档案,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其次,学生方面。学生成长是教师最大的成果,提升政治素养的最终目的是提升铸魂育人的水平和政治站位。学生的成长情况,尤其是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情况更是折射出教师的政治素养。教研机构制定对学生的评价量表,通过观察、调研、评比等全面了解本区域内学生的情况,并从绿色、发展、全面的维度对学生成长的成果进行评价,开展学生时政述评、图说时政等活动,展示学生素养,通过学生素养评价反映每个学校思政教师政治素养和育人整体情况。

五、结语

培养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是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根据时代的变化更新专业知识,领悟党和国家重大决策,把握时代脉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解决时代之问、学生之困中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1]王丽英.新时代教师技能素养和教学督导工作的创新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72-174.

[2]张彩云.坚持“八个统一”践履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担当———基于传播学的视角[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20(06): 90-95+100.

[3]刘海军,侯新旺.例谈《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05):42-45.

[4]李娟华.教学素材选用的隐性伤害及其矫正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6):79-80.

[5]鲁妍妍,杨梅,王景.高校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04):86-89.

[6]李岩.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做好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4): 5-11.

Discuss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Political Litera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Taking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as an Example

Tang Dawei, Wu Xiao

(Zhounan Bachelor’s Experimental School,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Changsha 4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s a key course for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s well as cultivating the soul through cultivation. As a key team in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nurturing tal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have a significant responsibility. Political literacy plays a primary role in the various qualities of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and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 of "what kind of people to cultivate, how to cultivate them, and for whom to cultivate them". The improvement of political literacy of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can be approached from four aspects: political identity, educational political orientation,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value guidance, exploring a regional path to enhance political literacy through precise professional research, understanding top-level design, demonstration guidance, and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political literacy; specializing in precision research; top level design; demonstration and leadership;practice and practicediligen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