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记不清初次与你相识是在何时。也许,是在幼儿园的儿歌里,哼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年纪。那时的我不懂诗里的抑扬平仄,只觉得好生欢喜。又或许是在绘本上看到“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时候。那时,懵懂地点读着由横竖撇捺组成的汉字,格外着迷。无论我们相遇在何时何地,你,李白,都是那个穿越时空,HeTkKxR7UVGQzwAVJExfeIH6Rsu0P3yrDF1aEEPStUE=用诗词滋润我的人。
在课本里,你是盛唐的瑰宝,是诗歌的巨匠,是不屈权贵、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浸在玄宗美人堆里的翰林学士,是意气风发、自比大鹏的少年郎,但对于施展抱负,你却拿不起又放不下。
在鲜衣怒马的故事里,你是可爱的少年。读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你惊讶得嘴都忘记合上。读罢,你仍愣愣地站在原地,随后拍着手大笑:“好诗!好诗!”吟过崔颢的《黄鹤楼》,你自觉比不过,便模仿着写了一篇《鹦鹉洲》,像是输了比赛、气急败坏的小孩子,让我忍俊不禁。
“将进酒,杯莫停”,忆去年的春晚上,你与全国人民一起庆祝新年,在钟声里高举酒杯,任凭白袍被清酒沾湿,我们同你一起大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大概就是刻进中国人骨子里的诗脉吧。
有多少人不是读着你的诗长大的?有多少人不知道诗仙是谁呢?千百年来,你早已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无数华夏儿女在你诗词的照耀下成长,正如你的挚友杜子美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每每吟诵诗词,便是与你的重逢。聆听你的豪放不羁,感受你豁达与自由的胸怀,在你的诗词里洗涤心灵,与你同频。
(指导老师:赵越萍)